两种基于软交换的应用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

两种基于软交换的应用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业务驱动的下一代网络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方便地提供业务。开放与融合是软交换的主题思想。由Parlay 组织于1998 年提出的Parlay API则对这一思想给出了最好的诠释。它能够使得第三方用户不用了解基础网络的具体技术和协议,只要知道基础网络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就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业务。同时应用服务器通过一定的鉴权机制就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来提供服务。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来看,采用Parlay API 确实缩短了新业务的开发周期,简化了业务的部署工作。并能够灵活的开发各种新型的、具有下一代网络特征的业务,因此Parlay API 作为开放的业务应用编程接口很有可能成为NGN 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Parlay 并非对于任何软交换体系上的应用都适用,或者说在软交换体系上我们并非总是选择Parlay API 的开发方案是最佳的。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首先介绍了软交换以及其上的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背景,在描述了呼叫前转业务(不需要用户交互的业务)和呼叫等待业务(需要用户交互的业务)的流程后,详细的解析了这两个业务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并通过呼叫前转业务从开发效率、个性化和灵活性等方面,比较了开放式API(以Parlay API 为代表)和脚本语言(以CPL 为代表)这两种开发方案各自的优势和缺陷;通过呼叫等待业务从功能的完备性和网络能力两方面,再次比较了两种开发方式的优缺点。并针对各自的特点得出了其适用范围。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及相关组织介绍
  • 1.2.1 ETSI
  • 1.2.2 OMG
  • 1.2.3 IETF SPIRITS
  • 1.2.4 Parlay
  • 1.2.5 国内的现状
  • 1.3 本人所完成的工作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软交换概要
  • 2.1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
  • 2.1.1 来自运营商的驱动力
  • 2.1.2 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
  • 2.1.3 新旧网络融合的需要
  • 2.2 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
  • 2.3 软交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2.3.1 软交换的优势
  • 2.3.2 软交换技术待研究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PL 脚本语言简介
  • 3.1 CPL 脚本结构
  • 3.1.1 转换节点
  • 3.1.2 地址集修改节点
  • 3.1.3 信令节点
  • 3.1.4 非信令节点
  • 3.2 CPL 框架结构
  • 3.2.1 CPL 的网络模型
  • 3.2.2 CPL 业务的运行
  • 3.2.3 CPL 的业务特征交互
  • 3.2.4 CPL 服务器的默认行为
  • 3.3 CPL 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arlay 技术概要
  • 4.1 Parlay API 的特性
  • 4.2 Parlay API 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位置
  • 4.3 Parlay API 体系结构
  • 4.3.1 Parlay API 业务接口
  • 4.3.2 Parlay API 框架接口
  • 4.4 Parlay API 提供的业务
  • 4.5 呼叫控制服务能力
  • 4.5.1 呼叫模型
  • 4.5.2 呼叫控制服务概述
  • 4.6 业务支撑环境
  • 4.6.1 总体结构
  • 4.6.2 在软交换体系中的位置
  • 4.6.3 业务生成环境(SCE)
  • 4.6.4 业务执行环境(SLEE)
  • 4.6.5 业务管理环境(SME)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开发环境介绍
  • 5.1 交换体系下应用服务器通用模型
  • 5.2 基本功能介绍简介
  • 5.3 开发环境的软件模型
  • 第六章 应用开发
  • 6.1 正常呼叫流程
  • 6.1.1 呼叫建立流程
  • 6.1.2 正常挂机流程
  • 6.2 呼叫前转业务
  • 6.2.1 呼叫前转业务介绍
  • 6.2.2 流程分析
  • 6.2.3 呼叫前转业务的设计
  • 6.2.4 呼叫前转业务的开发
  • 6.2.5 方案比较
  • 6.3 呼叫等待业务
  • 6.3.1 呼叫等待业务介绍
  • 6.3.2 流程分析
  • 6.3.3 呼叫等待业务的设计
  • 6.3.4 呼叫等待业务的业务开发
  • 6.3.5 方案比较
  • 6.4 开发方案的比较总结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优先级的Parlay网关过载控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1)
    • [2].基于CORBA的Parlay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4(01)
    • [3].Parlay网关中过载控制算法的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06)
    • [4].Parlay X实现电信个性化增值服务[J]. 中国新通信 2008(01)
    • [5].基于黑名单的Parlay安全框架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16)
    • [6].Parlay X技术在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09(02)
    • [7].基于下一代网络环境的Parlay X应用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0(08)
    • [8].Parlay/OSA技术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08(09)
    • [9].基于Parlay的统一业务平台研究[J]. 科技风 2011(11)
    • [10].增值业务监测系统平台中Parlay X合成模块的研究与实现[J]. 电信科学 2014(01)
    • [11].基于Parlay X的移动支付业务方案研究[J]. 电信快报 2009(07)
    • [12].Parlay CC APIs与SIP协议映射问题的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3].Parlay CC APIs与SIP协议映射问题的研究[J]. 山西电子技术 2009(01)
    • [14].基于Parlay APIs的QoS能力提供技术[J]. 计算机工程 2008(12)
    • [15].基于业务组合技术的Parlay和Web service分析比较[J]. 煤炭技术 2010(10)
    • [16].基于Parlay X API的下一代业务生成平台的探讨[J]. 电脑与电信 2009(07)
    • [17].Parlay API在NGN中的应用研究[J]. 通信技术 2009(11)
    • [18].Parlay网关中SIP协议消息映射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 2009(04)
    • [19].基于Appium-XWay业务平台的Parlay X业务开发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01)
    • [20].基于消息的Parlay X网关过载控制算法[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10)
    • [21].基于CORBA的Parlay网关与SIP协议映射的研究[J]. 广东通信技术 2009(04)
    • [22].Open Access Standards for Telecom Service Capabilities[J]. ZTE Communications 2009(02)
    • [23].基于AI Planning的Parlay X电信业务设计[J]. 计算机学报 2011(02)
    • [24].移动增值业务平台标准化研究[J]. 移动通信 2009(13)
    • [25].基于Parlay X的消息广播业务的研究与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03)
    • [26].基于Parlay API的多方呼叫业务的设计与仿真实现[J]. 通信技术 2008(07)
    • [27].Parlay网关中SIP服务器状态机的设计与实现[J]. 移动通信 2009(06)
    • [28].电信第三方业务开放技术架构分析[J]. 电信科学 2009(10)
    • [29].下一代网络开放业务接口的研究[J]. 通信技术 2010(12)
    • [30].On overload control of parlay application server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J].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8(01)

    标签:;  ;  ;  

    两种基于软交换的应用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