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世界各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更新,尝试着用最人道、最有效、最文明的方式处理犯罪和犯罪人,社区矫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的刑罚方式。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刑罚制度在坚持监禁的同时,开始大量适用非监禁刑,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大大超过监禁人数,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已经确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根据社会生活的改变和犯罪情况的变化,逐步发展、演变,不断调整和完善,成为目前有法律明确规定、适用刑种多样、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监督、有关社会组织参与、矫正措施规范、行刑效果理想的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英、美等国在社区矫正制度中确立的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利益、矫正和适当惩罚相结合、注重犯罪对受害者的伤害和影响、是犯罪人再社会化及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等矫正原则,得到世界各国刑事司法界的一致推崇。国外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次合理的理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高发态势和一系列新的特征,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我国对违法犯罪少年的传统矫正模式在新形势下遇到了严峻挑战,不能有效地发挥矫正功能。犯罪原因的多元性、多层次性以及少年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对少年犯采取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矫正方式,而社区矫正正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矫正方式。本文联系少年犯罪高发的现状,剖析传统矫正模式的不足,论证对少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针对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构想。本文共3.95万字,共分为六个部分一、少年犯社区矫正概述。该部分分为三段内容。第一段内容结合我国法律规定,通过对“青少年”、“未成年人”、“少年”这三个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和辨别,阐明本文论述的社区矫正的对象是己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的未成年犯即少年犯。第二段内容从理论和法规两方面阐释社区矫正的定义,从而明确社区矫正的性质是一种非监禁的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的主体应当是司法行政机关。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定义。第三段内容则是论述少年犯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刑罚谦抑思想、刑法人道主义、重新获得资格理论以及功利主义思想。二、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该部分分为两段内容。第一段内容通过剖析我国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说明目前我国少年犯罪形势的严峻,少年犯罪呈现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总量持续增长以及重新犯罪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少年重新犯罪数量逐年增多,出现了“二进宫”、“三进宫”现象。第二段内容则具体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原因来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总的来说,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为第三部分论述对少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铺垫。三、我国对少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该部分分为两段内容。第一段内容主要是分析传统矫正模式的不足(如:标签效应、监狱亚文化影响、交叉感染、与社会的完全隔离阻碍少年的再社会化)以及论述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及意义。第二段内容从分别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社会化与少年犯罪和社区矫正功能与社区矫正两方面的分析来进行论述)和我国现实状况(如: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有完善的合作体系成果、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等)两部分对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四、世界一些国家及地区未成年方社区矫正的实践模式。本部分分别引述了美国、英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概况,并总结和分析了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少年犯社区矫正模式的共通之处,继而笔者希望我国在构建社区矫正模式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借鉴并引进境外一些先进的项目和做法。五、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实践及不足。该部分分为五段内容。第一段内容是概述我国实行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历史。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分别引述了上海、北京的少年犯社区矫正实践概况。第四段内容是介绍其他地区一些有特色的实践模式。最后一段内容则是论述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的不足之处(如:现行的关于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的法规不足、社区管理落后、社区矫正的实施体制尚不能很好适应矫正的需要、缺乏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矫正者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等)。六、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模式的构建。该部分分为五个部分。这五段内容分别从矫正法规的制定完善、少年犯社区矫正主体和项目的完善(包括对现有项目的完善和对国外项目的引进)、法律监督和刑事污点消灭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能够尽可能有效地开展少年犯社区矫正,保护少年犯的合法权利,是他们最大程度的社会化,最终顺利回归社会。以上内容如有错漏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澳大利亚少年监禁的现状及挑战[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9(04)
- [2].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的立场、措施与启示[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5)
- [3].社会转型下农村留守少年犯罪之社会学研究[J]. 犯罪研究 2017(02)
- [4].现阶段少年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J]. 紫光阁 2016(07)
- [5].比较法视野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制——从少年弑亲、弑师案件谈起[J]. 教育家 2019(05)
- [6].少年司法的形成历史与普遍模式探究[J]. 刑法论丛 2016(04)
- [7].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J]. 中国青年 2017(06)
- [8].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1)
- [9].我国少年法一体化的必然抉择[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7(05)
- [10].当留守儿童走向社会——对“留守背景”少年犯罪问题的调研和思考[J]. 法治论坛 2014(02)
- [11].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 [12].爱与罪在一线之间[J]. 工会博览 2020(12)
- [13].观护责任论视野下我国少年司法机制的反思与形塑[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06)
- [14].域外视角:少年司法观护制度的演进及借鉴[J]. 人民法治 2019(11)
- [15].恢复性少年司法在我国的价值及其实现[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6].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 2013(04)
- [17].少年犯罪的校园因素不能忽视[J]. 吉林人大 2009(12)
-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年司法的演进及前瞻[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5)
- [19].关于在我国建立少年检察院的构想[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4)
- [20].父亲是何时消失的[J]. 中学生百科 2020(18)
- [21].台版《法律评论》少年观护制度研究综述[J]. 朝阳法律评论 2016(02)
- [22].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模式困境与应对策略——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J]. 社会与公益 2019(12)
- [23].反思与前进:少年审判机构设置改革方向和路径研究[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24].美国少年观护制度及其借鉴[J]. 中国检察官 2019(10)
- [25].香港少年处遇制度评介及对内地之启示[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1)
- [26].论儿童犯罪处理之困境[J]. 法制博览 2017(21)
- [27].论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开展理念与政策基础[J]. 原道 2017(01)
- [28].韩日少年司法流程及机构设置比较[J]. 法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00)
- [29].网瘾少年犯罪与防范[J]. 柳州师专学报 2009(03)
- [30].社会学视阈下少年犯罪与认知关系的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