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不动杆菌是一类不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日趋增多,极易造成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常用药,常与细菌细胞壁活性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近年来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明显增加,耐药率也不断上升。且已出现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新出现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耐药的分子机理,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收集了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国6省市8家省级医院、浙江省11个地区17家市级医院临床分离的70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值;PCR筛选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接合试验、质粒抽提,以及Southern杂交确定armA基因定位。结果显示:70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耐药率分别为67.7%、70.9%、75.7%、63.5%、71.5%;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菌株377株,其中334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rmtA、rmtB基因阳性菌株。armA基因阳性菌株PFGE分型以A、B、C 3型为主。碱裂解法反复抽提未得到质粒,多次接合试验未成功;Southern杂交显示armA基因分别位于克隆A、B、C菌株染色体ApaI酶切片段约220kb、300kb、220kb大小的片段上。以上研究表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我国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rmA基因位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