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搜集到的韩国留学生语料入手,对其心理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偏误类型,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及规律,并对教学提出建议及构想。本文的论述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选题的原因、研究对象、范围及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现状。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65个心理动词为研究范围,以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以及其他学校的韩国留学生的习作为偏误语料,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帮助。第二、三部分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类型。分别从词语选择和句子结构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分出词语偏误和搭配偏误两大类。第二部分是词语偏误的类型讨论。运用偏误分析理论,总结分析了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心理动词过程中出现的误加、遗漏、混用等偏误类型。其中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混用的偏误现象最为严重,本文根据偏误语料列出了几组容易混淆的近义心理动词。第三部分是搭配偏误的类型讨论。将搭配偏误分成六小类:与主语有关的偏误、与谓语有关的偏误、与宾语有关的偏误、与状语有关的偏误、与补语有关的偏误和与助词有关的偏误。第四部分是偏误原因的分析。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原因进行小结。从母语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影响,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影响,教学因素的影响四个方面总结了偏误原因。其中韩语的词义、汉字词、语法规则,以及汉语的近义词、音节、语序的影响是使学生产生心理动词偏误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是偏误高发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从偏误频率来对各类偏误进行定量的分析,找出了偏误的高发区,意义相近的心理动词的混用,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用,与语序有关的偏误等等。这些偏误高发区都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第六部分是对偏误率最高的易混心理动词提出几种辨析角度及辨析方法。以便在外汉语心理动词教学中应用。第七部分是对全文分析结论的小结。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原因和意义1.2 心理动词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1.2.1 汉语心理动词本体的研究概况1.2.2 对韩汉语心理动词习得偏误的研究概况1.3 研究对象及选定方法1.3.1 心理动词的选词方法1.3.2 语料来源1.3.3 语料选取方法1.3.4 语料标注说明1.4 本文的研究方法2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词语偏误类型2.1 遗漏2.1.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遗漏2.1.2 与其他动词连用时出现的遗漏2.1.3 与动词重叠有关的遗漏2.2 心理动词的误加2.2.1 单纯的心理动词的误加2.2.2 表达出句中的潜在语义造成的误加2.3 混用2.3.1 心理动词与心理动词的混用2.3.2 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用2.3.3 心理动词与副词、形容词的混用2.3.4 心理动词与名词的混用3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搭配偏误类型3.1 与主语有关的偏误3.2 与谓语有关的偏误3.3 与宾语有关的偏误3.4 与状语有关的偏误3.4.1 副词和动词不搭配3.4.2 副词语序错误3.4.3 句式错误3.5 与补语有关的偏误3.6 与助词有关的偏误4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原因分析4.1 母语的影响4.1.1 韩语词义的负迁移4.1.2 韩语与汉语中同形异义的汉字词的影响4.1.3 韩语的语法规则的负迁移4.2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4.2.1 汉语心理动词相近的词形、词义的影响4.2.2 汉语词语音节的影响4.2.3 汉语语序的影响4.3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因素的影响4.3.1 简化策略的影响4.3.2 回避策略的影响4.3.3 认知综合因素的影响4.4 教学因素的影响4.4.1 教材和工具书的误导4.4.2 课堂上教师讲解词语方式的影响5 偏误高发区分布状况统计分析5.1 偏误高发区列表分析5.2 心理动词习得的词语偏误高发区5.3 心理动词搭配偏误的偏误高发区6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6.1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角度6.1.1 词义的轻重6.1.2 词义的侧重面6.1.3 词义范围6.1.4 运用的对象6.1.5 运用场合6.2 易混心理动词的辨析方法7 结语注释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心理动词论文; 韩国学生论文; 偏误论文; 类型论文; 原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