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挑战。近年来经由网络传播不断放大、演变而来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响应能力的重要考验。就处置效果来看,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刚性管制”对基层政治生态已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在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吸收“协商民主”的理论精要,建构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旨在用参与式民主的方式解决社会冲突、增强社会稳定。全文约十八万多字,共涵括七个部分即“六章一尾”。其中,第一章是绪论,即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进行说明;第二章是理论探讨部分,即在多种学术视域下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与特性;第三章是研究对象的动态分析,即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和演进逻辑进行深层次阐释;第四章是原因分析,即结合典型案例和访谈材料,深入剖析政府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困境;第五章对理论工具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条件进行分析;第六章是对策部分,分别从过程和系统两个维度,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尾论是对论文观点进行总结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该部分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论析,选择并诠释本文的理论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基本框架及创新。第二章本章从理论层面对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密切相关的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具体诠释,并对这三大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关系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剖析。为了全面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性质,笔者在“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诱因,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冲突性质;运用集体行动理论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达成规律。第三章本章在梳理2009年——2012年二十余起网络焦点案例的基础上借助“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和演进逻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是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不畅、网络表达失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演进过程看,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始于公民基于利益诉求或情绪宣泄的网络表达,由于其内容主要涉及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等敏感话题,网络表达极易产生情感与价值共鸣,进而引起网民普遍的心理认同。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网民群体被“极化”,实现广泛的网络行动动员。随着网络舆论中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失衡,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逐渐分化,强烈的“表达对抗”促使现实关联行动的达成。第四章本章从理念、制度、技术三个维度深入探究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困境。受“压力维稳”理念的影响,威权体制下的各级政府在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以及强大的媒体压力、民意压力、体制压力作用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刚性管制,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恶性循环。制度供给不足是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困境的主要表现。由于我国当前公民参与的制度体系无法有效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公民的利益诉求转向网络寻求支持,而公民的网络抗争行为得不到制度化的吸纳,最终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由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爆发于网络场域的危机形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有赖于充分把握网络特性。但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去中心化的网际互动、网络民意表达与网络群体性事件边界的设定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难度,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陷入技术困境。第五章本章深入剖析协商民主理论对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价值,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协商民主实践,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可行性和实践条件。本章首先阐释了协商民主对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价值:促进公民有序参与、防止社会矛盾激变、彰显治理合法性。然后,从实践层面客观审视了协商民主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实践条件。认为新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壮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形式为拓展协商民主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实践领域创造了条件。第六章本章在剖析网络群体性协商治理的理念、价值与方式路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的运行逻辑,从宏观角度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的系统构架,以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的指导力和适用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的运行逻辑应遵循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与演进规律,包括三大环节:风险消减中的利益表达与协商式吸纳、舆情监测中的网络回应与协商式疏导、危机处置中的应急决策与协商式联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模式可以从主体、制度、文化三个维度构建。具体包括矫正协商主体机会不平等、资源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形成多元化协商主体互动与包容的理想协商关系;以正式的建制化协商机构与社会公共领域之间直接的互动和相互渗透为抓手,促进正式和非正式协商制度的互补与融合;通过公众对分歧的承认与包容、政府对官僚主义文化的摒除以及社会信任与合作的生长,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尾论主要是对论文进行总结和概括,提出论文的贡献之处并对后续研究予以展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2(01)
- [2].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丹东边境地区社会稳定[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1)
- [3].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研究[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1)
- [4].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四大利益调处机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1)
- [5].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的作用[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01)
- [6].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1)
- [7].有效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需要转换思维与时俱进[J]. 决策导刊 2009(11)
- [8].社会管理创新与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9].网络之于群体性事件的助燃作用研究[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0].我国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防治[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1].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2].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6)
- [13].群体性事件的宪法之维[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14].体育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与应对[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2)
- [15].浅议高校提升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之途径[J]. 法制博览 2020(02)
- [16].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J]. 大视野 2019(06)
- [17].环境群体性事件集体行动生成及消解:对典型个案的扎根分析[J]. 行政与法 2020(03)
- [18].抗争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认同及话语表征——以“深圳高考移民”为例[J]. 新闻传播 2019(23)
- [19].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基于2002—2019年58篇CSSCI文献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2)
- [20].新形势下西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立体防控[J]. 发展 2020(04)
- [21].环境公平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22].法治维度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23].类神经网络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5].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进展[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04)
- [26].警方介入高校群体性事件处置的若干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24)
- [27].博弈分析在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15)
- [28].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与消解之道[J]. 领导科学 2020(18)
- [29].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研究[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0(09)
- [30].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