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白质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周围白质软化,未成熟脑白质,谷氨酸
脑白质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何亚芳,张建华,陈惠金,钱龙华[1](2019)在《未成熟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和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诱导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对未成熟脑白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制备2日龄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和缺血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于OGD后24小时,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OL前体胞外谷氨酸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OL前体凋亡率。新生大鼠于造模后第5天处死取脑,分别进行光镜下脑白质病理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成熟OL百分比以及电镜下脑白质髓鞘化评估。结果体外与无氧糖剥夺的正常组OL前体相比,OGD组OL前体胞外谷氨酸呈大量蓄积(P<0.01),胞内钙离子浓度显着增加(P<0.01),OL前体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亦明显增高(P<0.01,P<0.05)。体内与假手术(Sham)组正常新生大鼠相比,PVL组所有大鼠脑白质均显现轻度或重度的病理改变,脑白质内MBP阳性成熟OL明显减少,髓鞘亦形成不良,表现为髓鞘数目明显减少和髓鞘厚度明显变薄(P均<0. 01)。结论未成熟脑白质具有与成熟脑白质相似的谷氨酸信号传输特点。缺血诱导未成熟脑白质内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丹,卜岗,张明,王渊[2](2019)在《基于DTI的叁叉神经痛脑白质结构异常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讨原发性叁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DTI扫描,并用FSL软件进行分析,寻找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N组胼胝体、放射冠、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FA值降低;且PTN组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内囊、双侧外囊、穹窿、右侧上纵束同时存在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升高脑区仅局限于双侧内囊前支、左侧内囊后支、双侧上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PTN患者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502,P=0.001),左侧上纵束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6)。结论丘脑、内囊MD值和RD值同向升高而不伴FA值降低可能是PTN的相对特征性DTI表现;左侧上纵束FA值和MD值对评估PTN患者疼痛水平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毛新峰,赵育英,姚丽娣,张惠美,沈健[3](2019)在《叁维动脉自旋标记在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灌注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叁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白质脑血流量(CBF)改变进行研究,并分析脑白质灌注异常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首次就诊经多导睡眠仪(PGS)监测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AHI>30次/h)56例为实验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无OSAS疾病的健康志愿者(AHI<5次/h)5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GE Discovery 750 MR扫描仪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3D-ASL检查,并对脑白质区(双侧额叶白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内囊前支、双侧内囊后支、双侧外囊、双侧半卵圆区、双侧枕叶白质、双侧颞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进行脑血流量(CBF)的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各区域CBF值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重度OSAS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低灌注区CBF值与AHI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OSAS组中右侧额叶白质、左侧额叶白质、右侧顶叶白质、左侧顶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左侧枕叶白质、右侧内囊后支及左侧内囊后支CBF值[mL/(min·100 g)]分别为21.420±4.789、21.787±4.713、46.151±8.217、47.112±7.800、17.805±5.788、17.356±5.365、31.443±6.020、30.636±5.890,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白质灌注减低区CBF值与AHI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3D-ASL能敏感监测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灌注异常,脑白质灌注异常与AHI值及认知功能障碍均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爽,刘欣,王红霞,牛亦晴[4](2019)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0例高血压单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昼夜动态血压参数情况,观察并比较研究组中合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观察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血压类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超杓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血压类型患者(P<0.05);反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相当(P>0.05),但其二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杓型患者(P<0.05);研究组中合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情况对比以及研究组不同血压类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情况对比,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脑白质疏松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同血压类型的患者其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病情程度也不同,其中超杓型患者发生脑白质疏松发病程度最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0期)
李汇子[5](2019)在《女性抑郁症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与脑白质完整性异常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发现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的脑白质存在微结构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探测脑白质完整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本研究应用DTI技术进行首发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身体质量分数(BMI)与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影响抑郁症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因素,为疾病神经精神病学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于2017年10月-2018年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符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对58例女性MDD患者及57例年龄、BMI、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对照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同时完成一般资料调查及临床相关量表的评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基于Matlab的Panda软件对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spm8软件的两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患者组与对照组的DTI数据比较。采用基于Matlab的dpabi软件相关分析方法分别进行患者组与对照组的DTI图像与BMI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对相关脑区的FA值进行提值计算。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中偏相关性检验方法计算BMI与相关性脑区FA值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组与对照组DTI比较存在两簇差异脑区,分别位于胼胝体压部及体部、右下额枕束,患者组在胼胝体压部、体部及右下额枕束的FA值低于对照组。2.患者组BMI与右侧外囊的FA值呈正性相关(r=0.531,p<0.01);对照组BMI与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的FA值呈负性相关(r=-0.497,p<0.01)。结论:1.女性抑郁症患者在胼胝体压部及体部和右下额枕束脑白质完整性存在异常,提示胼胝体压部、体部及右下额枕束白质完整性降低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的脑损害的神经病理学标记。2.健康女性BMI升高损害白质部位与抑郁症损害白质部位均在胼胝体,提示胼胝体完整性异常可能是女性肥胖人群易患抑郁症的重要神经病理学基础。3.女性MDD患者BMI与右侧外囊存在正性相关,这种变化可能是与多巴胺水平减少,白质代偿保护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薛冰[6](2019)在《神经突起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对夜间遗尿儿童脑白质微结构异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神经突起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研究夜间遗尿患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PNE患儿,年龄在9.3-13.0岁(平均年龄为11.2岁),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年龄在9.2-13.3岁(平均年龄为10.9岁)。在静息状态下分别获取两组儿童的NODDI图像,再经计算得到突触体积分数(Vin),各向同性体积分数(Viso),神经突方向分散系数(ODI)等NODDI指标图。利用TBSS对NODDI指标图进行空间标准化,并提取纤维骨架,分别计算48条白质纤维的Vin,ODI和Viso值。将PNE组与正常儿童组的白质纤维采用置换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NE组双侧上纵束白质纤维的ODI减低,而双侧内囊及右侧丘脑前辐射ODI值增高;同时PNE组双侧内囊以及扣带Vin减低,双侧上纵束Vin增高。结论:PNE患儿上纵束、内囊以及扣带的ODI和Vin可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任倩影,金花,于永波,王志红,谷斌杰[7](2018)在《脑白质疏松患者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51例LA患者,依据其肾功能水平分为两组:肾功能异常组(观察组)126例,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25例。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常见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51例LA患者中,肾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27.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6,95%CI:1.002-1.051,P=0.034)、同型半胱氨酸(Hcy)(OR=1.019,95%CI:1.001-1.037,P=0.042)、超敏C反应蛋白(hs-CPR)(OR=1.009,95%CI:1.002-1.017,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LA患者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Hcy、hs-CRP参与LA患者肾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对LA患者应当积极监测控制血Hcy、hs-CRP,以防治其肾功能的损害。(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刘洋,张通[8](2018)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正常儿童脑白质连接的差异。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选取ASD患儿10例(ASD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ASD组采用Gesell发展量表(GDS)评定发育商,并采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3)进行评定。所有儿童均行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弥散系数(AD)、径向弥散系数(RD)和平均弥散系数(MD)差异;以及ASD组临床量表评分与DTI各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左侧小脑中脚、左侧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双侧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FA降低,左侧小脑中脚、左侧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双侧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RD增高。智龄与左侧小脑中脚FA呈正相关(r=0.686, P <0.05),发育商与左侧放射冠(r=0.720, P <0.05)和左侧胼胝体压部(r=0.744,P <0.05) FA呈正相关,语言表达(r=0.711, P <0.05)和语言理解(r=0.754, P <0.05)与左侧胼胝体体部FA呈正相关,精细运动与左侧小脑中脚FA呈正相关(r=0.723, P <0.05),情感表达与左侧胼胝体体部RD呈负相关(r=-0.902, P <0.05)。结论 ASD患儿脑白质发育异常,且与智力、发育和临床表现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吴文昌[9](2018)在《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80例,同时收集同期无脑血管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MRI、CTA检查。结果:观察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60例,CTA血管异常51例,脑白质病变23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27例。对照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22例,CTA血管异常10例,脑白质病变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11例(P<0.05)。结论: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血管因素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25期)
刘晓霞,翟曜耀,于兵[10](2018)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儿童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异常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儿进行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评估CFS患儿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异常的变化。资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71例右利手儿童,包括35例CFS患儿及3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IVA-CPT及DTI扫描。所有受试者接受IVACPT,分别记录听觉反应控制力商数(ARCQ)、听觉注意力商数(AAQ)、视觉反应控制力商数(VRCQ)、视觉注意力商数(VAQ)、综合反应控制力商数(FRCQ)及综合注意力商数(FAQ)。DTI扫描采用Philips 3.0T MR,应用功能MRI软件库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脑白质FA值。结果 CFS患儿的FAQ(91.07±8.49比99.52±10.09,P=0.0009)、VRCQ(97.00±8.86比106.19±8.35,P=0.0001)和VAQ(92.57±7.06比101.67±8.03,P=0.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双侧内囊后支及左侧视放射区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S儿童双侧内囊后支及左侧视放射区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异常减低,其注意力缺陷主要表现为视觉注意力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脑白质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讨原发性叁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DTI扫描,并用FSL软件进行分析,寻找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N组胼胝体、放射冠、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FA值降低;且PTN组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内囊、双侧外囊、穹窿、右侧上纵束同时存在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升高脑区仅局限于双侧内囊前支、左侧内囊后支、双侧上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PTN患者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502,P=0.001),左侧上纵束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6)。结论丘脑、内囊MD值和RD值同向升高而不伴FA值降低可能是PTN的相对特征性DTI表现;左侧上纵束FA值和MD值对评估PTN患者疼痛水平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白质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何亚芳,张建华,陈惠金,钱龙华.未成熟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和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J].临床儿科杂志.2019
[2].李丹,卜岗,张明,王渊.基于DTI的叁叉神经痛脑白质结构异常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3].毛新峰,赵育英,姚丽娣,张惠美,沈健.叁维动脉自旋标记在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灌注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
[4].王爽,刘欣,王红霞,牛亦晴.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5].李汇子.女性抑郁症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与脑白质完整性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6].薛冰.神经突起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对夜间遗尿儿童脑白质微结构异常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7].任倩影,金花,于永波,王志红,谷斌杰.脑白质疏松患者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
[8].刘洋,张通.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
[9].吴文昌.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2018
[10].刘晓霞,翟曜耀,于兵.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儿童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异常的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