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审美化 ——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

政治审美化 ——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政治审美化就是以“审美”的态度来审视政治,使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政治时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判断者”,从而复归古希腊真正的政治,进而达到政治理想现实化的“自由王国”。政治审美化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和纬度来理解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是对阿伦特“未系统化”的政治哲学的概括:一方面是阿伦特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则体现出阿伦特的政治诉求和人文关怀。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治何以审美化,即政治审美化理论的合法性问题。在“绪论”中,我从“阿伦特眼中的政治”、“阿伦特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予以证明。言说,行动和公共领域是理解阿伦特的政治的关键词;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和贯穿二者始终的判断是理解阿伦特政治“体验”和政治诉求的关键词;共通感,扩展的思维方式和范例的有效性是理解审美判断与政治判断可通约性的关键词。基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她的政治诉求,以及审美判断与政治判断的可通约性,政治审美化有其现实可能性和理论必然性。在第一章中,我从“阿伦特的时代与时代中的阿伦特”、“思想的彩虹——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观的解读”、“平庸的恶”三个方面论述政治审美化的现实可能性。政治审美化的现实可能性主要以阿伦特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为线索展开,包括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的“极权主义”与“反犹主义”,在《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对马克思政治观的研究,以及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对阿伦特所提出的“平庸的恶”的研究。在第二章中,我从“积极生活:阿伦特的政治观”、“含苞的奇葩”、“政治审美化”三个方面论述政治审美化的理论必然性。政治审美化的理论必然性首先在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进而,我们遵循阿伦特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络,即由思维、意志到判断,它们不是哲学家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能力。阿伦特从康德“审美判断”关于美的论述中找到了一切实践判断和政治判断得以可能的条件,发掘出了康德“未写出的政治哲学”,进而建立了她自己的“政治判断”理论。“政治判断”理论在实践层面上源于她对现实的反省;在理论层面上则是她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第三章中,我从“‘沉思快乐’地审视政治”、“‘无概念’地理解政治”、“‘无目的’地参与政治”、“‘共通感’地践行政治”四个方面对政治审美化的内涵予以解析。审美判断之所以可以应用于政治判断,就在于它重视人的特殊性,承认人的多元性,寻求公共可交流的基础。首先,我们按照康德的论证思路,分别从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通过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概括出对于美的普遍一般的说明。然后,我们论证了这四个方面在政治判断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在政治判断中的意义。阿伦特所生活的最黑暗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它却给予了我们一个新的开端和希望,而阿伦特所馈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她的政治哲学,以及她的政治哲学所带给我们的对政治的理解、希望和期冀。阿伦特是不幸的:作为一名犹太人,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经历的死亡集中营,经历了颠沛流离和漂泊无根的生活;阿伦特是幸运的:正是这不幸的经历,让阿伦特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让她对政治有着独一无二的理解,让她告诉人们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境况下,也要保持自己的判断,恪守自己的良知,希冀自己的希望与启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政治何以审美化——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合法性证明
  • 1. 阿伦特眼中的政治
  • 2. 阿伦特的政治诉求
  • 3. 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
  • 第1章 政治审美化的现实可能性
  • 1.1 阿伦特的时代与时代中的阿伦特
  • 1.1.1 极权主义
  • 1.1.2 反犹主义
  • 1.2 思想的彩虹——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观的解读
  • 1.2.1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 1.2.2 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
  • 1.2.3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 1.3 平庸的恶
  • 1.3.1 艾希曼事件本身
  • 1.3.2 “极端的恶”到“平庸的恶”
  • 第2章 政治审美化的理论必然性
  • 2.1 积极生活:阿伦特的政治观
  • 2.1.1 古希腊情结及洞穴比喻
  • 2.1.2 言说、行动及公共领域
  • 2.2 含苞的奇葩
  • 2.2.1 思维与意志
  • 2.2.2 政治判断理论——未竟的事业
  • 2.3 政治审美化
  • 2.3.1 “判断”概念的解析
  • 2.3.2 审美判断到政治判断
  • 第3章 政治审美化内涵解析
  • 3.1 “沉思快乐”地审视政治
  • 3.1.1 康德意义上的“质”
  • 3.1.2 “无利害性”在政治中的意义
  • 3.2 “无概念”地理解政治
  • 3.2.1 康德意义上的“量”
  • 3.2.2 “无概念”在政治中的意义
  • 3.3 “无目的”地参与政治
  • 3.3.1 康德意义上的“关系”
  • 3.3.2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政治中的意义
  • 3.4 “共通感”地践行政治
  • 3.4.1 康德意义上的“模态”
  • 3.4.2 “共通感”在政治中的意义
  • 结语 汉娜·阿伦特:生活与思想的启明者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品德教学的审美化及其实现[J]. 教学与管理 2019(05)
    • [2].教学审美化资源的发掘[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12)
    • [3].审美化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05)
    • [4].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审美化教学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 2019(19)
    • [5].浅谈小学品德课堂审美化教学三步走[J]. 名师在线 2017(12)
    • [6].品德教学中审美化关注点的有效构建探研[J]. 成才之路 2017(27)
    • [7].近十年来国内审美化教学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08(08)
    • [8].关于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尝试[J]. 教育 2017(17)
    • [9].浅析福柯对身体审美化的探索[J]. 明日风尚 2017(18)
    • [10].重构审美化的学校生活[J]. 福建教育 2017(43)
    • [11].对审美化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1)
    • [12].审美化教学“六维度”[J]. 新课程(综合版) 2008(05)
    • [13].“审美化跨界教学”下“生动数学”设计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 2018(12)
    • [14].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 文化学刊 2017(09)
    • [15].普通高中课程审美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为例[J]. 现代教学 2019(10)
    • [16].高校辅导员职业审美化发展与构建[J]. 吉林教育 2019(14)
    • [17].实施语文审美化教学,构建自主、有效课堂[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03)
    • [18].论审美化生存[J]. 参花(下) 2014(10)
    • [19].立美育人 育人臻美——审美化教育的价值及其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12)
    • [20].论教育审美化的价值[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5)
    • [21].教育审美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现代教学 2019(10)
    • [22].从审美化的角度搭建高职院校党课创新品牌——以“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为例[J]. 文教资料 2018(20)
    • [23].审美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理论基础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4].论人生审美化何以可能[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5].论亚审美化兴起和传统美学的终结[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3(03)
    • [26].论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功能[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3)
    • [27].《经济审美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J]. 艺术百家 2011(02)
    • [28].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审美化生存[J].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7)
    • [29].从生活审美化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共同理想[J]. 网络财富 2010(22)
    • [30].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审美化教育[J]. 小学生(下旬刊) 2019(06)

    标签:;  ;  ;  

    政治审美化 ——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