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植物线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类重要的有害生物,已报道有17种能对小麦生长造成危害,小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类,在澳大利亚、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已被报道能引起小麦产量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报道,在我国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市均有CCN的发生。小麦是安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了解安徽小麦寄生线虫的种类和CCN的分布、发生及危害特点,并提供CCN防治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安徽萧县、阜阳和蚌埠等几个小麦产区通过Zig-zag法等方法进行田间土壤取样,在室内用Baermann漏斗法等分离方法获得移动性线虫、用Fenwick & Oostenbrink法分离土样中胞囊,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态测计描述(de Man公式),鉴定分析了安徽小麦根围线虫的种类、发生量以及分布特点。另外,在萧县利用涕灭威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线虫密度作为对照,测定分析CCN引起的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生长指标和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从安徽萧县、五河、阜阳、蚌埠和合肥等小麦田的10个调查样本中,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确认4个种,分别是新最小垫刃线虫Tylenchusneominimus、圆筒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cylindricu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针属Paratylenehus spp.、滑刃属Aphelenchoides spp.和剑属Xiphinema spp.。其中在萧县小麦田线虫优势种为CCN,雌虫平均密度为0.32·g-1soil,阜阳小麦田线虫优势种为咖啡短体线虫,雌虫平均密度为0.22·g-1soil。对萧县三种类型土壤的调查显示,两合土中土壤线虫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5.29·g-1soil。但植物线虫所占的比例则是沙土最大,占总数的46.5%。另外,占总量51.4%和64.4%的线虫分别集中沙土和两合土的100~200mm土层,占总量48.6%集中在淤土0~100mm土层。在萧县的18个行政乡和一个农业示范园的调查显示,有14个调查点发现了小麦根系有CCN寄生,占调查点的70.6%,主要分布在沙土和两合土中。调查结果还表明,在萧县杜楼镇王屯村土壤中CCN卵密度范围为0~42.8 eggs·g-1soil,平均密度为6.5 eggs·g-1soil,CCN在田间呈块状(聚集)分布。安徽23个县市53个地点的调查显示,CCN在全省呈零星片状分布,主要集中发生在淮河以北的淮北、宿州和蚌埠的沙土、沙碱土和沙壤土中。本次调查中,CCN卵密度范围为1.3~17.0 eggs·g-1soil,其中萧县马井CCN卵密度最高为17.0 eggs·g-1soil,其次是怀远大河湾为15.6 eggs·g-1soil。在萧县杜楼镇王屯村田间用涕灭威播前土壤处理方法,测定CCN引起的3个小麦品种生长期生长指标和产量损失,结果表明:CCN对小麦中前期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孕穗期,与对照区相比,单株穗数和鲜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区相比,小麦平均单株穗数减少13.8%、平均单株鲜重降低14.5%,未发现CCN对株高有影响;孕穗期,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对CCN的反应差异显著(p=0.05),如与对照区相比,新麦12和皖麦50的平均单株鲜重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量不显著(p=0.05);与对照区相比,CCN的危害造成徐州8625、新麦12和皖麦50产量损失分别为11.0%、1.4%和18.0%(p=0.05);与对照区相比,徐州8625和皖麦50,单位面积穗数分别减少了21.5%和13.9%,但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则不显著(p=0.0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肃省制种玉米胞囊线虫种类鉴定及其孵化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 2020(05)
- [2].美国科研人员揭示胞囊线虫作用机制[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06)
- [3].禾谷胞囊线虫在北京小麦上的侵染和种群动态基本明确[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05)
- [4].高抗胞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0的选育体会[J]. 大豆科技 2011(04)
- [5].小麦品种抗禾谷胞囊线虫机制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1)
- [6].小麦胞囊线虫的发生及防治[J]. 河南农业 2008(13)
- [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团队[J]. 大豆科学 2017(04)
- [8].烟台市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田间侵染进程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5)
- [9].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北京小麦上的侵染和种群动态(英文)[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10].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J]. 大豆科学 2009(06)
- [1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高抗胞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0[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22)
- [12].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生防细菌筛选与鉴定[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4)
- [13].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根系差异基因表达的初步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4)
- [14].土壤质地组分及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J]. 河南科学 2008(06)
- [15].宜阳县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05)
- [16].黑龙江省抗胞囊线虫大豆的分子遗传和相关基因挖掘(英文)[J]. 大豆科学 2018(06)
- [17].日本鸡爪槭中旱稻胞囊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J]. 植物检疫 2015(02)
- [18].大豆根内胞囊线虫的时空动态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12)
- [19].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安豆162的选育[J]. 大豆科学 2019(05)
- [20].不同施肥种类及施用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6)
- [21].大豆花叶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浅析[J]. 吉林农业 2012(12)
- [22].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F2-F4代的抗性传递[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1)
- [23].长枝木霉对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和毒杀作用及其机制[J]. 植物保护学报 2013(04)
- [24].大豆与胞囊线虫互作中GmPR的表达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02)
- [25].大豆引进种质抗胞囊线虫病、抗花叶病毒病和耐盐基因型鉴定及优异等位基因聚合种质筛选[J]. 作物学报 2018(09)
- [26].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发育进程及分布[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9)
- [27].小麦禾谷胞囊线虫不同抗性品种中几丁质酶基因Cht4的表达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28].抗胞囊线虫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7)
- [29].巨大芽孢杆菌Sneb207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防效及光合响应[J]. 大豆科学 2020(04)
- [30].大豆种质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