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缩层论文-吴国海

凝缩层论文-吴国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缩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图尔盖盆地,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湖相

凝缩层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海[1](2017)在《湖相凝缩层的发现与岩性油气藏预测——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的沉积特征中,发现了一套几乎在整个油田都有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后确认,它是一套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提出了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阿克沙布拉克组J0-0砂层组沉积特征认为,在S油田东部斜坡位置J0-0砂层组沉积厚度变化大,这是由于在构造的高水位时期发育进积型叁角洲,其叁角洲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并在S53井和S34井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为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吴国海[2](2018)在《湖相凝缩层的发现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哈萨克斯坦A油田侏罗系中阿克沙布拉克地层中的潜力油藏,在油藏综合研究中,通过多井测井曲线对比,发现了一套几乎全区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确定其为最大湖泛时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得到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地层的沉积特征,得出在油田东部斜坡位置沉积厚度变化大,处于高水位时期并发育进积型叁角洲,其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区,并在后续的钻井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提出了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晨晨,张顺,魏巍,吴朝东[3](2015)在《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盆地动力学分析方法,阐述了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意义。松辽盆地嫩江组底部发育10~15 m厚的凝缩层,其形成机制是在嫩江组强制性水退旋回作用下导致湖盆萎缩,在进积型层序远端湖相区形成浓缩水体的高盐度还原环境,由此沉积了以油页岩为标志、以钟形高电阻为特征的凝缩层。该凝缩层底界面以SB07最大湖泛面为等时边界,向上包含了进积型层序较长的时间跨度,不具等时性,同时来自东部物源向西的强烈进积堵塞了海侵通道,也使松辽盆地嫩江组发生过"海侵事件"的推论无法成立。因此,凝缩层形成机制的认识在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成藏分析认为嫩江组凝缩层既是烃源岩也是区域性盖层,在其上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由于强制性水退型层序在钻井及地震上具有易于识别的结构特点,是含油气盆地评价及层系优选的结构性标志。因此,凝缩层的认识不论在层序地层、沉积环境及成藏分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吕大炜,李增学,魏久传,刘海燕,宁文峰[4](2011)在《鲁西晚古生代海相凝缩层沉积特点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地质学多学科相结合方法,对鲁西地区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进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与凝缩层的关系,探讨了凝缩层与成煤作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鲁西陆表海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个叁级层序和24个小层序,每个叁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凝缩层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顶部,即中期基准面旋回顶部,为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表现为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地区是深水泥岩;该区凝缩层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浓缩层有着本质区别,可全区对比;凝缩层与煤层形成具有重要的耦合关系,层序1凝缩层为十四灰和下伏炭质泥岩,层序2的为十灰和16煤,层序3的为叁灰和7煤组合,对应煤层的煤化作用开始时间与灰岩形成时间一致,可以用海侵事件成煤模式来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魏久传,吕大炜,陈晓燕[5](2011)在《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变为黑色页岩或泥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层序内的凝缩层分布特点,其中:层序1的凝缩层总体以海相灰岩为主,在西部过渡为海相泥岩;层序2的凝缩层主要是泥晶灰岩及其与煤层之间的薄层黑色泥岩,为层序地层界面对比重要标志;层序3的凝缩层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薄。(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秦华,肖伟[6](2010)在《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中下部巨厚砂岩段中发育厚度为20~30m的暗色泥岩段(凝缩层),具有颜色深、粒度细、有机质含量高、总厚度小的特点。其归属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大量钻井数据对比、合成记录标定和层位追踪工作,并结合野外露头资料,认为归入须家河组须二段中部较合理,其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底部暗色泥岩段相对应,即对应于川西"腰带子",形成于海平面迅速上升期。(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葛铭,孟祥化,陈荣坤[7](1995)在《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华北寒武系凝缩层的特征和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关键词(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陈荣坤[8](1994)在《华北地台寒武纪沉积层序中关键地层单元──海绿石质凝缩层段》一文中研究指出构成华北古克拉通盆地的中晚寒武世碳酸盐沉积层序及与叁级海平面最大海泛期相关的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是一沉积速率极低、厚度较薄的海相沉积单元。笔者根据凝缩层段中海绿石矿物的K2O百分含量和其内部晶体结构划分出其演化级次和形成时限,得出研究区凝缩层段的形成时限为104-106年。它们与二级、叁级海平面最大海泛滞后期相吻合。该成果对区域地层对比、层序划分、海平面升降史和盆地充填史的恢复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相古地理》期刊1994年06期)

凝缩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找哈萨克斯坦A油田侏罗系中阿克沙布拉克地层中的潜力油藏,在油藏综合研究中,通过多井测井曲线对比,发现了一套几乎全区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确定其为最大湖泛时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得到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地层的沉积特征,得出在油田东部斜坡位置沉积厚度变化大,处于高水位时期并发育进积型叁角洲,其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区,并在后续的钻井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提出了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缩层论文参考文献

[1].吴国海.湖相凝缩层的发现与岩性油气藏预测——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7

[2].吴国海.湖相凝缩层的发现及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张晨晨,张顺,魏巍,吴朝东.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5

[4].吕大炜,李增学,魏久传,刘海燕,宁文峰.鲁西晚古生代海相凝缩层沉积特点及地质意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魏久传,吕大炜,陈晓燕.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秦华,肖伟.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J].天然气技术.2010

[7].葛铭,孟祥化,陈荣坤.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华北寒武系凝缩层的特征和含义[J].沉积学报.1995

[8].陈荣坤.华北地台寒武纪沉积层序中关键地层单元──海绿石质凝缩层段[J].岩相古地理.1994

标签:;  ;  ;  ;  

凝缩层论文-吴国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