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选择肝素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为模型药物,探讨通过黏膜给药途径在离子电渗和促渗剂的作用下增加大分子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可能。两种模型药物多用于预防或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通常经注射给药,以钠盐形式存在,在水性介质中呈离子化状态。其中,UFH是一类糖胺聚糖,分子量为14000左右(范围3000~30000),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 4键连接的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链混合物,LMWH由UFH经降解或解聚获得,分子量为5000左右(范围3000~8000)。本研究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法测定黏膜透过液和动物血浆中的LMWH和UFH,方法学研究表明,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1和0.9967。回收率考察发现,在试验条件下,水溶液、黏膜匀浆液和电场作用均不干扰APTT测定。LMWH和UFH对不同黏膜的渗透系数为鸡嗉囊膜>犬舌下黏膜>大鼠肠黏膜。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辛酸/癸酸甘油酯(Labrasol)有明显促吸收作用,其促渗效果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考察不同电流对LMWH和UFH透过大鼠直肠黏膜的影响发现,药物在正极和负极下,电场对其均有促渗作用。电流密度相同时,负极下的促渗效果优于正极下,脉冲方波电流优于恒直流电流。药物的黏膜渗透系数随直流和脉冲电流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占空比1?1、60次/分钟的脉冲电流促渗效果最好,对2000 IU/ml LMWH溶液和4000 IU/ml UFH溶液透大鼠直肠黏膜的增渗比分别可达37.45和38.66。采用生物黏附材料卡波普(Carbopol)和海藻酸钠(Alginate Sodium)制备了LMWH和UFH的口腔给药膜剂;采用高分子材料聚氧乙烯(PEO)制备了二者的直肠给药胶液。研究发现,在0.33mA/cm2、4.5V直流电流作用下,LMWH的PEO胶液家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皮下注射的25%,与不加电场直肠给药相比可提高8倍。大鼠口服LMWH溶液生物利用度为皮下注射的7%左右,而UFH不到1%;加入吸收促进剂Labrasol后,LMWH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到约14%,而UFH依然在1%以下;在离子电渗(0.45mA/cm2)方波电流作用下,大鼠口腔给予LMWH和UFH膜剂,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0%和6%左右,大鼠直肠给予PEO的胶液的生物利用度则分别提高到约35%(LMWH)和16%(UFH),电场对药物透过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有明显促进作用。用低压直流电(4.5V)也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果提示将来可制备简单的、低成本的离子电渗药器组合产品。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说明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第2章 LMWH 和UFH 的体外分析方法2.1 LMWH 和UFH 的效价测定2.1.1 仪器和材料2.1.2 实验方法2.1.2.1 供试品和标准品溶液的配制2.1.2.2 家兔血浆的取得2.1.2.3 效价测定2.1.2.4 数据处理2.1.3 结果和讨论2.1.3.1 LMWH 效价测定结果2.1.3.2 UFH 效价测定结果2.1.4 小结2.2 APTT 法2.2.1 仪器和材料2.2.2 实验方法2.2.2.1 APTT 测定方法2.2.2.2 黏膜透过液中LMWH 的测定2.2.2.3 黏膜透过液中UFH 的测定2.2.3 结果和讨论2.2.3.1 LMWH 的体外分析方法2.2.3.2 UFH 的体外分析方法2.2.4 小结2.3 APTT 法在各种条件下的回收率2.3.1 仪器和材料2.3.2 实验方法2.3.2.1 在不同pH 水溶液中的回收率2.3.2.2 在各种动物黏膜匀浆液中的回收率2.3.2.3 在电场作用下的回收率2.3.3 结果和讨论2.3.3.1 各种pH 溶液中LMWH 和UFH 的回收率2.3.3.2 在各种动物黏膜匀浆液中的回收率2.3.3.3 在电场作用下的回收率2.3.4 小结2.3.5 本章小结第3章 LMWH 和UFH 对黏膜的透过性研究3.1 LMWH 的鸡嗉囊膜透过性3.1.1 仪器和材料3.1.2 实验方法3.1.2.1 LMWH 透鸡嗉囊膜试验方法3.1.2.2 各种LMWH 溶液的鸡嗉囊膜透过性3.1.2.3 吸收促进剂对LMWH 透鸡嗉囊膜的影响3.1.2.4 渗透系数和增渗比的计算3.1.3 结果与讨论3.1.3.1 各种LMWH 溶液的鸡嗉囊膜透过性3.1.3.2 吸收促进剂对LMWH 透鸡嗉囊膜的影响3.1.4 小结3.2 LMWH 和UFH 的大鼠肠黏膜透过性3.2.1 仪器和材料3.2.2 实验方法3.2.2.1 LMWH 透肠黏膜试验方法3.2.2.2 LMWH 肠黏膜的透过性3.2.2.3 UFH 肠黏膜透过性考察3.2.2.4 渗透系数和增渗比的计算3.2.3 结果与讨论3.2.3.1 LMWH 的肠黏膜透过性3.2.3.2 UFH 的肠黏膜透过性3.2.3.3 LMWH 和UFH 大鼠肠黏膜透过性比较3.2.4 小结3.3 LMWH 和UFH 的犬舌下黏膜透过性3.3.1 仪器和材料3.3.2 实验方法3.3.2.1 溶液配制3.3.2.2 犬舌下黏膜3.3.2.3 试验方法3.3.3 结果和讨论3.3.3.1 LMWH 的犬舌下黏膜透过性3.3.3.2 UFH 的犬舌下黏膜透过性3.3.3.3 LMWH 和UFH 犬舌下黏膜透过性比较3.3.4 小结3.4 乳酸脱氢酶的测定以评价Labrasol 对黏膜的毒性3.4.1 仪器和材料3.4.2 实验方法3.4.3 结果和讨论3.4.4 小结3.4.5 本章小结第4章 离子电渗仪的设计及LMWH 和UFH 离子电渗透大鼠肠黏膜研究4.1 离子电渗仪的研制4.1.1 离子电渗仪的线路图4.1.2 离子电渗的理论模型4.2 LMWH 和UFH 的离子电渗透大鼠直肠黏膜研究4.2.1 仪器和材料4.2.2 实验方法4.2.2.1 LMWH 离子电渗透大鼠直肠黏膜4.2.2.2 UFH 离子电渗透大鼠直肠黏膜4.2.3 结果与讨论4.2.3.1 直流电流对LMWH 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4.2.3.2 不同电流强度的脉冲电流对LMWH 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4.2.3.3 脉冲电流对UFH 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4.2.3.4 脉冲电流对不同浓度UFH 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4.2.4 小结4.2.5 本章小结第5章 LMWH 和UFH 大鼠口腔离子电渗给药药动学研究5.1 大鼠血液中LMWH 和UFH 的检测方法5.1.1 仪器和材料5.1.2 实验方法5.1.2.1 大鼠血浆中LMWH 测定方法的建立5.1.2.2 大鼠血浆中UFH 测定方法的建立5.1.3 结果和讨论5.1.3.1 LMWH 体内分析方法5.1.3.2 UFH 体内分析方法5.1.4 小结5.2 口腔给药膜剂的研制5.2.1 仪器和材料5.2.2 实验方法5.2.2.1 LMWH 膜剂的制备方法5.2.2.2 UFH 膜剂的制备方法5.3 LMWH 和UFH 的大鼠离子电渗口腔给药研究5.3.1 材料和仪器5.3.2 实验方法5.3.2.1 LMWH 和UFH 溶液的大鼠皮下注射给药5.3.2.2 LMWH 和UFH 溶液的大鼠口服给药5.3.2.3 LMWH 膜剂的脉冲离子电渗大鼠口腔给药5.3.2.4 UFH 膜剂的脉冲离子电渗大鼠口腔给药5.3.2.5 数据处理5.3.3 结果和讨论5.3.3.1 LMWH 膜剂的离子电渗大鼠口腔给药5.3.3.2 UFH 膜剂的离子电渗大鼠口腔给药5.3.4 小结5.3.5 本章小结第6章 LMWH 和UFH 直肠离子电渗给药药动学研究6.1 直肠给药制剂的制备及其透大鼠直肠黏膜6.1.1 仪器和材料6.1.2 实验方法6.1.2.1 LMWH 各种高分子材料溶液的制备6.1.2.2 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筛选6.1.3 结果与讨论6.1.3.1 不同LMWH 胶液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6.1.3.2 吸收促进剂对不同LMWH 胶液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6.1.3.3 离子电渗对不同LMWH 含5% Labrasol 胶液大鼠直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6.1.4 小结6.2 LMWH 和UFH 胶液的大鼠直肠离子电渗给药研究6.2.1 仪器和材料6.2.2 实验方法6.2.2.1 LMWH 离子电渗大鼠直肠给药6.2.2.2 脉冲离子电渗对LMWH 胶液的大鼠直肠吸收6.2.2.3 脉冲离子电渗对UFH 胶液的大鼠直肠吸收6.2.3 结果和讨论6.2.3.1 LMWH 离子电渗大鼠直肠给药6.2.3.2 LMWH 胶液的脉冲离子电渗大鼠直肠给药6.2.3.3 UFH 脉冲离子电渗大鼠直肠给药6.2.4 小结6.3 LMWH 胶液的离子电渗家兔直肠给药研究6.3.1 仪器和材料6.3.2 实验方法6.3.2.1 兔血浆中LMWH 的测定6.3.2.2 家兔皮下注射给药6.3.2.3 LMWH 胶液的家兔直肠给药方法6.3.2.4 LMWH 胶液离子电渗家兔直肠给药6.3.3 结果和讨论6.3.3.1 兔血浆中LMWH 的测定6.3.3.2 直流电电渗(0.33 mA/cm2,4.5V)对LMWH 胶液的家兔直肠离子电渗给药6.3.4 小结6.3.5 本章小结全文总结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申请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化学电渗法中位移场可视化观测及气泡消除方法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3)
- [2].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11)
- [3].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加固效应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04)
- [4].电渗法降低黏性土黏附力室内试验[J]. 林业工程学报 2020(04)
- [5].絮凝–逐级加压电渗法改良疏浚淤泥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S1)
- [6].基于杭州软土的电渗迁移过程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03)
- [8].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05)
- [9].电渗泵的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4)
- [10].不同电渗法降低填料含水量的方法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1].地基处理的电渗法及其进展[J]. 水运工程 2008(04)
- [12].低含水率盾构泥浆的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技术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1)
- [13].间歇通电模式影响电渗效果的试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08)
- [14].电渗过程中裂缝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09)
- [15].考虑电导率变化的电渗固结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4)
- [16].整体柱电渗泵的流量控制研究[J]. 分析化学 2010(06)
- [17].电渗法中排水固结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3)
- [18].复杂电渗泵系统的输液特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2)
- [19].电渗前后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3)
- [20].电渗法软基加固现场试验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1)
- [21].应用于冷却系统的多孔介质电渗泵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1(02)
- [22].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 2011(03)
- [23].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 微纳电子技术 2010(11)
- [24].电渗仪的研制及其典型试验[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6)
- [25].微通道交流电渗粒子收集位置的确定[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2)
- [26].交流电渗微泵流速影响因素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07)
- [27].有限元模拟电渗固结简化方法[J]. 科技通报 2018(02)
- [28].湖相淤泥一维电渗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5)
- [29].含易溶盐层状软黏土的电渗固结特性[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5)
- [30].外荷载变电压作用下软黏土电渗固结试验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标签:离子电渗论文; 黏膜论文; 直流电流论文; 脉冲电流论文; 膜剂论文; 胶液论文; 组合产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