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主要种原质团的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细菌吞噬作用的研究

黏菌主要种原质团的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细菌吞噬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黏菌是自然界中一类特殊的真核生物,由于拥有原生质团和孢子果两个特殊的发育阶段,所以同时具有原生动物和真菌的特性,其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细胞毒性、抑菌等作用。由于黏菌个体小,培养困难,使其应用受了极大限制。本实验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对黏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黏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采用不同培养基及营养液对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全白绒泡菌Physarum globuliferum,小绒泡菌Physarum pusillum,棒形半网菌Hemitrichia clavata,蛇形半网菌Hemitrichia serpula,半网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hyperopta,暗红团网Arcyria denudata,粉红团网Arcyria incarnata,灰团网Arcyria cinerea,黑柄盖丝菌Badhamia affinis,紫筛菌Cribraria violacea,球形双皮菌Diderma globosum进行有饲培养。确定了部分黏菌孢子萌发和原质团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及营养液。其中淡黄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和小绒泡菌的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合为燕麦培养基、松针水营养液;棒形半网菌、粉红团网菌、灰团网菌和球形双皮菌的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合为松针水培养基、松针水营养液;蛇形半网菌的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合为木耳培养基、木耳营养液;暗红团网菌的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合为微量元素培养基、松针营养液。确定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淡黄绒泡菌、全白绒泡菌、小绒泡菌最适是培养为木耳培养基;棒形半网菌、蛇形半网菌和暗红团网菌最适是培养为添加微量元素培养基;粉红团网菌、灰团网菌最适是培养为除松针培养基以外的所有培养基;球形双皮菌最适是培养为微量元素培养基和燕麦培养基。对绒泡菌目8种黏菌原质团进行了液体培养研究,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个种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pH、温度、转速)。最适宜培养基为燕麦液体培养基,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液体培养的最优实验结果: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 pH 9.0,26.5℃, 110r/min;全白绒泡菌(P. globuliferum)pH 9.0,26.0℃, 100r/min;扁绒泡菌(P. compressum) pH 4.0,25.5℃, 100r/min;灰绒泡菌(P.cinereum) pH 8.0,25.5℃,100r/min;小绒泡菌(P. pusillum) pH 5.0,26.5℃, 110r/min;两瓣绒泡菌(P. bivalve) pH 6.0,25.5℃,90r/min;灰堆钙丝菌(Badhamia cinerascens) pH 7.0,26.0℃,100r/min;黑柄钙皮菌(Didymium nigripes) pH 9.0,25.0℃,110r/min。综合8种黏菌原质团液体培养的结果,总结了绒泡菌目黏菌原质团液体培养的适合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黏菌原质团的发酵奠定了基础。分别采用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对灰绒泡菌子实体进行代谢产物提取,利用滤纸片法进行了灰绒泡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抑菌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欧文氏菌、大肠埃希菌)。实验结果,四种灰绒泡菌子实体提取物均没有抑菌活性,但也为灰绒泡菌成分研究提供了借鉴。由于黏菌原质团可以吞噬营养物质(包括细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了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全白绒泡菌Physarum globuliferum、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小绒泡菌Physarum pusillum、两瓣绒泡菌Physarum bivalve、灰堆钙丝菌Badhamia cinerascens、黑柄钙皮菌Didymium nigripes等7个种的黏菌原质团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欧文氏菌、大肠埃希菌)的吞噬探究。确定了原质团和细菌均可共同生长的培养基,同时明确了不同黏菌原质团对于不同细菌的不同吞噬形式,初步认定原质团中存在抑菌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黏菌的研究概况
  • 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黏菌的培养
  • 1.1.2 黏菌的化学研究
  • 1.1.3 黏菌的分类学研究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黏菌资源调查
  • 1.2.2 黏菌的培养研究
  • 第二章 不同培养基及营养液对于黏菌有饲培养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来源
  • 2.1.2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培养基及营养液制备
  • 2.2.2 孢子萌发最优培养基确定
  • 2.2.3 原质团最优生长培养基确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孢子萌发最优培养基确定
  • 2.3.2 原质团生长最优培养基确定
  • 2.4 讨论
  • 2.4.1 孢子的萌发培养
  • 2.4.2 原质团的固体培养
  • 第三章 绒泡菌目部分黏菌原质团液体发酵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菌种
  • 3.1.2 实验设备
  • 3.1.3 黏菌原质团生物量分析软件
  • 3.2 实验方法
  • 3.2.1 有饲培养
  • 3.2.2 发酵培养
  • 3.2.3 黏菌原质团生物量测定及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发酵培养基筛选
  • 3.3.2 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3.3.3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 3.4 结论与讨论
  • 3.4.1 发酵过程中原质团生长状况
  • 3.4.2 讨论
  • 第四章 灰绒泡菌子实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菌种
  • 4.1.2 指示菌
  • 4.1.3 指示菌培养基
  • 4.1.4 实验仪器
  • 4.1.5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供试品的制备
  • 4.2.3 指示菌的培养
  • 4.2.4 抑菌试验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黏菌原质团对细菌吞噬的活性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菌种来源
  • 5.1.2 实验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有饲培养
  • 5.2.2 培养基筛选及原质团吞噬细菌研究
  • 5.3 实验结果
  • 5.3.1 培养基筛选结果
  • 5.3.2 原质团吞噬细菌结果
  • 5.3.3 原质团对细菌菌落的吞噬形式
  • 5.3.4 原质团中总蛋白的抑菌活性研究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不同培养基及营养液对于黏菌有饲培养的影响
  • 6.2 黏菌原质团液体培养研究
  • 6.3 灰绒泡菌子实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6.4 黏菌原质团对细菌吞噬的活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煤绒菌原质团膜相结构及染色质特征[J]. 菌物学报 2010(04)
    • [2].多头绒泡菌微原质团瞬时表达系统的构建[J]. 生物工程学报 2009(06)
    • [3].微丝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的分布[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11)
    • [4].煤绒菌Fuligo septica显型原质团超微结构组分的观察[J]. 菌物学报 2008(05)
    • [5].淡黄绒泡菌原质团的培养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英文)[J]. 菌物学报 2010(06)
    • [6].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生活史的研究[J]. 菌物学报 2017(05)
    • [7].神奇的“造物主”和“规划师”——黏菌的微观世界[J]. 科学大众(小学版) 2020(Z1)
    • [8].辽宁树莓黏菌病病原菌原质团生物学特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2)
    • [9].黏菌生活周期不同阶段细胞核的观察[J]. 菌物研究 2014(01)
    • [10].三种绒泡菌属原质团的培养和孢子果的诱导发生[J]. 菌物学报 2011(04)
    • [11].小绒泡菌子实体和菌核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1)
    • [12].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核骨架制备技术的研究[J]. 菌物学报 2008(02)
    • [13].垫形双皮菌原质团发育形成子实体的观察[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14].扁绒泡菌孢子形成过程超微结构[J]. 菌物学报 2011(01)
    • [15].黏菌和阿米巴虫的团队精神[J]. 飞碟探索 2018(04)
    • [16].肌动蛋白是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核骨架成分[J]. 菌物学报 2010(02)
    • [17].黏菌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7(05)
    • [18].小绒泡菌子实体和菌核诱导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08)
    • [19].真黏菌生活史研究概述[J]. 菌物研究 2019(02)
    • [20].全白绒泡菌部分生活史图解[J]. 菌物研究 2014(02)
    • [21].真黏菌乃真核——从细胞学角度看黏菌[J]. 生命世界 2014(07)
    • [22].不同染色条件对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菌核形成过程的差异显示[J]. 菌物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黏菌主要种原质团的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细菌吞噬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