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2型糖尿病(消渴)证候规范与证素特征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诊断学
作者: 汪艳娟
导师: 朱文锋
关键词: 糖尿病,计量诊断,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辨证,证素
文献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证素分布、演变、组合及证素的本质。方法:1.文献研究:系统复习整理古今文献,了解糖尿病的证型分布特点与研究进展。2.临床调研及实验研究: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区518例糖尿病患者常见证素与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中116例糖尿病患者选择与证素关系密切的指标,通过多指标与多证素的关系,进行证实质的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系统复习整理古今文献,了解糖尿病的辨证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三消辨证,发展为病性辨证(气血津液)、和病因辨证(痰湿、肝郁、热毒)的过程。辨证分型不一,据病套证,以证套症方法不符合临床辨证思维,亦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证素辨证符合系统论整体原理,能较近似的反映消渴病的特点。2.临床调研:通过临床调研,运用中医计量诊断的方法,对糖尿病证素的分布、组合及证候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1)症状、体征分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占38.9%;形体消瘦占10.6%;形体肥胖占41.7%。(2)变量聚类分析显示:糖尿病常见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火热。并对每个证素进一步作主成分分析,找出每个证素的主症、次症。(3)证素分布规律:气虚、阴虚贯穿各个阶段,阴虚更多见;血瘀在有并发症时出现;痰湿、火热在无并发症时出现的频率最高;阳虚多出现在并发证较重的晚期。(4)证素组合规律:糖尿病证型分布广,证素组合复杂,糖尿病无并发症时,多为2项、3项、4项证素组合,存在并发症时多为3项、4项、5项证素组合。病情越重,证素组合越复杂。(5)结合证素在糖尿病各阶段的分布与组合特点,认为脾虚是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肝郁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3.临床实验研究:(1)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FINS、2PINS均升高);高血脂(TG、TC、LDL-C、LP(a)均升高);胰岛素抵抗(Hmoa-IR升高);肥胖(BMI、WC值升高)等特点。与各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上述综合指标可作为痰湿证分型的客观依据。(2)心功能综合指标可作为气虚与阳虚的参考指标之一(3) CAMP、CGMP与其比值可作为实证与虚证、阴虚与阳虚客观诊断指标之一结论:1.根据聚类分析,糖尿病的常见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火热。2.糖尿病证素分布组合复杂,多证素组合为主,气虚、阴虚贯穿糖尿病的各阶段。3.证候与指标之间为非单一的线性关系,多因素信息处理是证实质研究的新方法。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
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消渴)证候与辨治的规律研究
1.1 辨病名
1.2 症状与体征
1.3 病因病机
1.4 治疗与预防
2. 现代文献研究
2.1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与辫证分型的研究
2.2 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2型糖尿病证候本质的研究
第二部分 糖尿病(消渴)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3. 讨论
3.1 聚类分析在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
3.2 糖尿病病因病机浅析
3.2.1 脾弱(虚)是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
3.2.2 肝郁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3.3 糖尿病不同时期证素组合与演变
3.3.1 "证素辩证"的科学性与必然性
3.3.2 糖尿病不同时期证素组合、分布特征
3.3.3 糖尿病证素组合与演变规律
第三部分 糖尿病证素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
3.2 痰湿与胰岛素抵抗
3.3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IR的关系
3.4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内皮功能的关系
3.5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脂蛋白的关系
3.6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的关系
3.7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cAMP、cGMP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课题、成果、论著
综述
附录
发布时间: 2011-03-30
参考文献
- [1].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渊源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D]. 魏军平.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 [2].糖尿病(消渴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D]. 伦中恩.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 [3].糖尿病证候—基因组及其双生子的追踪研究[D]. 潘玲.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 [4].澳门与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比较与探讨[D]. 李伟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 [5].香港地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特点[D]. 王俊杰.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 [6].糖尿病的证治与食疗方研究[D]. 洪杏林.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7].基于证素辨证对糖尿病足0级证候规律的研究[D]. 陶怡.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 [8].温脏扶正驱邪法对2型糖尿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罗礼达.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9].台湾地区糖尿病发病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D]. 林国盟(Lin kuo meng).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 [10].八段锦结合放松功对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研究[D]. 张容瑞.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相关论文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证素辨证方法研究[D]. 晏峻峰.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 [2].“咳嗽”的证候规范与证素特征研究[D]. 甘慧娟.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 [3].糖尿病(消渴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D]. 伦中恩.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 [4].基于证素提取的小儿脑瘫病因及证候研究[D]. 鲁法庭.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证素评定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 姜小帆.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 [6].消渴病及其并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郑红.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 [7].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 胡春宇.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8].消渴病中医文献与证治方药规律研究[D]. 吴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 [9].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D]. 庄乾竹.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10].糖尿病证候要素提取与应证组合规律研究[D]. 黎元元.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