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升降式着陆梯的相关研究紧紧围绕探月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释放技术,对月球表面无人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论证过程中,国内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月球车以及腿式着陆器的初步方案,月球车、着陆器的结构以及月球表面复杂的环境条件要求着陆梯的设计过程遵循轻质、可靠、节能的设计原则。在方案研究阶段,详细比较已有着陆梯结构形式的优缺点之后,建立了PRO/E三维模型并绘制了工程图,以验证新式着陆梯各部件空间布置和加工制造的可行性,从而发展了升降式着陆梯在运动导向性、驱动方式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满足发射、承载、着陆等工作阶段各种不同要求的设计方案。在确定设计方案后,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的结构最优化思想,首先利用Hypermesh建立了承力结构在整个空间的总体有限元模型和结构简化模型,接着依次采用二维拓扑优化、参数优化、三维拓扑优化等方法,设计出重量轻、刚度大的承力结构,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标。为了节约使用航天器上有限的能源,提出了零能耗制动的方法,充分利用直流电机的四象限运行特性,使作为负载的月球车、电机和制动器组成的闭环回路实现稳态运行。然后在动力学仿真过程中,综合运用ADAMS和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升降式着陆梯在钢丝绳作用下由折叠到展开,以及由着陆器顶端下降到底部并最终抵达月面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改变电气参数进行重复实验,以获得期望的着陆速度。最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依次分析了主要承力结构的静应力、热应力和固有频率,得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基本思路。同时本文建立的参数化3D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较好地结合了单个零件的应力分析以及整体的动态性能分析,可方便地拆分为独立的子系统或单个元件,以揭示单个部件的性能指标对整体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的MDO优化打下了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天、入海那些事[J]. 中国科技奖励 2019(06)
- [2].嫦娥四号着陆器在轨实践总结与评估[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9(12)
- [3].月面着陆器遮阳伞辅助热控方法散热性能分析[J]. 节能技术 2019(06)
- [4].着陆器软着陆垂直冲击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5].钛合金在新型行星着陆器上的应用[J]. 中国钛业 2019(01)
- [6].落月梦碎 印度“月船”2着陆器失联[J]. 中国航天 2019(10)
- [7].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巡视器近景图[J]. 航天器工程 2014(01)
- [8].深渊着陆器技术研究及马里亚纳海沟科考应用[J]. 海洋技术学报 2017(01)
- [9].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月球着陆器冲击月壤过程分析[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04)
- [10].NASA为商业月球着陆器能力选择合作伙伴[J]. 中国航天 2014(11)
- [11].欧洲火星着陆器着陆失败[J]. 科学大观园 2016(22)
- [12].展望——中国探测器远征火星[J]. 少儿科技 2017(04)
- [13].印明年初发射“月船”2探测器[J]. 太空探索 2017(04)
- [14].如何让火星变得如同地球一样宜居?[J]. 飞碟探索 2017(03)
- [15].欧空局完成火星着陆器坠毁事故调查[J]. 太空探索 2017(07)
- [16].“宇宙神5”将发射私营月球着陆器[J]. 太空探索 2017(09)
- [17].新颖别致的嫦娥-3着陆器[J]. 国际太空 2013(12)
- [18].着陆姿态不确定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优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18(12)
- [19].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坠毁[J]. 中国航天 2016(12)
- [20].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04)
- [21].火星着陆器过渡段飞行组合导航优化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7(08)
- [22].两种着陆模式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优化[J]. 宇航学报 2017(10)
- [23].日本首个无人月球着陆器分析[J]. 中国航天 2016(01)
- [24].美公司推出月球着陆器新设计[J]. 中国航天 2016(07)
- [25].月球着陆器典型故障模式分析[J]. 宇航学报 2014(06)
- [26].月球着陆器软着陆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2)
- [27].月球着陆器着陆缓冲机构设计方法研究[J]. 航天器工程 2011(02)
- [28].韩国开发出月球着陆器[J]. 国际太空 2009(01)
- [29].美国航空航天局找到印月球着陆器坠毁地点[J]. 中国航天 2020(01)
- [30].面向火星着陆器缓冲试验的模拟火星壤力学特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