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5150
摘要:通过总结15例胫腓骨骨折行跟骨牵引术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时获得疾病知识和护理的有关信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自护能力,对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以及患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跟骨;牵引术;健康教育
跟骨牵引术是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的重要方法。牵引有利于关节和肢体的活动,便于观察伤口及远端血循环情况,但不能早期离床活动,因此行跟骨牵引术的病人护理重点是预防压疮、呼吸、泌尿系的感染及废用性综合征等并发症。我科2012年1-10月对15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评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范围24-28岁,平均35岁。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5例。患者均因胫腓骨直接受暴力所致。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尿路感染,其中14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
2.1方法
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根据护理体检,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平时及此次发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以前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家庭经济情况。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制定宣教计划,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住院评估24小时内完成。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教育和实物示范教育。教育的方式是随机教育和公休会集体教育。
2.2术前宣教
(1)心理护理
本组15例患者均为中青年患者,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突然的外伤和较长时间的治疗使患者焦虑、抑郁、烦躁不安。针对本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心理疏导,使其明白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所患疾病才会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及社会。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患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鼓励。护士向患者解释跟骨牵引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及注意事项时语言要通俗易懂,详细,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相关制度,同室病友等,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2)疾病知识指导
告知患者骨折的临床愈合过程约需10周,分三个阶段:血肿形成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骨折愈合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和治疗方法是否恰当等因素影响。胫腓骨解剖结构特殊,少数胫骨下1/3骨折的病人因血运不良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更易造成。先采用跟骨牵引治疗,牵引3-4周后再用石膏行外固定,石膏行外固定后2日可扶拐离床活动,但注意患肢不可过早负重,以防造成患肢再次损伤、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2.3、术后知识指导
(1)对症指导
疼痛者先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寻找出引起疼痛加重和减轻的因素,再根据个体对疼痛的反应和疼痛产生的原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患肢制动、矫正体位、转移注意力、保持患者情志畅达,剧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给药时间尽量选择在疼痛发生前期,这样止痛效果更好。使用止痛药前向患者讲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教会病员和家属简单的缓减疼痛的方法,如按摩。
患肢肿胀者应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若有机械性压迫要及时解除。对肿胀较甚,影响患肢血循环者及时行局部切开减压,以防患肢远端缺血坏死。伤后早期切忌热敷,伤后3日方可行热敷、理疗,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还应注意患肢的感知觉情况,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及胫前、胫后动脉损伤,尤其要警惕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牵引的知识指导
牵引的方向与肢体要成一直线、牵引重锤悬空、滑车要灵活,牵引重量3-5千克。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时测量牵引肢体长度,及时调整牵引重量,行牵引术者,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使之形成与牵引力相反方向的反牵引力。被褥不得压在牵引绳上,牵引绳不能随意放松,提起重锤。跟换床单时也必须保证有效牵引。足部放置护架,减轻被褥压力,防止足下垂。牵引钢针不得左右移动,针眼处用75%酒精浸湿每日2-3次。针眼处血痂不可去除,随时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痛等感染征象。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及有无神经麻痹征象。肢体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
(3)防止压疮的方法
定时更换卧位,骶尾部垫气圈,肩胛部垫软枕,足跟处垫棉垫,每周擦浴2次,保持皮肤清洁,正确为病员提供便器,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保持会阴清洁。随时跟换床单,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加强营养摄入,提供肌体抵抗力。
(4)防止感染的方法
随时监测体温变化情况,嘱病员多饮水,每日保持在2000ml左右,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随时改变卧位,防止尿路感染及结石形成,特别是女病员更应注意。指导病员进行正确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臭、口腔感染。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被,不得当风而卧,尽量不与感冒患者接触,以防外感。鼓励病员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换药、更换引流管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教会病员保护伤口,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
(5)预防废用性综合征的方法
护士应向病员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责任护士与病员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认真执行。患肢置功能为,髋关节微屈、外旋,膝关节屈300,踝关节背伸900,足尖向上,伤后1-2周进行肌肉舒缩活动。一方面嘱患者进行腓肠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等张收缩活动,另一方面指导家属进行患肢肌肉按摩、关节被动活动。伤后2-3周进行健肢和损伤部位上下关节的活动。6-8周后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使之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鼓励病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功能锻炼必须在不影响牵引固定效果的情况下进行。牵引拆除后的功能锻炼也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意外的发生。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间根据病员耐受力和病情来定。
2.4、饮食指导
早期进清淡、高维生素、高营养的饮食。老人宜进软食。忌酸辣、油腻及发物。待病情稳定后进食清补或滋补肝肾的食物。病员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容易产生便秘,因此嘱病员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粗纤维的摄入,对病员及家属进行饮食卫生知识宣教。教会他们正确食用蔬菜、水果的方法。如盐不能放在锅里炒,菠菜不宜和豆腐一同煮,红、白萝卜不宜一同煮等。提高患者饮食卫生知识,提高饮食营养的摄入,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3小结
3.1、加强健康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本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患者掌握了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将负性心理转变为正性心理。掌握了胫腓骨骨折知识和护理的有关信息,从而提高了诊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3.2、加强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3.3、本组患者卧床时间长,牵引又限制了肢体活动。1例女病员发生了轻度尿路感染,及时治愈。其余1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三莲.朱瑞雯.许燕玲.等,两种骨牵引针孔护理方法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0)
【2】余秀芹,汤优良.牵引患者护理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中国骨伤,2000,(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