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了解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及Bell麻痹急性期的辨证分型。2.通过临床研究,着重探讨针灸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方法,并对针刺加放血疗法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风热型)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1年为期限,调查急性期(限于发病3天以内者)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Bell麻痹急性期的辨证分型。2.临床研究: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加放血治疗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观察疗程为4周。观察组30例。取穴: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颧髎、迎香、双侧合谷、外关、耳尖、关冲。刺灸法:仰卧位,常规消毒。第一疗程:从初诊日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面部穴轻浅刺,深度为24分,平补平泻;合谷直刺约1寸,提插泻法。耳尖、关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穴放血量810滴。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合谷穴施予提插泻法1次。第二至第四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开始第二疗程。面部穴适当深刺,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地仓颊车相向透刺、迎香透上迎香;颧髎直刺0.81.2寸,均捻转行针,平补平泻。合谷直刺约1寸,提插泻法。不再取耳尖、关冲施治。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合谷穴施予提插泻法1次。隔日1次。疗程间不休息。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指标:面瘫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的House Brackmann( H一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进行病情轻中重度评价。主要包括:额纹深浅,眼裂大小,鼻唇沟变化、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留残渣、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流泪、眼轮匝肌反射等10项指标。血常规: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各1次。疗程判断标准: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的House 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例220例。(1)病因:结果显示:无诱因34例,占15.46%;感冒20例,占9.09%;受风寒49例,占22.27%;风寒、劳累16例,占7.27%;风寒、生气8例,占3.64%;风寒、情绪波动5例,占2.27%;风寒、情绪波动、劳累15例,占6.82%;风寒、情绪波动、劳累、生气10例,占4.55%;风寒、情绪波动、生气3例,占1.36%;风寒、饮酒6例,占2.73%;劳累8例,占3.64%;情绪波动14例,占6.36%;生气5例,占2.27%;情绪波动、劳累5例,占2.27%;饮酒后5例,占2.27%;发烧后2例,占0.91%;妊娠3例,占1.36%;带状疱疹后12例,占5.46%。其中,病因为单纯感受风寒或与感受风寒相关者共112例。(2)辨证分型:结果显示:220例中,风寒型52例,占23.6%;风热型168例,占76.4%。按季节进行统计:春季:风寒型5例,占13.2 %;风热型33例,占86.8%。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Bell麻痹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2. 中医对Bell麻痹的病因及病机研究概况
  • 2.1 古典医籍中的相关论述
  • 2.2 现代研究概况
  • 2.3 中医对Bell麻痹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
  • 3.1 单纯针刺
  • 3.2 电针
  • 3.3 穴位注射
  • 3.4 针灸并用
  • 3.5 针罐结合
  • 3.6 放血法
  • 3.7 灸法
  • 3.8 其他
  • 3.9 综合疗法
  • 3.10 各种针灸疗法疗效比较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随机设计
  • 2.2 处理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计分标准
  • 2.5 安全性检测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流行病学调查
  • 3.2 采用统计软件分析
  • 3.3 统计结果疗效分析
  • 3.4 安全性检测结果与评价
  • 附表
  • 4 讨论
  • 4.1 选题目的
  • 4.2 面瘫病因、病机、特点及针灸治疗大法
  • 4.3 选穴依据
  • 4.4 配方意义
  • 4.5 指标意义
  • 4.6 结果分析
  • 4.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ll麻痹的预后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2)
    • [2].基于Bell态粒子和单光子混合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J]. 物理学报 2016(23)
    • [3].基于d维Bell纠缠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J]. 量子电子学报 2017(05)
    • [4].镫骨肌反射在Bell’s面瘫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 2010(02)
    • [5].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Bell面瘫31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2)
    • [6].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6)
    • [7].基于Bell态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18)
    • [8].针刺结合闪罐及碘离子导入治疗Bell麻痹30例[J]. 西部中医药 2012(06)
    • [9].轻中度单侧Bell面瘫红外热辐射强度异常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5)
    • [10].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完全Bell基测量[J]. 量子光学学报 2009(04)
    • [11].基于Bell态与其纠缠性质的量子密钥分发[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5(03)
    • [12].基于Bell态的高效量子秘密共享[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3].无瘢痕灸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恢复期Bell氏面瘫60例[J]. 光明中医 2014(11)
    • [14].近年来针刺治疗Bell麻痹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1)
    • [15].视神经视网膜炎合并Bell麻痹(英文)[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1)
    • [16].运用扩展的Bell测量实现三粒子任意态的量子隐形传态(英文)[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7].基于Bell态粒子和单光子混合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的信息泄露问题[J]. 物理学报 2017(13)
    • [18].早期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观察[J]. 四川医学 2015(11)
    • [19].红外偏振光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及其肌电图评估[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02)
    • [20].基于量子高维Bell态纠缠交换的分发式投票方案[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09)
    • [21].高压氧联合阿昔洛韦治疗Bell麻痹效果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3)
    • [22].电针结合透刺治疗BELL′s面瘫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4)
    • [23].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s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 2008(06)
    • [24].灵龟八法配合面瘫针治疗Bell麻痹临床疗效研究[J]. 广州医药 2017(02)
    • [25].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肌电图在Bell′s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1)
    • [26].分期针刺配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Bell麻痹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3(11)
    • [27].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9)
    • [28].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肝胆湿热证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06)
    • [29].基于任意Bell态的量子密钥分配[J]. 量子电子学报 2013(04)
    • [30].泼尼松龙和泼尼松龙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不同程度Bell’s面瘫的疗效比较[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针灸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