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剑环
摘要:许多农村初中生谈作文色变,他们写一次作文就是情感的伪化。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写作的真谛是真情,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常说“作文即做人”,社会需要诚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抒写真情,更要呵护这份真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价时要激励真情,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日常生活。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真情;呵护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第一点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思考。”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显然,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高晓声《摆渡》中有这样一句话“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当代女作家霍达认为作家必备的品质第一条是天赋,包括与生俱来的感悟事物的能力、正直、诚实的人格。这些都告诉我们写作的真谛是真情,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而我们学生的作文说假话,感情虚假,违背了写作的本质,也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孩子天真可爱,纯洁无暇,他们是说真话、抒真情的群体。为何我们的初中生现在喜欢讲假话呢?我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韩寒也多次说:“语文里面,除了作文好,还有什么能代表语文好?”的确,没有比文章更好的一种形式能包容语文的十八般武艺了。然而最具权威的作文,中考、高考的高分作文也有虚情假意的。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作文即做人”,没有真情作基础的文章,其立意愈高,则其人格愈低。而我们却常常因文辞亮丽、结构新巧、手法独到而不大计较情感的真伪,于是无病呻吟便大行其道,虚情假意便畅通无阻,胡编乱造便颇有市场。长此以往,文格与人格在相互作用下彻底扭曲变形。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一直挣扎在情感“虚假化”、“伪圣化”、“模式化”的泥潭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现在假话连篇,社会诚信又怎样建立?有人说:“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使人变得虚伪,说假话不再脸红!”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啊!作文教学要呼唤真情回归,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的真情。
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去呵护学生的真情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感受。
一、作文评价要激励真情
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力、写作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一定要慎用评价这杆秤。很多地方的中考作文一类卷评分标准尽管都强调真情实感,但比较注重立意深、结构巧、语言生动形象这三方面。笔者认为情感方面是最重要的,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教师在评价作文时可以侧重于情感,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我们教师应肯定甚至给予高分。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名家名篇朴素平淡的语言饱含真挚的情感,这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初中学生正在成长中,特别是农村七、八年级学生,我们教师不要求全责备,更何况习作不是创作,对学生要多些宽容和鼓励。学生尝到了甜头,写作就会充满热情,语文学习也充满了干劲。
反之,作文评分苛严,学生敬而远之,也许学生的真情就扼杀在你手中,也许一位作家就这样葬送在你手中,也许语文教学会走入困境。语文教学与中考“拿分”的关系,往往被看作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样一来,谁还愿意在语文学习上多下功夫?怪不得很多学校到了九年级,校长、教师就决定减少语文的课时,给数学、英语等科目“让路”。
二、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作文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综合训练,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意性比较大,从作文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作文教学的内在序列一直没有很好地把握,对学生习作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的把握,结果循序渐进成了一句空话。特别是初中教师,在小学与高中之间摆渡,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我们的教师是否做到了呢?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初中不知道高中要干什么,要求初中做好什么准备;高中不知道初中做了什么,要求高中继续做好什么。”其实,有许多初中教师也不知道小学做了什么,要求初中继续做好什么,小学、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问题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存在。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教师不知道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没有平稳过渡,有的教师直接用中考标准要求,加大训练难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学生埋怨、畏惧,从而步入害怕作文的怪圈。而到九年级时,教师不明白高一的作文要求,没有做好铺垫,学生进入高中时难以适从。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把握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了解作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明确作文教学的各阶段目标外,还需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的生活环境,综合考量,全面兼顾,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如对于刚迈进初中大门的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放低门槛,让学生放开胆子,随随便便地写作文,少批评,少讲一些规矩要求,让学生由着自己的思路,用实实在在的话,写实实在在的事,讲实实在在的心理。只要学生喜欢写作,乐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就要肯定、表扬。这样,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本性才会继续发扬。
三、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每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心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以真心换真心,才会激励学生写作,学生才会写出真情实感。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知己,把自己的秘密、苦恼等都毫无保留的写在随笔或日记中,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但老师要珍惜这份幸福,这些作文即使出现了片面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观点,或者接触到某些“禁忌”的话题,也决不能横加指责,更不随意公开。而应从他们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更要为学生的隐私保密。有个别老师一旦发现学生的特别之事就与办公室的教师分享,似乎与其他老师交流学生情况,殊不知在无形中伤害了学生,学生不再信任你,文中就不会抒写真情了。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教师当然不能听之任之,要以热情的关怀、委婉的批评、平等的探讨,以求提高认识,分清是非,辨明正误。让学生感到写作如同与挚友促膝谈心,与亲人交流感情那样轻松、自然、融洽。
班上有位学生纪律很差,甚至在课堂上与有的老师对着干,许多老师讨厌他。在我的课堂他比较安分,偶尔也交作业。有次他交来的日记本仅写了一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坏孩子,老师你也觉得我是个坏学生吗?”当时笔者心灵一震,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他也希望有人认可。于是我在他的本子上留下了二百多字,我努力挖掘他的优点,鼓励他,对他的缺点委婉地提出改进的建议。没想到第二次交日记本时,他认认真真的写了六七百字,主要谈论他班主任如何针对他,笔者既肯定他正确的看法,又引导他正确看待班主任。从此,这位学生的日记每次按时交,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他的纪律、学习也在不断进步。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进日记,他在借日记与老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真心,学生的心灵之门永远向你敞开,笔尖也会流淌着真情。如果当时笔者随手把作业本一合,也许这位学生的心灵之门会紧闭,他会与你相隔遥远,文章能有真情实感吗?
四、引导观察思考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真情实感是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大部分学生都有相同的感受,只有自己熟悉的特别是亲身经历的才有话写,有真情抒。因此,平常的作文训练应紧扣学生生活,如七年级学生以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为主,八年级学生逐步引向自然、社会生活。
农村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生觉得生活太单调,每天在课室、饭堂、宿舍三点上来回奔走,重复着相同的事情,生活就像杯白开水,无滋无味,哪有什么好写的。观察、思考是感悟生活的两把金钥匙。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如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变化,教师的性格、上课特色,校景校貌的变化等,并引导他们思考,如班上哪位同学最受欢迎,哪位老师最受学生爱戴,哪堂课让你难以忘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平凡的小事也值得写,原来作文这么简单,并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学生学会写平淡、写平凡,就会爱平淡、爱平凡,就会到处都有爱,时时都有爱,时时处处都有美,文章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真情实感。
好作文固然离不开立意深、结构巧、语言生动形象等因素,但只有以真情实感为根基的文章才经得住考验。作文需要真情,生活需要真情,社会需要真诚。初中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手写我心,让真情伴随学生,让诚信之花愈加灿烂。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浮中学
邮政编码:5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