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洙黄昌录朴慧荣(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82-02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展开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良好的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至关重要,尤其要采取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提高康复的效果,增强患者信心和康复主动性。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康复期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常发病突然,会使脑神经功能骤然受到损伤,绝大多数心脑血管患者经抢救后常常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失语和偏瘫等,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以及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3%~76%,平均为50%。临床观察,抑郁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所需时间长于不伴抑郁障碍的病人,从而增加了康复的难度。脑梗塞患者经抢救后极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而不良心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康复治疗十分重要,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我们对患者展开心理分析并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心理分析
(1)因脑神经受损,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受到极大打击,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在生活上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和护理持怀疑态度,陷于绝望和忧郁之中。(2)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感觉自己成了残废人,过分担心、焦虑,对死亡充满恐惧,对自我评价较差,往往容易消极地对待生活,易发生抑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3)患者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人的包袱,往往情绪低落,产生抑郁,甚至导致自杀倾向。(4)对经济条件不很富裕的患者来说,住院费用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抑郁情绪。
2心理护理
2.1让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建立起充分的信任。(1)基础护理服务到位。(2)丰富的理论知识、过硬技术是保障。(3)沟通、微笑、忍让是法宝。
2.2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病情,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经济条件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1)对一般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病人有体验的道理进行讲解和说服;某些老干部、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对问题看法较复杂,对他们从发病率,发病机理,预后分别讲解,这样他们能产生信任而服从治疗。(2)康复锻炼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3)对心里状态差者积极进行沟通疏导,安排恢复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用其切身体会与其交流,促进其心态的转变。增加患者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为重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做好准备。(4)对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要积极动员其家属的参与支持,避免病人有成为家庭累赘的思想,鼓励病人更要积极主动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才能早日让家人放心。
2.3护士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活动中,深切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1)在病人去康复室康复时,每天有一到两名护士去康复室进行现状的了解,与康复师一起进行病人的康复治疗,向康复师直接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了解患者康复中的感受,以便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心理状态,使我们制定更有效的护理计划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士有计划的进行康复训练的学习,以便在生活中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锻炼。(2)经常征求患者对康复过程中的意见,及时为康复病人提供更有利便捷的康复条件,增加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
2.4动员社会支持系统,调动家属的积极性。(1)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病人,家庭成员抽时间来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2)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病人,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病人。对待病人的合理需要,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3)对动作缓慢行动不便者在鼓励其自理的同时要尊重病人自己的完成速度,不要急躁的催促更不能嫌其动作慢。及时鼓励病人,让病人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使其有成就感增加其信心。(4)对大小便失禁者或不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家人要有耐心的细心周到的照顾病人,决不能厌弃,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影响其康复。(5)督促其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让病人进行日常的康复锻炼,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家庭持久性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重视患者产生的悲观、沮丧、抑郁等心理,不仅直接影响患者康复,而且上述负面情绪会导致患者对自己产生怀疑,并表现在一系列行为上,间接地影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因此患者不良情绪有必要得到及时排解。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而患者能否恢复,能有多大程度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做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信心,并将这种信心保持下去,因此我们围绕患者所做的一切心理干预是让患者激发信心,恢复主动性,从而为治疗和康复赢取主动。
参考文献
[1]楚立云.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4-595.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