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心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琴改编,心理特征,内心情感,中华民族
审美心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赖永慧[1](2019)在《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以20世纪60~70年代中期钢琴改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有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技巧、审美情趣与评价方式,而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文化和长期形成的民族心理渊源颇深,一个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也促成了这个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的形成。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中华民族音乐审美的脉络,这一时期创作的钢琴改编曲正是符合了中国听众的审美心理特征,深受广大中国听众的喜爱。(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岑静[2](2019)在《浅析儿童审美心理的阶段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笼统到具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儿童审美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其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方式不同。由此可见,儿童审美心理具有阶段性特征。明确儿童审美心理的阶段性特征,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6期)
黄秋芬[3](2019)在《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情境的变化对于人类的接受具有较强的影响了。因为各种文化和元素的不断活跃,使得社会中充满了空间距离感和时间碎片化的氛围。而在这一环节中,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自身欲望和个性化的发展,并且随时随地利用商品作为参照物和填充物。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也逐渐展现出更追求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质。(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杨雯璃[4](2018)在《抚平焦虑的商业电影风潮——国产IP电影审美特征及观众审美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P电影是基于互联网创意知识产权进行改编创作的电影,在2014年-2017年席卷了国内电影银幕,"网生代"创作群体的出现、多种资本涌入电影创作界、观众群体的变化等共同作用下促使国产IP电影成为近五年来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9期)
张听[5](2018)在《色相特征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审美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着名的木版年画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色相特征,主要方法是对桃花坞木版年画色相设色的本源探析,进而分析40幅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色相特征。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色相特征是劳动人民审美心理的表现,画面所传达的思想始终围绕人们的福祉和追求幸福的主题而展开。(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8年18期)
黄滟[6](2018)在《谈汉字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十分罕见的美形文字。它与拼音文字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保留了原始图画中的象形因子。在汉字的点、线、笔画的外形中,我们可以直观先祖的造字观念和审美心理。通过味觉、视觉、听觉和联觉的维度对汉字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感知。(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8年08期)
余孟杰[7](2018)在《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情境的改变对人的接受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谓"仓糜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正是由于文化元素的活跃和加入,整个社会才会弥漫一种空间无距离感和时间碎片化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欲望满足和个性发展,并随时随地都要以商品作为参照实体和填充物。在这种社会情境下,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呈现出一种求新、求异、求简的文化特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7期)
黄永成[8](2018)在《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鉴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懂得鉴别和欣赏美术作品,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审美的视知觉,多角度强化高中生的视知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审美需求,善于挖掘生活教学资源,选择高中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在文化情境中鉴赏,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8年06期)
刘越,易宇[9](2017)在《发掘与开显:一种理想的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审美心理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审美心理进行了分析、发掘及开显,以浙东、江西、楠溪江叁个地区的传统村落景观作为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审美意象开显方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景观审美心理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7年12期)
牛琴[10](2017)在《浅谈中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心理特征——以钢琴音乐与古琴音乐之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传统音乐"(traditional music)即是特定地域、特定族群之特定文化所孕育出的音乐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将聚焦于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核心样态:西方钢琴音乐艺术、中国古琴音乐艺术,通过对中西不同文化型态所孕育出的此两种截然不同音乐艺术形态之音响结构、音响呈现方式以及音响文化语境进行比较,并借由对两种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性阐明中西传统音乐审美心理的特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0期)
审美心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笼统到具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儿童审美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其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方式不同。由此可见,儿童审美心理具有阶段性特征。明确儿童审美心理的阶段性特征,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心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赖永慧.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以20世纪60~70年代中期钢琴改编作品为例[J].民族音乐.2019
[2].岑静.浅析儿童审美心理的阶段性特征[J].明日风尚.2019
[3].黄秋芬.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J].数码世界.2019
[4].杨雯璃.抚平焦虑的商业电影风潮——国产IP电影审美特征及观众审美心理分析[J].艺术评鉴.2018
[5].张听.色相特征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审美心理[J].中国报业.2018
[6].黄滟.谈汉字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征[J].美术大观.2018
[7].余孟杰.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8
[8].黄永成.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8
[9].刘越,易宇.发掘与开显:一种理想的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审美心理方式[J].中国标准化.2017
[10].牛琴.浅谈中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心理特征——以钢琴音乐与古琴音乐之比较为例[J].北方音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