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文李建阳卢福元谭伟(四川省蓬安县人医院四川蓬安637800)
胰腺癌发病率占各个部位恶性肿瘤的第七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六位[1]。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预后较差,深入对胰腺癌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胰腺癌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年临床胰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元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中胰腺癌病例资料34例,所有患者经彩色超声、CT和手术病理予以诊断。
1.2方法统计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34例中男性26例(76.5%),女性8例(23.5%);年龄最大80岁,最小29岁,平均54.6岁,≥70岁9例(26.5%)、60~69岁5例(14.7%);50~59岁6例(17.6%);40~49岁10例(29.4%);30~39岁3例(8.8%);<30岁1例;明确记载有烟酒嗜好者10例,均为男性;出现症状体征促使患者就诊的时间3天至1年不等;主诉上腹痛31例(91.2%),腹痛伴黄疸19例(55.9%),其他3例;发病时间呈四季散发,无明确季节性。
2.2临床表现34例中,腹痛31例(91.2%),黄疸19例(55.9%),半年内体重下降>5千克9例(26.5%),纳差20例(58.8%),上腹胀18例(52.9%),呃气6例(17.6%),腹泻8例(23.5%),恶心9例(26.5%),厌油6例(17.6%),上腹压痛26例(76.5%),腹水征阳性5例(14.7%),肝大9例(26.5%),慢性病容23例(67.6%),上腹扪及包块10例(29.4%),莫非氏征阳性2例(5.9%),腹膜刺激征阳性5例(14.7%),下肢水肿2例(5.9%),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11.8%)。
2.3辅助检查查血常规34例,血红蛋白<11克/升18例(52.9%),<9克/升14例(41.2%),<6克/升2例(5.9%);查肝功21例,谷丙转按酶、谷草转氨酶增高9例(42.9%),硷性磷酸酶增高13例(61.9%),总胆红素增高19例(90.5%),其中>2倍参考值14例(73.7%),直接胆红素增高18例(85.7%),其中>3倍参考值16例(88.9%);查血型15例,A型9例(60%),O型4例(26.7%),B型1例,AB型1例;测血糖10例,1例7.9mmol/L,9例测值在参考值范围内。2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增大、有占位病变,胰管、肝内胆管、总胆管有扩张改变。27例上腹部螺旋CT检查发现胰腺有占位病变和胰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19例同时进行CT和彩超检查。诊断胰头癌31例、胰体癌1例、胰尾癌2例。18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胰腺癌。
3讨论
由于胰腺位置深在,周围毗邻结构复杂,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胃肠道疾患,不易早期发现,而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其治愈率低、生存期短、预后差。尽早洞悉与胰腺癌相关临床表现,并作相应检查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
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发病多见,40岁以上占88.2%(30/34),有明确烟酒嗜好记载者均为男性,与有关论述基本吻合[2]。从临床表现看,多数患者就诊时以上腹痛和黄疸为其主诉,超过一半的患者有纳差、腹胀、上腹压痛,体重减轻、腹泻、上腹包块等出现的频率虽没超过一半,但因其表现具有明确相关性,应高度重视。
全部病例入院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轻中度贫血占94.1%(32/34),这一表现虽不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其他表现,是探讨致贫血原因重要切入点。查硷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已能提示进一步检查肝、胆、胰等器官,从而发现问题所在。血型检查发现A、O型占已查血型的绝大多数,由于检查例数较少,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但血型是否与胰腺癌相关,值得关注。有报道[3],与胰腺癌诊断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抗原19-9、糖抗原242、癌胚抗原、糖抗原125的联合检测,其敏感性(93.8%)和特异性(1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是诊断胰腺癌的早期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不断优化。
全部病例结合临床表现,依据彩超、CT和手术病理诊断。当肿瘤侵及或压迫胆道出现黄疸,或侵及周围组织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而就诊时,肿瘤往往已发展为中晚期[4]。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胰腺癌及癌前病变至关重要。目前,病理学研究提示重要的癌前病变有三种,即粘液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胰腺上皮内瘤变,可以通过CT、ERCP等检查发现,及时诊断和手术切除是阻止癌变发生和治愈这些病变的唯唯一途径[5]。有报道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为:⑴上腹不适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⑵不适的性质较模糊,不能清楚地描述;⑶不适与饮食的关系不一;⑷无周期性,有进行性加重现象,并有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的趋势[6]。我们认为,在这些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如有非血液疾病的贫血表现,除外肝胆疾病经胃镜诊断为“胃炎”而久治不愈的上消化道症状、不明原因的消瘦,应进一步行CT、内镜、超声、ERCP、血清肿瘤标志物等联合检测检查胰腺,尤其是A血型男性患者,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胰腺癌会有很大助益。
参考文献
[1]袁耀宗,何相宜.胰腺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356.
[2]李兆申.胰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283~285.
[3]汤厚阔,陈炯.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和CA125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95~97.
[4]车旭综述,单毅审校.早期胰腺癌发展模型与基因研究新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434~435.
[5]刘晓天,邓漾,费健,陈胜,吴卫泽,王建承.胰腺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9):625~627.
[6]钱家鸣,杨立新.胰腺癌的临床表现[J].胃肠病学,2004,9: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