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 ——以《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个案

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 ——以《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个案

论文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论文,着重探讨女性、社会与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采用人文主义取向的质化研究方法,辅以量化分析,以《世界服装之苑——ELLE》杂志为个案,分析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流行女性时尚杂志对中产阶级女性的呈现。妇女时尚杂志起源于18世纪后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的实践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进行分割,资产阶级妇女被排斥于生产劳动之外,专事于社交、礼仪、家政等家庭领域的活动。女性时尚杂志满足了这一社会需求,成为培养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和装饰品的“女人形象”“女性气质”等女性性别技术的教科书。时尚杂志的研究属于传统的“愉悦政治”议题,前人研究普遍认为,女性流行杂志虽然给妇女提供了一个女性文化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空间,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妇女时尚杂志与消费主义合谋,在假设的女性性别意识之后,掩饰了其培养资本主义市场消费者的真正目的,仍然把女性局囿于一个物质与情感的狭小空间。本文回顾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特殊背景,中国妇女在1949年后即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政治、经济、教育权力,但这个平等却是以牺牲了妇女的特殊价值和性别差异为代价的。1990年代以后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在东部沿海大城市崛起,他们需要以文化符号来表达他们与其他阶级的区分和社会位置感。这个阶层的女性既不能认同传统的在家庭(族)本位、差序性个人主义结构下的女性身份,又不能认同解放后的“女强人”形象。在“现代化”的国家话语的背景下,当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与传媒形成合谋,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逻辑加速扩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角落时,时尚杂志所再现了所谓的“中产阶级女性”就成为这些白领丽人的身份向往。在女性主义者看来,性别体现为一种社会性别,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最显著的符号资源,时尚杂志对女性的符号再现,并非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真实。通过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构成分析、对个案文本及阅听人的详细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划界尚不清晰、群体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尚在形成过程中,媒体所再现的中产阶级女性身份不仅是一种社会建构,而且吸引的更多的是渴望以形象、外貌、消费实现跨阶层流动的中下阶层的女性。作为一种对时代焦虑、梦想、幻想和恐惧的反映和安抚公众、粘合社会的工具,时尚杂志必然要在已有的文化工具箱中寻找熟悉的共识。这个旧有的共识最大的资源就是性别,就是传统的被客体化、对象化而不能言说自己的女性。因此,时尚杂志所塑造的美丽、性感和自由消费者的形象不具备女性的主体意识,不能为她们提供自我认同的途径。最后,本文认为大众传媒应该将女性呈现为社会发展的积极行动者,并探讨了创造一种齐美尔所说的女性文化客体形式的可能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媒介及时尚杂志研究综述
  • 第三节 个案选择与研究问题
  • 第四节 主要理论框架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杂志的历史定位与社会使命
  • 第一节 杂志简史
  • 第二节 印刷·改革·民主化
  • 第三节 女性杂志的出现
  •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杂志的肇始与妇女杂志概况
  • 第五节 现代杂志的功能转折
  • 第六节 桦榭—菲力帕契集团刊群及《ELLE》
  • 第三章 时尚杂志与社会性别
  • 第一节 性别与中产阶级文化
  • 第二节 时尚与时装
  • 第三节 从身体回到身体
  • 第四节 时尚杂志的女性论述
  • 第四章 传媒中的中国女性
  • 第一节 遭遇西方“女人”
  • 第二节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 第三节 “可见与不可见”
  • 第五章 大众生产时代的文化与分层
  •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与品味文化
  • 第二节 文化工业的组织、生产与分配
  • 第三节 媒介化社会中的中国期刊
  • 第六章 从想像到现场
  • 第一节 《ELLE》的总体描述
  • 第二节 《ELLE》的文本解读
  • 第三节 《ELLE》的受众研究
  • 第七章 大众文化的意义解读
  • 第一节 被建构的女性气质
  • 第二节 时装的压迫
  • 第三节 化约与观看的美丽
  • 第四节 玻璃鞋里的爱情
  • 第五节 幸福的家庭主妇
  • 第六节 一个时代的梦想、焦虑、幻想和不安
  • 第八章 女性与认同
  • 第一节 徘徊在边缘
  • 第二节 消费与性别
  • 第三节 女性与父权父系制度
  • 第四节 齐美尔的女性文化论
  • 第五节 解放“爱欲”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做人,也做女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及参与观察对象资料
  • 附录二 阅听人访谈提纲
  • 附录三《ELLE》编辑部采访提纲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产阶级的购物癖正在改变[J]. 消费者报道 2014(07)
    • [2].中产阶层趣味与广告传播审美定位[J]. 中国报业 2019(24)
    • [3].中产阶级文化的建构——以《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10)
    • [4].浅谈新中产阶级消费特性——以长沙市为例[J]. 商业经济 2020(03)
    • [5].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中产阶级主体性再建构——解读电影《来电狂响》[J]. 视听 2020(07)
    • [6].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女性教育问题及历史价值[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9)
    • [7].广告传播中的中产阶级趣味[J]. 新闻前哨 2019(04)
    • [8].当今欧美国家“中产阶级萎缩症”的根源、影响与启示[J]. 学海 2019(05)
    • [9].中产阶级焦虑[J]. 纺织科学研究 2017(12)
    • [10].日本新中产阶级[J]. 检察风云 2017(23)
    • [11].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中产阶级”概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3)
    • [12].俄罗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以中产阶级为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3)
    • [13].作家的中产阶级化与21世纪长篇小说乡村想象的几种方法[J]. 文艺研究 2018(08)
    • [14].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J]. 理论导刊 2018(07)
    • [15].试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贡献——以伦敦教育委员会(1870-1904)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 [16].美国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女性就业动因与特征(1870—1920)[J]. 历史教学问题 2018(04)
    • [17].中产阶级与威权体制转型——基于普京时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解析[J]. 俄罗斯研究 2018(05)
    • [18].从依附到建构:战后埃及中产阶级与国家的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演变及其危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2)
    • [20].从打造理想家居看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成[J]. 文化纵横 2017(01)
    • [21].《政府、市场与中产阶级》[J]. 世界历史 2017(01)
    • [22].中产阶级买房投资的两件法器[J]. 安家 2017(08)
    • [23].从饮食角度评析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阶级认同[J]. 大众文艺 2017(17)
    • [24].《日本新中产阶级》[J]. 决策 2017(08)
    • [25].《日本新中产阶级》[J]. 陕西档案 2017(04)
    • [26].教育焦虑引发的中产阶级母爱悲歌——《虎妈猫爸》《小别离》彰显的母爱异化问题剖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27].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J]. 文史博览 2017(10)
    • [28].中产阶级的“元问题”[J]. 开放时代 2017(03)
    • [29].浅议中产阶级对旅游产业的推动[J]. 农家参谋 2017(17)
    • [30].关于我国中产阶级背包旅游兴起的原因和前景分析[J]. 农家参谋 2017(19)

    标签:;  ;  ;  ;  ;  

    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 ——以《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