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ECC)是指在一定时期与一定范围内,以及一定环境状态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它本质上是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结构功能间的协调程度。通过研究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描述该地区环境系统结构特征:判断该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与稳定发展的总体战略。本文以淮南市为研究对象,应用Visual Basic语言与GIS组件MapObjects,开发了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其界面友好、快捷、使用方便。系统可以实现两种数据(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链接、查询、统计和输出等功能。在分析淮南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理想阂值。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发的权重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2004年的实际指标值和2010年的预测指标值,应用开发的评价模型计算得到了2004年和2010个各层次指标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2004年淮南市综合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值为-0.6983,说明淮南市环境承载力已处于超载状态,超载69.83%;预测到2010年还将处于超载状态,综合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值为-0.2134。最后,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淮南市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快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现状1.2.1 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1.2.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技术路线2 环境承载力基础理论2.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1.1 环境承载力由来及发展2.1.2 概念2.2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点2.2.1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2.2.2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2.3 环境质量、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间的关系2.4 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2.4.1 一般概念模型2.4.2 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3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环境3.1.2 气候特征3.1.3 水文3.1.4 自然资源3.2 社会经济概况3.2.1 城市现状3.2.2 基础设施建设3.2.3 社会经济发展3.3 环境质量现状3.3.1 大气环境3.3.2 水环境3.3.3 声环境3.3.4 固废现状3.3.5 面临的问题4 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设计4.1 系统总体设计4.1.1 系统服务对象4.1.2 系统设计原则4.1.3 系统目标4.1.4 系统总体框架4.1.5 系统开发工具4.2 数据库设计4.2.1 数据源4.2.2 空间数据库4.2.3 属性数据库4.3 系统界面和功能4.3.1 系统界面4.3.2 图形数据库管理4.3.3 属性数据库管理4.3.4 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5 环境承载力评价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5.1.2 指标筛选方法5.1.3 指标体系内容5.2 评价模型及参数的确定5.2.1 评价模型5.2.2 理想值的确定5.2.3 指标权重的确定5.3 评价结果与分析5.3.1 评价结果5.3.2 结果分析6 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措施6.1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6.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3 加快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6.4 发展循环经济6.5 加强环境法规制度建设6.6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7 结语7.1 成果与结论7.2 问题与建议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环境承载力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相对剩余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