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陕北,黄土,植被群落,土壤水分

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1](2019)在《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吴起县降水量存在差异的白豹、柴沟、王洼子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浅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陕北黄土区植被构建与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3个区域共调查植物20科47属57种,其中草本植物共有12科29属38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占调查属和种的61.7%和68.4%。白豹、柴沟及王洼子浅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4%、12.7%和8.7%。随着降水量的减少,3个典型区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及Simpson指数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白豹>柴沟>王洼子,且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该地区草本植物物种最为丰富,降水梯度显着影响浅层土壤水分,且植被群落特征与浅层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冯峰,贡保草,牛克昌[2](2019)在《不同放牧模式下高原鼠兔密度与高寒植被和土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增加严重威胁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高原鼠兔会对草地植被和土壤属性产生影响,但不同放牧方式下(如单户和联户)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设立3个站点,每个站点均设单户和联户放牧草地作为样地,通过调查样地内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属性,试图探究单户和联户放牧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和土壤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户草地相比,联户草地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和土壤营养较低、植被高度较高;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以及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着(P> 0.05);2)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植被高度、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 <0.05),与土壤pH和速效氮正相关。总之,联户放牧可能通过增加植被高度、影响土壤理化属性以及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而降低高原鼠兔对草地的危害。(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姚兰,张焕朝,胡立煌,王艮梅,方炎明[3](2019)在《黄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山海拔870~1 760 m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Ⅰ和Ⅱ以及高山草甸4种不同海拔植被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碳氮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酶活性、 pH值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质量分数存在显着差异(P<0.01)。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熵(MBC/TOC)、 DOC/TOC存在显着差异(P<0.01),且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高山草甸的土壤MBN/TN(5.79%)显着高于其他植被带(P<0.05)。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弱,而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随海拔升高呈增强趋势。Pearson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不仅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TOC)和TN,而且与土壤酶活性和pH值密切相关。溶解性有机氮(DON)对黄山土壤酶分布影响显着(蒙特卡罗检验,P=0.006)。综上所述,黄山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与植被类型直接或间接相关,且极大影响土壤酶活性。图2表4参29(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晨曦,刘志刚,王昌辉,王大洋,郭思[4](2019)在《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福建省叁明市杉木人工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杉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种子萌发法,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24科30属的30种植物组成,纯林由20科24属的24种植物组成,种子密度分别为656.94±89.59粒/m2和486.11±77.66粒/m2,物种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两林分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集中于0~2cm和2~5cm土层,占69.0%~75.2%.乔木种子主要分布于凋落物层中,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2cm土壤层中.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种子库与各自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40和0.33,整体相似程度较低.总体而言,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内种源充足,可满足林下植被更新的需求,混交林林下草本植被的更新潜力大于纯林.杉木种源不是其更新障碍的主要因素,林内较厚的凋落物以及林下较弱的光照可能是主要障碍因素,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莉,林莎,李远航,陈梦飞,贺康宁[5](2019)在《青海大通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青海高寒山区典型退耕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被及其相互间关系。以青海大通县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祁连圆柏林3种典型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和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林地内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林下草本多为披碱草、白莲蒿、早熟禾等旱生植物占明显优势。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好,青海云杉林次之,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2)不同林地类型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青海云杉林(23. 79%)、荒草地(21. 29%)、祁连圆柏林(19. 02%)、华北落叶松林(16. 93%)。3)对表层土壤(0~20 cm)而言,林地的持水能力均优于荒草地,在20~60 cm土层时青海云杉林地持水能力最好,华北落叶松林地持水能力最差。4)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其生物量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显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 <0. 05)。且其相互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但其作用主要集中于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情况。综上所述,青海云杉可作为营造水源涵养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可作为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营林树种,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可以有效的形成林草复合结构体系;因此,可将华北落叶松和祁连圆柏作为该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树种,同时兼顾对本地物种的引入,从而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有助于实现通过植树造林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6](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草原4种植被(猪毛蒿、甘草、苦豆子、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土壤剖面3个层次土壤,测定了各微斑块土壤颗粒粒级分布、有机质、pH值、土壤电导率(EC)、全氮、全磷和全钾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斑块化植被分布可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其影响作用以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最大(D=2.51),甘草微斑块最低(D=2.46);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pH和EC呈显着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着相关关系.斑块化植被分布有潜在土地盐碱化和土地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次仁,邹珊,赵茜茜,戚琪,何惜雨[7](2019)在《拉萨市区周边自然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化特征与植被类型分布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于2018年秋季,在拉萨市区周边设立了5个采样区,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 m设置一个样点采集土层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并与植被类型生长差异的对比。结果显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远低于东部森林土壤;土壤铵态氮含量相对稳定,并且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磷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低于森林土壤钾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由此可见,拉萨周边造林困难以及土壤肥力较低可能是影响成林规模的重要因素,可根据此实施一定的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本文来源于《高原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田亮,张恒嘉,纪永福,王璐,周晨莉[8](2019)在《荒漠河岸带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化与土壤因子关系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植被分布状况的土壤环境,揭示荒漠河岸植被盖度空间变化规律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石羊河下游荒漠植被河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考察了距河岸500 m范围内的植被盖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与灌木、草本及总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石羊河下游河岸带荒漠植被中,河岸间距与植被总盖度、草本植被盖度呈负指数相关,与灌木呈二次函数相关;由于植被根系作用,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植被总盖度和草本盖度的主要因子,且与40 cm深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显着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灌木盖度和长势的主要因子,其含量随河岸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250 m处达到最大;土壤综合状况是影响植被丰富度的主要因子,250~300 m处土壤综合状况最佳,植被种类最多、长势最好.【结论】草本、木本植被盖度空间变化规律对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可为石羊河下游河岸带植被的重建和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永艳,谢涛,霍达,侯贻菊,赵文君[9](2019)在《施秉白云岩裸露地貌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施秉县白云岩裸露地貌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阔叶相对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416~628粒·m~(-2),表现为阔叶混交林>阔叶相对纯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2)土壤种子库数量集中分布在0~5 cm的土层,占总数量的71%~77%。3) 6种植被类型的种子库共萌发出37种物种,其中菊科比重最大,其次是禾本科。4)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共同物种有29种,Sorensen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46.40%,30.21%,相似性较低。5) 6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出阔叶林>针叶林,地上植被除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明显大于土壤种子库外,其余的指数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6期)

周建琴,田赟,吴雨晴,刘建康,张克斌[10](2019)在《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场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新巴尔虎左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干旱半干旱草原不同放牧方式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及生态畜牧业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对禁牧、休牧、轮牧和连续放牧4种放牧方式下的植被群落特征及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以多年生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轮牧区(45)和休牧区的物种数(42)大于禁牧区(37)和连续放牧区(34),禁牧区植被盖度(88.07%)和生物量(3 714.37 kg·hm~(-2))最高,连续放牧区植被盖度(61.33%)及生物量(1 029.83 kg·hm~(-2))最低。(2)4种放牧方式区的植被都以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以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的重要值为最高,其中禁牧区最高(IV=38.30)。(3)休牧区和轮牧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禁牧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Ma=4.02,H=2.05,C=0.76,J_(sw)=0.72),且禁牧区与其他放牧方式区的物种分布及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4)物种CCA排序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含水量和全磷是影响左旗植被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此外,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容重、速效磷和含水量显着相关(P<0.05)。研究认为,轮牧和休牧方式有利于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禁牧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有显着促进作用,但长期禁牧会导致群落多样性下降,连续放牧会降低草地生产力。建议减少连续放牧区放牧频率,在长期禁牧的牧场实施休牧、轮牧或适当的割草利用。(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增加严重威胁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高原鼠兔会对草地植被和土壤属性产生影响,但不同放牧方式下(如单户和联户)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设立3个站点,每个站点均设单户和联户放牧草地作为样地,通过调查样地内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属性,试图探究单户和联户放牧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和土壤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户草地相比,联户草地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和土壤营养较低、植被高度较高;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以及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着(P> 0.05);2)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植被高度、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 <0.05),与土壤pH和速效氮正相关。总之,联户放牧可能通过增加植被高度、影响土壤理化属性以及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而降低高原鼠兔对草地的危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J].草业学报.2019

[2].冯峰,贡保草,牛克昌.不同放牧模式下高原鼠兔密度与高寒植被和土壤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9

[3].姚兰,张焕朝,胡立煌,王艮梅,方炎明.黄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4].朱晨曦,刘志刚,王昌辉,王大洋,郭思.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福建省叁明市杉木人工林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王莉,林莎,李远航,陈梦飞,贺康宁.青海大通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6].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次仁,邹珊,赵茜茜,戚琪,何惜雨.拉萨市区周边自然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化特征与植被类型分布关系研究[J].高原科学研究.2019

[8].姜田亮,张恒嘉,纪永福,王璐,周晨莉.荒漠河岸带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化与土壤因子关系的探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9].杨永艳,谢涛,霍达,侯贻菊,赵文君.施秉白云岩裸露地貌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J].种子.2019

[10].周建琴,田赟,吴雨晴,刘建康,张克斌.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场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新巴尔虎左旗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9

标签:;  ;  ;  ;  

土壤与植被关系论文-濮阳雪华,王春春,苟清平,赵志杰,黄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