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蕅益智旭净土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宗教学
作者: 龚晓康
导师: 陈兵
关键词: 三学一源,持名念佛,三身四土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智旭一生出入禅教律,融摄禅教律,而最终以净土为归。他倡导的信愿为先、执持名号之说,至今仍为净土修行的主要法门。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分为七章。 绪论部分,论述藕益智旭所处的明末佛教复兴的历史背景,其次对研究现状作简要说明。 第一章“生平与著述”,介绍蒲益智旭的修学经历及其著述。智旭博极群书,著述宏富,共计有五十三种,二百三十卷。 第二章“抉择诸宗、会归净土”,共分四节。第一节“禅教律三、非一非异”,主要阐述智旭禅教律三学一源的思想。因众生心与诸佛心,无二无别,同一体性,而此心外无禅教律,禅教律只为明此心,禅教律同以此心为源,所以参禅、念佛、止观非同非异。第二节“性相融通论”,论述其融通性相诸宗之说。佛法一味,说法性必不离法相,论法相必不离法性,法性、法相只是诸佛应机说法,不可割裂。智旭融通性相,是以天台教观为主,理论依据则是《大乘起信论》中的“一心二门”之说。第三节“禅净相分论”。智旭虽主张禅教一致,然而在修法上却严格区分参禅与念佛,认为二者不可混淆。他认为参禅与念佛,俱能明心见性,俱能往生西方,但参究念佛实是禅宗修行法门,而不是净土宗往生法门。参究念佛有大利亦有大害,而净土之禅则不须参究,参究与念佛是随顺众生根机不同而施设。第四节“胜异方便、圆顿法门”。禅教律诸宗所修皆是净土之因,皆是净土之果,而净土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又统摄一切禅教律,所以此法门为“了义中最了义,圆顿中极圆顿,方便中第一方便”。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历史背景
1.2 研究现状
2 蕅益智旭生平及著述
2.1 生平
2.2 著述
3 抉择诸宗,会归净土
3.1 禅教律三,非一非异
3.1.1 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
3.1.2 教外别传即教内真传
3.1.3 参禅念佛止观非一异
3.2 性相融通论
3.3 禅净相分论
3.4 胜异方便、圆顿法门
3.4.1 一切法门,会归净土
3.4.2 下手之方,痛快直捷
3.4.3 理事无碍,最极圆顿
4 净土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4.1 净土思想的演变
4.2 智旭对净土思想的发展
4.3 戒为出要之本
4.3.1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4.3.2 无作戒体
4.3.3 持戒与念佛
5 净土行门之一:念自佛
5.1 一念三千与一心三观
5.1.1 一念三千
5.1.2 一心三观
5.2 心识四分、转识成智与三自性
5.2.1 心识四分
5.2.2 转识成智
5.2.3 三自性
5.3 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
5.3.1 体、相、用
5.3.2 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
5.3.3 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
6 净土行门之二:念他佛
6.1 信门
6.2 愿门
6.3 持名即是正行
6.4 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6.5 事一心与理一心
6.6 念佛与见佛
7 净土行门之三:双念自他佛
7.1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7.2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8 净土果门:三身四土
8.1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净土
8.2 三身说
8.3 四种净土说
8.4 唯心净土说
9 影响与流变
9.1 影响
9.1.1 禅教诸宗,会归净土
9.1.2 宗门教下,非一非异
9.1.3 净土法门,最极圆顿
9.1.4 信愿为导,执持名号
9.2 流变
主要参考书目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声明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 程曦.复旦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D]. 尹邦志.四川大学2004
- [2].四念处研究[D]. 哈磊.四川大学2004
- [3].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D]. 刘朝霞.四川大学2005
- [4].中国汉传佛教忏悔思想研究[D]. 刘亚明.四川大学2005
- [5].如来藏学的中道思想与宗教对话[D]. 张成钧.四川大学2005
- [6].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D]. 于海波.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