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论文摘要

东汉名教之治从东汉后期开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士大夫无法阻止皇权“非道”,另一方面是崇尚儒家名节的统治方式导致了世风之虚伪。面对皇权“非道”,东汉士人笃信道德的力量,发动清议运动,士风由“保身怀方”重“去就之节”转向“蹈义陵险”的“婞直之风”。党锢事变的结局动摇了士人的名教信念,使士人由“婞直”而“大直若屈”。汉末士人恢复汉朝统治的努力失败后,其名教理想几乎完全破灭,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社会政治理想。面对世风的虚伪与偏至,东汉士人曾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崇尚任率的生活态度。竹林名士继承这个传统,并援引《庄子》赋予其玄学意义,开创了魏晋“达”风,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不拘礼俗”。士大夫对社会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践行,与对自身处世态度的反思和践行,二者交汇的结果是在魏晋之交出现了旨在思想革新、社会革新与政治革新的新士风——玄风。两晋玄风的表现是:思想上崇尚玄学,行为上崇尚放达,任官崇尚不尽职守。在朝、在野两种玄学指导着晋代的士风。在朝玄学是道家化的儒家,在野玄学持道家立场,二者都在反传统的方向上推进晋代士风。 南朝士风大体上继承了魏晋的士风形态。但南朝士大夫对魏晋传统的坚守,旨在维护士大夫相对独立于皇权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意识的领导权,而非如魏晋士风旨在玄学理想的践行或曰“利便”。南朝士风始变于晋宋之际,清谈地位下降,对玄学义理的探讨淡化下来,“仕贵遗务”的精神内涵由实践玄学政治观转为表明士大夫“淡退”的政治姿态。刘宋后期朝廷试图树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权威。尽管士大夫屈从于皇权,但他们对士风传统的维护,仍是对皇权扩张的柔性抵抗。南齐永明儒风的兴起,表明士大夫与皇权开始谋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融合,结束了二者的对抗。但这种融合是以士大夫回归儒家皇道意识为前提的。随着南朝中下层士人在文化、政治上的崛起,他们成为梁代士风的主体,其崇尚进取、实干与注重交游的阶层性格给士风增添了新的色彩。陈朝采取优待前朝士大夫的政策,使梁朝士风在陈朝继续存在下去。陈后主是陈朝后期士风的中心人物。随着陈朝的灭亡,南朝士大夫丧失了政治、社会地位,盛行一时的玄风便随之烟消云散。 与魏晋南朝士风相比,北朝士风的基本特征是学术上的习经并专经之风、言行上的儒者之风、政治上的当官任事之风,指导北朝士风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孝文帝改革以后,出现的“浮薄”的士林风气,它其实包括两类,一类是背离经学思想的腐化之风,另一类则是一种新的文学趣尚和玄学风范。后者的出现表明北方在一百多年后,重新走上了东汉通往魏晋的旧路,在文化发展方向上与继承魏晋传统的南方趋同。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条线索来把握:一是士大夫的社会政治理想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二是士大夫天下意识与自利意识的彼此消长,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一章 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
  • 第一节 “去就之节”到“婞直之风”
  • 第二节 婞直之风的流行与演变
  • 第三节 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一——退身穷处
  • 第四节 婞直之风的反动之二——对权谋的重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魏之际士大夫的动向及其变化
  • 第一节 荀彧之死与士大夫匡复之志的最终破灭
  • 第二节 新的政治环境下士大夫节义观念和处世方式的变化
  • 第三节 政治转型过程中士大夫的困惑、抗争与精神的自我解救
  • 第四节 从太和浮华到正始玄谈——新生代士人的政治动向与变革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魏晋达风
  • 第一节 达风的兴起与源流
  • 一、东汉名教之弊与达风的源流
  • 二、嵇康、阮籍思想的变化与阮籍之“达”的产生
  • 第二节 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 一、阮籍之“达”的哲学内涵
  • 二、阮籍之“达”的精神实质
  • 第三节 两晋之“达”
  • 一、元康之“达”的表现及其含义
  • 二、东晋之“达”的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朝在野两种玄学交互作用下的晋代士风
  • 第一节 晋代士风的流变
  • 第二节 引导士风的两种玄学
  • 第三节 士风推行的权力基础
  • 第四节 玄风熏染下的社会
  • 第五节 独立于时风之外的社会层面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晋宋之际士风的变化
  • 第一节 晋宋之际高门士族的政治动向
  • 一、义熙初年刘裕对高门士族的态度与高门士族的反应
  • 二、二刘之争与高门士族恢复门阀政治的努力
  • 三、义熙八年后高门士族之倒向刘裕与其政治目标的变化
  • 四、晋宋之际高门士族之争夺权力及其自身性格的变化
  • 五、小结
  • 第二节 清谈的变化
  • 一、从“清远”到“辩丽”——清谈在宋齐间的变化
  • 二、清谈与文学并重——晋末宋初以来的士风趋向
  • 三、清谈与思想
  • 四、小结
  • 第三节 “仕贵遗务”之风精神内涵的变化
  • 一、“仕贵遗务”在晋末宋初的变化
  • 二、刘宋前期皇权对待“仕贵遗务”之风的态度
  • 三、经历了朝廷干涉后士风的变化
  • 四、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宋齐之间的士风
  • 第一节 刘宋后期皇权扩张下的士风
  • 一、刘宋后期皇权对士大夫权威的侵夺
  • 二、士大夫对皇权扩张的反动及其结果
  • 三、宋末的玄风
  • 四、小结
  • 第二节 王俭“风流”与南朝士风的转变
  • 一、王俭自比谢安
  • 二、王俭之得以“风流”的原因
  • 三、王俭崇儒的目的
  • 四、永明弘儒与南朝士风的转变
  • 五、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下层士人崛起对宋齐梁三朝士风的影响
  • 第一节 中下层士人的社会处境及其阶层性格
  • 一、宋齐士族队伍的扩大与“浮竞”社会风气的形成
  • 二、交游与中下层士族的士人生活
  • 第二节 中下层士人的崛起
  • 第三节 中下层士族的阶层性格对梁代士风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江左士风在陈朝的延续及其终结
  • 第一节 梁末士风与陈朝的士人政策
  • 一、梁末士风
  • 二、陈朝优待士人
  • 第二节 陈朝朝廷与士人关系的变化
  • 一、梁末陈初陈霸先与士人的关系及其变化
  • 二、陈文帝朝廷与士人融合的完成
  • 第三节 陈后主与陈朝士风
  • 第四节 陈朝的灭亡与江左士风的消歇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论北朝士风的面貌及其变化
  • 第一节 北朝士风的基本面貌
  • 一、北朝士人的特质——习经与专经之风
  • 二、北朝士人的行身处世——儒者之风
  • 三、北朝士人的仕宦生活——当官任事之风
  • 第二节 孝文帝以后北朝士风的新面貌
  • 一、背离经学思想的腐化风气
  • 二、代表新的文化精神的文学趣尚与玄学风范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东汉到魏晋士风的演进
  • 二、南朝士风的变化
  • 三、北朝士风的发展逻辑
  •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的历史走向
  • 参考文献
  • 发表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朱元璋帝王权力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基于《明太祖集》的考察[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明清之际江南士人死亡书写探赜——以张煌言之死为中心[J]. 地域文化研究 2020(02)
    • [3].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J]. 中华文化论坛 2020(03)
    • [4].柳永与宋元时期士人群体的分化[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赵岐政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政治观[J]. 中州学刊 2020(06)
    • [6].宋代士人群体如何参与地方治理[J]. 人民论坛 2020(19)
    • [7].保守与多元:清末民初徽州乡村士人治生模式探察——以徽商小说《我之小史》为考察中心[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8].论元代士人的游历观念[J]. 殷都学刊 2018(04)
    • [9].由碑志资料看元代色目人的士人化进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6)
    • [11].始进终退:再论近代地方士人与“国”的关系变迁——以刘绍宽《厚庄日记》为个案[J]. 史林 2017(03)
    • [12].《楚辞》与先秦士人辞令技巧[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3].殖民统治初期台湾士人的政治认同与行为抉择[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4].我国书史之印本不全取代抄本观念因素探析——宋明以降士人知识观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5].浅论盛唐士人酒生活体现出的精神风貌[J]. 才智 2017(08)
    • [16].明清之际士人的“废墟意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7].宋代优待老年士人政策——以特奏名为中心[J]. 史志学刊 2017(05)
    • [18].身份与趣味:论苏轼的士人画思想[J]. 艺术百家 2017(05)
    • [19].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兰州学刊 2015(11)
    • [20].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饮食美学[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1].简论明代士人人格的塑造[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 [22].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现象初探[J]. 兰台世界 2016(07)
    • [23].“士人画”与“文人画”观述评[J].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3)
    • [24].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宋代官员、士人经商探因[J]. 学术探索 2015(03)
    • [25].论士人巫化及其文学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3)
    • [26].“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12)
    • [28].翩翩风骨耀千秋——论民国学人的士人精神[J]. 祖国 2020(03)
    • [29].士人政府与明代的选官用官制[J]. 唐山文学 2019(06)
    • [30].因文化而地位:南宋“士人社会”的成立及其意义[J]. 宋史研究论丛 2015(01)

    标签:;  ;  ;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