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平邵小燕(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436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223-01
【摘要】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2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2例患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过程中,外渗导致皮肤坏死,1例患儿坏疽溃烂至骨面,外科剔除坏死组织换药无效,植皮后伤口愈合;另外1例患儿剔除坏疽组织,换药,外涂喜疗妥1月后伤口愈合。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组织坏死
夫西地酸钠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抗生素,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对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1]。夫西地酸钠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在输液过程中外渗易引起静脉炎,血管痉挛甚至坏死。需积极预防,出现外渗要积极早期外敷,较大创面可早日植皮。现将我科2例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个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病例13月患儿,因“咳喘10余天”于2009年2月1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36.8°C,P120次/分,R45次/分,神志清,急性面容,唇红,咽红,扁桃体不大,气促,无三凹征,颈软颈静脉不充盈,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哮鸣音,右肺闻及中细湿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阳性。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肝肾功能,CRP正常,痰培养培养出金黄色有葡萄球菌,提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钠等敏感,于2009年2月20日给及5%葡萄糖100ml+夫西地酸钠0.1g(商品名:立思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25g/支)静脉泵入,泵速30ml/h,泵入30分钟后,患儿哭闹,护士发现药物外渗,注射部位(左下肢足背)局部肿胀,张力高,立即给于5%硫酸镁湿敷。2012年2月21日,患儿足背颜色变紫,出现水疱,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反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无改善;22日患儿足背局部皮肤变黑,变软,我科请外科医师会诊,清除溃烂组织,伤口深至肌层下,最深至骨面;外科医师给予伤口换药,1次/日,伤口基底部肉芽组织生长缓慢。3月2日,患儿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清创后植皮手术,术后在我院外科换药,一月后患儿足背创面愈合,活动自如。
病例29月患儿,因“发热、咳嗽1周余伴喘息”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38.5°C,R40次/分,神志清楚,唇红,咽红,前囟平,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痰鸣音,哮鸣音;HR13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不大,臆断支气管炎。入院前在当地输液多日,药物均为青霉素和头孢类,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180ml+夫西地酸钠0,18g(商品名:立思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25g/支)静滴,滴速15滴/分,输液当天和次日输液无异常,输液过程中患儿安静。7月18日10:30,患儿哭闹,针头脱出,导致夫西地酸钠外渗至皮下,巡视护士立即拔出留置针头,发现注射部位(左足背)局部皮肤肿胀,张力高,给予5%硫酸镁湿敷。7月19日,患儿足背皮肤颜色变紫,局部起泡,泡内有浑浊液体,管床医生请外科会诊,外科医师指示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液体,给以喜疗妥和欧莱乳膏交替外涂。7月20日,患儿足背皮肤变黑,泡破溃,泡下组织变成胶冻状,变软,外科医师复诊,清除伤口坏疽组织,伤口换药,1次/日;8月10日,伤口基底及周围肉芽组织增生;8月25日,患儿足背伤口愈合,出院。
2.讨论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主要成分是夫西地酸钠,辅料为甘氨酸、L-氨基酸,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的澄清液体,夫西地酸钠是具有抑菌和杀菌活性的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2],尤其是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强、耐药率低,同时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夫西地酸钠通过于扰延长因子G,阻断核糖体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其抗菌机制避免了与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使之能有效抵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夫西地酸钠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痉挛、血栓性静脉炎,可逆性转氨酶增高[5]。夫西地酸钠是一种弱酸(pH=5.7),偏酸的pH值常常导致较高的静脉炎发生率[6]。静脉炎如干预及时,鲜见严重组织坏死的现象发生。重症感染患者往往末梢循环不良.外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更容易引起血管内皮的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导致输液渗漏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加强巡视可以减少渗漏的发生,对注射部位在足部及手背的肥胖患儿采取一看、二摸、三对照的方法[7]。渗漏的早期,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局部配合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用酚妥拉明湿敷,维生素E丸按摩,促进吸收,防止坏死[8]。渗漏溃疡坏死一般在3-10天发生,少量渗漏湿敷即可,渗漏量大,可能需要剔除坏死组织,换药,喜疗妥外涂,甚至植皮。
参考文献
[1]蒙建英.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0:144.
[2]希恩.c.斯威曼.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3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9.
[3]康芦兵,李祥.夫西地酸的抗菌作用与临床合理应用.淮海医药,2009.27(4):351-352.
[4]朱红燕,唐志刚.夫西地酸的抗菌药理与临床应用.交通医学,2007.21(2):211.212.
[5]张爱知,马伴吟,邬惊雷.实用儿科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3):61-62
[6]姚远兵,王卓,胡晋红.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3):226—229.
[7]盛忠英.探讨婴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时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医学信息,2010,23(6):1945—1946.
[8]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级预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