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爱芳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小学英语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宽松的环境、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的综合性人才,我国已将活动课程纳入了课程体系,使之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不能真正地去上好活动课,有的将活动课简单地上成练习课,认为学生动口动手了,就是活动了,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有的追求教学组织形式的活动化效果,课堂看上去生动活泼、热热闹闹,但过于天真的游戏和刻板的角色扮演,使活动缺乏现实感和真实性,使活动课达不到应有的质量和深度,不能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小学英语活动课中,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注意活动的层次性和坡度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全程参与活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施:
1.活动课前学生分层的研究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心理发展决定了其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前提。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不作硬性规定,也不提倡按照学生的成绩重新排座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可以说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当他们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很可能会放弃努力。所以,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应该是松散的、弹性的、自主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2.活动课前目标分层的研究
所谓活动课,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那种把课堂气氛弄的轰轰烈烈,课后学生“一问三不知”、上完就忘的课并不是我们要上的活动课。活动课也要分层设定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统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信息的发出、接受、消化、反馈等多个环节组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便导致反馈信息参差不齐。鉴于这种现象,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们小学牛津英语教材的“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政策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3.活动课中形式分层的研究
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牛津英语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0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教师在组织英语活动课时,应根据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特点,在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上下功夫。利用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要设计和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上有所选择,杜绝活动中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英语教师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英语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流形式,并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在活动形式上我认为可以依照下列层次:
(1)创设氛围,认同目标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带着“我要学”的需要去探求新知,学生的思维将特别活跃,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即使困难重重,但有这个强大动力,学生仍会不懈追求。一般可以用“singasong”,“freetalk”或“game”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头,让学生大胆开口,自由会话。
(2)情境渲染,主动感知
学生具备了学习的首要问题“目标认同”之后,无论从兴趣、欲望,还是从自信方面都表现了一种心向的发展,体现出自主选择的特点。但他们意志力薄弱,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刻苦钻研、细心琢磨。因此,教师更应该将英语情境渲染,英语氛围扩大化,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感知,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无穷魅力!如:身体姿势渲染情境;利用实物巧设情景;运用生活活化情境等。
(3)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分层提高
小组活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由于所教内容不同,小组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对话表演、小组猜谜、小组谈论物品、小组测试互评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量力而行。
4.活动课中评价分层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看待成功和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功的机会。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功能要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与反馈;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更高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认同,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人的认识差异和学习情感差异的必然结果;同时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早日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尽管时间上比其它同学有些滞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层评价的要点是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对中等生可以鼓励为主,对优秀学生则可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分层教学的艺术,在教学内容、时间、训练上巧妙地分配穿插,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完整统一,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
5.活动课后作业分层的研究
“作”就是创作,本身就有“鼓励”、“进行”的意思,“业”是古代册大版,即篇卷,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业”就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它的作用除了有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以外,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指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作业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如果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使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
所以,每次活动课后至少要设计两种以上的作业,就像“自助餐”一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地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竭尽所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获得全面发展,且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持久、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