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水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非鱼,甘油叁酯脂酶,原代细胞,毛喉素
脂肪水解论文文献综述
张晗[1](2019)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肪水解代谢的营养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量密度(高脂或高糖)饲料、不平衡的营养元素组成以及水体金属含量等众多问题均能够引起养殖鱼类的脂肪过度积累。脂肪的过度积累不仅能降低鱼的生长和饲料效率,同时也能降低鱼的免疫力、抗应激能力并引起能量代谢紊乱。现阶段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过程中存在相同的问题。脂肪水解(lipolysis)是细胞中甘油叁酯逐步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供能的过程,在哺乳动物相关研究中,常针对该生理过程设计药物、营养添加剂等以缓解肥胖和超重。但是,现阶段鱼类脂肪水解,尤其是其调控机制以及生产上降低脂肪过度积累,促进脂肪利用的营养调控研究仍然较少。为了研究罗非鱼脂肪水解调控机制并探索其在生产上降低鱼体脂肪过度积累,促进脂肪利用,本实验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营养学等技术手段,通过筛选不同的促脂肪水解药物,研究了其调控罗非鱼脂肪水解机制;同时,探讨了2种促脂肪水解添加剂在罗非鱼活体中对缓解脂肪积累、提高蛋白效率的应用效果和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罗非鱼脂肪水解机制以及缓解罗非鱼脂肪过度积累的营养调控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罗非鱼甘油叁酯脂酶的表达特征甘油叁酯脂酶(ATGL)是脂肪水解第一步的限速酶。哺乳动物中,许多促脂肪水解药物均能通过调控ATGL的活性来达到缓解肥胖,控制体重的目的,而鱼类ATGL,尤其是罗非鱼ATGL的基因结构及表达特征研究较少,为了研究罗非鱼脂肪水解的特征和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缓解罗非鱼脂肪过度积累,促进脂肪利用,本实验首先克隆了罗非鱼ATGL的基因全长,其ORF长度为1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的多肽,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56.96 k Da,等电点为5.81,主要定位于于细胞质中;分析其功能域,发现ATGL属于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PNPLA)家族,其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功能域在1-250氨基酸;对其基因组成进行在线比对,ATGL与大黄鱼的相似度最高,达78%,其次是青龙斑(76%),与半滑舌鳎、大弹涂鱼、鲤鱼及巴沙鱼的相似性均接近70%,与虾虎鱼相似度最低为54%。组织表达分析表明,罗非鱼ATGL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脏、大脑、心脏、红肌、脾脏以及头肾组织,表达量最低的为鳃。同时,采用饥饿的处理方式促进罗非鱼脂肪水解以研究ATGL在脂肪水解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饥饿第一天,罗非鱼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的ATGL表达量均显着上升,其中,肝脏中ATGL表达量高达对照组的15倍。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肌肉中ATGL表达量逐渐下降,到第五天时,下降为最低。肝脏组织中,饥饿第叁天则下降至对照水平,随即保持不变。脂肪组织在整个饥饿周期中,均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该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的ATGL对饥饿引起的脂肪水解十分敏感,为后续筛选促脂肪水解药物,促进罗非鱼脂肪组织脂肪水解提供了理论基础。2.罗非鱼脂肪和肝脏原代细胞分离方法优化及促脂肪水解药物筛选细胞培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均质性较好并能够直接暴露于药物并进行观察等优点,因此成为生理功能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罗非鱼脂肪水解的调控机制,本实验采用罗非鱼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并筛选出工具药物。本实验首先参考了其他鱼类原代细胞分离方法,结合罗非鱼生理状态,对其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罗非鱼的原代细胞分离需要在罗非鱼适应温度28℃条件下进行,且离心条件应该为常温400g;当获取到罗非鱼原代肝脏和脂肪细胞后,选用多种哺乳动物中常用的促脂肪水解药物对罗非鱼原代细胞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促甲状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在罗非鱼原代细胞中不能促进脂肪水解,甚至具有抑制作用,而毛喉素能够显着上调罗非鱼肝脏和脂肪原代细胞的脂肪水解,并具有时间效应,因此选用毛喉素作为研究罗非鱼脂肪水解调控的工具药物。在确定工具药物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在脂肪水解水平上调的条件下罗非鱼原代细胞脂质成分和含量,选取了薄层层析色谱法(TLC)对罗非鱼原代细胞进行分析。本实验首先对TLC的展层溶剂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选用庚烷:乙醚:醋酸=55:45:1时,TG、sn1,2/1,3-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及油酸(Oil acid,OA)标准品展层效果最为清晰,因此选用该配比作为后续TLC实验的展层溶剂;利用TG标准品及其碘染后的吸光值构建线性方程,线性关系为浓度=0.0023*吸光值-3.2534,R~2=0.9988,说明TLC方法可以定量分析样品TG,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技术基础;使用TLC分析毛喉素刺激后的罗非鱼肝脏和脂肪细胞,结果显示,其TG含量显着降低,同时DG显着积累,提示DG在罗非鱼调控脂肪水解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3.毛喉素对促进罗非鱼脂肪水解和脂肪利用的影响之前的实验优化了罗非鱼肝脏和脂肪原代细胞分离方法并筛选出毛喉素作为促脂肪水解药物,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毛喉素对罗非鱼肝脏和脂肪原代细胞脂肪水解调控。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的毛喉素(0,50μM,100μM)对毛喉素的应用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50μM能上调2种原代细胞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并且降低细胞TG含量,因此选择50μM位后续实验的最适浓度。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毛喉素能够显着上调甘油叁酯脂酶(ATGL)和蛋白激酶A(PKA)的基因表达,同时β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以及肉碱棕榈酸酰基转移酶1(CPT1),因此说明毛喉素能够上调脂肪水解酶和脂肪酸氧化。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毛喉素对降低罗非鱼活体脂肪积累,促进脂肪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喉素虽然不影响构罗非鱼肥胖模型的生长率及全鱼和肌肉粗蛋白,但能显着降低罗非鱼饲料系数,同时下调了罗非鱼的肝体比和脂体比。此外,口服0.5及1.5mg/kg鱼体重的毛喉素能够显着降低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并能减少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空泡,说明口服毛喉素能够降低罗非鱼活体脂肪积累,促进脂肪利用。基因结果显示,口服毛喉素的罗非鱼其ATGL,敏感激素脂酶(HSL)、甘油一酯脂酶(MGL)以及PKA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同时,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CPT1以及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也有显着上调,说明口服毛喉素通过上调脂肪水解和β氧化促进脂肪利用,提示毛喉素在缓解罗非鱼脂肪过度积累上的应用前景。4.甘油二酯对促进罗非鱼脂肪水解和脂肪利用的影响对脂肪水解水平上调的肝脏和脂肪细胞脂质成分分析的结果说明,毛喉素促进的脂肪水解能够引起甘油二酯(DG)的积累,说明DG可能在脂肪水解中具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的相关研究证明DG能够促进脂肪水解,考虑到DG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DG可能更适合实际养殖,因此本实验研究了DG对罗非鱼脂肪水解的调控和活体脂肪利用的影响:首先,利用DG类似物1,2-Dioctanoyl-sn-glycerol(DSG),在肝脏和脂肪原代细胞上筛选了DSG促进脂肪水解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其次检测了DSG对脂肪水解和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DG能够显着增加罗非鱼肝脏和脂肪细胞脂肪水解并上调了其脂肪水解酶及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利用不同浓度的DG作为脂肪源饲喂罗非鱼,结果显示DG能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并降低其饲料系数,罗非鱼肝体比和脂体比。此外DG饲喂能够降低全鱼和各组织的粗脂肪和TG含量,肝脏脂滴空泡数量也有显着减少,说明DG能够降低罗非鱼脂肪积累。基因结果显示,DG能够显着上调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脂肪水解酶(ATGL、HSL、MGL),脂肪酸代谢(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ACO、CPT1、PPARα)基因表达,同时也能够上调其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说明DG能够通过促进脂肪水解,FA氧化和蛋白代谢来降低脂肪积累,促进体蛋白合成。但是,高浓度的DGO展现出了对罗非鱼生长的负面效果,表现为存活率的下降和应激相关基因的上调,因此DG在罗非鱼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本论文结果说明罗非鱼ATGL调节了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水解,并能够被FSK和DGO上调,同时FSK和DG还能显着缓解罗非鱼活体的脂肪积累,促进蛋白合成,这为研究鱼类脂肪分解的调控机制以及在生产上降低鱼类脂肪过度积累、促进脂肪利用、节约蛋白以及保障鱼体健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敬尧[2](2019)在《脂肪特异性蛋白27对减重手术导致的脂肪水解代谢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胃袖状切除术(SG)和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肥胖大鼠摄食量、体重、肝脂肪变性、脂肪分布的影响及引起的FSP27表达变化;研究FSP27在肥胖大鼠和减重手术大鼠脂肪组织中、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对脂质水解与合成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能量稳态的影响;探索能量、营养因素的改变对PPARγ/FSP27及下游脂肪水解酶的作用。为解决临床减重术后患者出现体重无法下降至预期、甚至复胖现象,为寻找辅助乃至代替有创手术达到减重效果的潜在方式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建立肥胖、肥胖假手术、肥胖胃袖状切除术、肥胖胃旁路术大鼠模型,术后4周连续测量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术后第28天检测血浆、脂肪、肝脏中甘油叁酯含量,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变化,对比肥胖大鼠在减重手术前后肝脂肪变性的改善,双能X线测量法测量大鼠身体组成和脂肪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FSP27含量、细胞及脂滴形态。qRT-PCR检测FSP27和棕色脂肪标记蛋白UCP1。第二部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术后2周和4周大鼠躯干脂肪FSP27、HSL、p-HSL、ATGL、CGI-58、DGAT1和DGAT2的蛋白表达。将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别于对照培养基(10%FBS、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高脂培养基(0.2 mmol/L、0.5 mmol/L、1 mmol/L棕榈酸);高糖培养基(10 mmol/L、25 mmol/L、35 mmol/L葡萄糖);高营养培养基(20%、30%、50%FBS)培养48小时,Western blot检测FSP27表达变化并筛选作用最佳浓度。免疫荧光检测脂肪细胞中FSP27表达及亚细胞定位,Western blot检测HSL和ATGL蛋白表达变化。检测诱导成熟并沉默FSP27的3T3-L1脂肪细胞中FSP27、HSL和ATGL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对照培养基和最佳浓度的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中培养后再次检测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第叁部分检测术后2周和4周大鼠附睾脂肪PPARγ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高脂、高糖、高营养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PPARγ的影响。通过siRNA和质粒转染使3T3-L1前脂肪细胞PPARγ基因过表达或沉默,检测FSP27、HSL、ATGL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过表达3T3-L1细胞PPARγ并沉默FSP27,诱导至成熟后给予高脂、高糖、高营养作用,检测PPARγ、FSP27、HSL、ATGL的蛋白表达。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中:减重手术SG和RYGB有效减少大鼠术后摄食量和降低体重,减重手术组大鼠术后体重快速下降直至进入第4周开始出现减缓;SG和RYGB有效降低大鼠血浆、脂肪、肝脏中的TAG含量,明显改善肥胖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SG和RYGB在大鼠术后4周显着降低全身脂肪含量(%)和脂肪量,以躯干脂肪减少最显着,但几乎不改变瘦体重;SG和RYGB使大鼠附睾、肾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多室脂滴出现,使FSP27和UCP1 mRNA升高,促进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RYGB较SG对大鼠有着更为显着的代谢益处。本研究第二部分中,减重术后白色脂肪中的FSP27蛋白浓度呈现由低到高的动态改变,响应其变化的是脂肪水解酶含量由术后快速升高到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肥胖对照和假手术大鼠。而甘油叁酯合成酶仅由轻度降低到恢复至接近肥胖(对照)大鼠水平。在肩胛间棕色脂肪中FSP27的这种升高现象更早于白色脂肪的出现。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均显着降低FSP27蛋白含量,其中棕榈酸作用的最佳浓度为0.5 mmol/L,葡萄糖为35 mmol/L,血清为50%。在高脂环境下FSP27蛋白浓度降低,却未引起HSL和ATGL的显着变化;高糖环境引起FSP27的降低和HSL的升高,ATGL无变化;高营养环境下FSP27的降低与ATGL的升高同时存在,HSL则轻度下降。沉默FSP27基因的3T3-L1脂肪细胞HSL、ATGL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高脂、高糖、高营养则并未使其HSL和ATGL蛋白浓度产生明显变化。本研究第叁部分中:减重术后大鼠附睾脂肪组织PPARγ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呈现由降低到升高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营养作用使成熟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PARγ基因沉默后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中FSP27、HSL、ATGL的mRNA和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PARγ过表达则使FSP27、HSL、ATGL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并未使PPARγ过表达且沉默了FSP27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中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产生显着变化。结论:FSP27具有平衡调节脂质分解和储存的功能,其表达随能量和营养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在能量、营养等环境因素作用下,FSP27受到PPARγ的正向调控进而通过调节HSL、ATGL的表达,介导脂滴的形成,抑制脂肪的过度水解和沉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KHAMIS,ALI,OMAR[3](2017)在《脂肪酶催化的乳脂肪水解对牛乳风味的提升和甘油叁酯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脂因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令人愉悦的风味备受人们喜爱。近期,基于对健康的更多关注,政府监管部门限制了人造香精在食物和饮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食品制造商和消费者逐渐远离人造香精,进而选择含有天然风味的物质。随着消费者对天然产品不断增加的兴趣,人们对乳脂也越来越重视天然风味。牛乳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动物乳脂,其消费量占脂肪消费的第叁位。由于牛乳脂具有愉悦香味、稳定且安全,因此它被广泛使用在如焙烤产品、咖啡奶精和其它各种食品中。本研究聚焦在乳脂的酶解及产生的风味物质,同时还研究酶解乳脂的储藏稳定性。人们对采用生物催化技术,特别是通过脂肪酶酶解来增加天然乳脂风味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通过酶法水解牛油增加乳脂风味的研究渐成热点。本文选择脂肪酶435(Lipozyme-435)、诺维信脂肪酶435(Novozyme-435)及嗜热真菌(TL-IM,Thermomyces lanuginosus)对无水乳脂(anhydrous milk fat,AMF)和无水水牛乳脂(anhydrous buffalo milk fat,ABF)进行了水解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对比分析了不同水解方式产生的挥发性产物。结果发现:AMF和ABF水解后都产生了丰富的丁酸、己酸及其它风味成分;其中,Lipozyme-435和Novozyme-435水解产物中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TL-IM水解产物;Lipozyme-435和TL-IM水解产物比Novozyme-435水解产物具更高的氧化稳定性。此外,还发现55oC Lipozyme-435水解24h未导致更多氧化,这表明Lipozyme-435是稳定的。为丰富乳脂风味,超声波微波联用辅助萃取技术被用来缩短水解时间,进而增加乳脂酶法水解产物中风味物质含量。50℃低能量超声波微波条件下,通过Lipozyme-435、Novozyme-435及Thermomyces lanuginosus分别对AMF和ABF进行水解,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结果发现:AMF和ABF经不同酶解后产物中主要是丁烷和己酸,其中Novozyme-435水解后产物丁酸含量最高(>86%),其次为Lipozyme-435(>81%),Thermomyces lanuginosus水解产物含量最低(>57%);就己酸而言,Thermomyces lanuginosus水解产物中含量最高为21%,其次为Lipozyme-435水解产物含量为10%,含量最低的是Novozyme-435产物占比9%。此外,AMF和ABF酶解产物比未酶解产物具更强的氧化稳定性。对经酶解处理和未经酶解处理的样品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分析,发现超声波微波联合协同萃取(UMAE)可通过改变Amide I和II bands影响酶活。通过超高效液相四级杆时间飞行质谱联用(UPLC-To F-MS)对Lipozyme-435和Novozyme-435酶法水解后的甘叁脂(TAGs)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种酶水解24 h后,包含28-34碳链、36-42碳链及最少2种短链和中短链脂肪酸的甘叁脂的比例均有下降;AMF的两种酶水解产物中44-54碳链及最少两种长链TAGs有所增加。与经未酶解处理的AMF相比,经Lipozyme-435和Novozyme-435酶解处理的AMF的融化和结晶性质有明显改变。此外,本研究还将低能超声波微波联用萃取技术应用于混合酶水解AMF或ABF,其目的是水解TAGs,尤其是对含有短链脂肪酸TAGs的水解。Lipozyme-435,Novozyme-435和Thermomyces lanuginosus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混合,AMF或ABF放置在有夹套的烧杯中。反应体系在50±2°C下接受低能超声波微波处理45分钟。酶解结束后,采用UPLC-To F-MS分析AMF和ABF中TAGs含量。结果显示:TAGs组成有了很大变化;伴随着包含短链脂肪酸的TAGs减少,包含最少两种中碳链脂肪酸和一种长链脂肪酸的TAGs和包含长链的脂肪酸的TAGs增加了。此外,与未处理的AMF和ABF相比,经酶法处理的AMF和ABF的融化结晶性质也有了变化。最后,本文还研究了经酶法处理后AMF和ABF在12个月储藏期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与未经酶法处理相比,酶法处理后AMF和ABF在贮藏期内更加稳定。本研究也监测了贮藏期内的样品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酶法处理的AMF和ABF经12个月贮藏后,其氧化稳定性几乎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聪,周林康,李蓬[4](2014)在《Fsp27通过抑制HSL的脂滴定位调控脂肪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Fsp27是CIDE蛋白家族的一员,其特异性地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并定位于脂滴表面,促进脂滴融合增大和脂肪积累.Fsp27敲除小鼠表现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有较高的能量消耗,并且可以抵抗高脂食物引起的肥胖,但Fsp27是否直接参与脂肪水解的调控过程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在3T3-L1脂肪细胞中基因沉默Fsp27导致脂肪水解速率上升,并且这种上升是由激素敏感型脂肪酶(HSL)所介导.进一步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过表达Fsp27以及HSL,对其定位的观察结果显示,Fsp27可以显着地抑制HSL在脂滴表面的定位.本研究表明,在脂肪组织中,Fsp27能够直接影响HSL在脂滴表面的定位,进而抑制脂肪水解速率,导致脂类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贺娟,凌宏艳,胡弼[5](2014)在《脂肪水解与脂肪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水解是维持脂质和能量稳态、正常循环脂肪酸浓度的关键途径。脂肪水解产生的非酯化游离脂肪酸不仅是脂质和生物膜合成的必需前体物,而且还是细胞信号过程的介导因子和线粒体的能量底物。脂肪水解异常可致脂质和能量代谢紊乱,引发一系列代谢失调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近年来关键脂肪水解酶和许多调节蛋白及机制特征的新发现根本性改变了以前对脂肪水解及其对细胞代谢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新发现表明脂肪水解产物和中间体参与细胞信号过程,并且"脂肪水解信号"在许多非脂肪组织中尤其重要。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脂肪水解酶促机制及脂肪信号的新发现,并讨论"脂肪水解信号"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对脂肪水解和脂肪信号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将有助于发现预防和治疗肥胖及脂代谢紊乱疾病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宋刚,李志清,莫伟彬,彭艳[6](2013)在《运动训练对工作肌脂肪水解相关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负荷递增耐力训练方式对大鼠快、慢肌ATGL,HSL,CGI-58,Perilip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跑台耐力训练构建低负荷递增耐力训练、中负荷递增耐力训练和高负荷3种运动训练方式。4周耐力训练结束后次日,宰杀大鼠。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腓肠肌、比目鱼肌ATGL,HSL,CGI-58,Perilipin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强度递增耐力训练方式引起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ATGLmR-NA表达出现差异。中等负荷递增耐力训练时,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ATGLmRNA表达同时达到峰值(P<0.05)。在相同训练方式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ATGLmRNA表达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HSLmRNA表达大负荷的递增耐力训练达到峰值,差异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不存在差异(P>0.05)。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相同训练方式下,在最大负荷训练时腓肠肌CGI-58mRNA表达显着高于比目鱼肌(P<0.05)。而在不同强度递增耐力训练和不同肌肉之间,都不存在per-ilipinmRNA表达的差异(P>0.05)。结论:ATGLmRNA的表达对耐力训练的与负荷强度有关,而CGI-58mRNA表达的快、慢肌差异只会在高负荷耐力训练时出现;而HSLmRNA与PerilipinmRNA表达不受耐力训练影响,且不存在快、慢肌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耐力训练工作肌IMTG供能和运动性骨骼肌适应的深入理解,更好地为科学进行耐力训练服务。(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未风[7](2012)在《羊肉发酵香肠蛋白质和脂肪水解产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原料,接种BactofermSM-181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气相色谱法等技术,重点对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水解产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进行研究。旨在为下一步羊肉发酵香肠的工业化生产及新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时间延长显着增加,在30d时含量最高,30d~45d之间含量显着下降(p<0.05)。0d时发酵香肠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和原料肉馅中相比显着上升,只有Ser、Arg、Tyr显着下降(p<0.05)。在发酵香肠贮藏过程中除Arg变化不大外,其他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看来,小尾寒羊发酵香肠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Glu、Ala、Gly、Leu、Lys。小尾寒羊风干香肠0d时和原料肉馅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增加(p<0.05)。在风干香肠贮藏时期,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d时和原料肉馅相比,各种氨基酸都显着增加(p<0.05)。小尾寒羊风干香肠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Glu、Ala、Lys、Leu。综上所述,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Glu、Ala、Gly、Leu、Lys。小尾寒羊风干香肠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30d之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30d时总量有所下降。其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Glu、Ala、Lys、Leu。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总量呈现上升趋势。0d时发酵香肠中游离脂肪酸与原料肉馅中相比大部分没有显着变化,只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显着增加(p<0.05)。在发酵香肠贮藏过程中,总体看来大部分游离脂肪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小尾寒羊发酵香肠中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小尾寒羊风干香肠中游离脂肪酸总量随着时间延长显着增加(p<0.05)。0d时风干香肠中游离脂肪酸与原料肉馅中相比,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显着增加(p<0.05)。小尾寒羊风干香肠中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综上所述,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小尾寒羊风干香肠中游离脂肪酸总量呈现相同规律。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鉴定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有60余种,主要为烃类、萜类、酯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吡嗪等。原料肉馅中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37.63%、31.69%;0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醇类,分别占总含量的47.87%、23.6%;15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醇类,分别占总含量的42.87%、20.93%。30d时含量较高的是吡嗪和萜类,分别占总含量的44.57%、28.56%。45d时含量较高的是吡嗪和萜类,分别占总含量的40.83%、25.55%。小尾寒羊风干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鉴定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有约80种,主要为烃类、萜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等。原料肉馅中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51.07%、28.69%;0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56.47%、25.77%;15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49.92%、30.59%。30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36.26%、38.55%。45d时含量较高的是萜类和芳香化合物,分别占总含量的30.81%、35.89%。综上所述,小尾寒羊发酵香肠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Glu、Ala、Gly、Leu、Lys。小尾寒羊风干香肠的主要游离氨基酸为Glu、Ala、Lys、Leu。小尾寒羊发酵香肠和风干香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小尾寒羊发酵香肠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萜类、醇类和吡嗪。小尾寒羊风干香肠的主要风味物质为萜类、芳香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12-01)
陈妹,郇延军[8](2012)在《风鸭加工过程中肌内和皮下脂肪水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控温控湿现代化工艺加工中风鸭肌内和皮下脂肪的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内在相关性。采用叁氯甲烷-甲醇溶液提取脂肪,固相萃取法分离脂肪,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肌内脂肪中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比皮下脂肪变化显着,肌内脂肪水解是风鸭脂类物质变化的主体;肌内游离脂肪酸尤其油酸(18∶1)和亚油酸(18∶2)主要来自于肌内磷脂的降解,而皮下甘油酯和磷脂对皮下游离脂肪酸积累都有一定的贡献;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和亚油酸(18∶2)是风鸭游离脂肪酸主体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2年07期)
杨勇,马长伟,赵春江,吴常信[9](2011)在《ATGL、CGI-58及其对脂肪水解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甘油叁酯脂肪酶(ATG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酶,它主要参与体内甘油叁酯水解第一步的反应,对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GI-58是带有α/β水解结构域的酶类,在体外它本身并不具有脂肪酶的活性,但它可以激活ATGL,使ATGL水解脂肪的活性大幅度提高。ATGL和CGI-58的发现,对脂肪水解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为体内甘油叁酯的水解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1年09期)
李蓓[10](2010)在《腐乳发酵过程中脂肪水解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致放射毛霉是腐乳发酵的代表菌种之一。本文采用雅致放射毛霉作为发酵菌种,自制白腐乳,对腐乳的整个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碱滴定法和对硝基苯酚法研究雅致放射毛霉脂肪酶酶学特性,分析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条件;通过对腐乳整个发酵过程中的脂肪、脂肪酶活力和游离脂肪酸变化的研究,分析其对腐乳风味形成的影响,提高腐乳的品质,改善腐乳的风味,为腐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腐乳行业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底物研究雅致放射毛霉脂肪酶酶学特性,测定结果是不同的。聚乙烯醇-橄榄油为底物时,AS脂肪酶最适pH、温度和盐浓度分别为7.0、40℃和0.15mol/L。然而,采用对硝基苯酚正辛酸酯为底物时,脂肪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盐浓度为0.2mol/L;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为底物时,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分别为pH 7.0,温度35℃,盐浓度为0.2mol/L。但是AS脂肪酶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较耐高温,低浓度的氯化钠对脂肪酶有一定的提高作用。(2)在前期培菌过程中,毛坯的脂肪酶活力达到最高值为0.55U/mL,随着后期发酵的不断深入,腐乳中的脂肪酶活力基本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后酵的第20-25天之间,脂肪酶的活力出现小幅度的增长,采用了两种测定脂肪酶活力的方法,碱滴定法和对硝基苯酚法,均出现相同的趋势。(3)腐乳的水分含量、pH值、脂肪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然而,脂肪酸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4)在腐乳后期发酵游离脂肪酸的测定中,采用了D201、D261、D290和D296四种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游离脂肪酸,得到游离脂肪酸各个组分的浓度逐渐增大这一相同的趋势,其中各个游离脂肪酸各组分浓度从大到小排列为亚油酸(1103mg/kg)、油酸(690mg/kg)、棕榈酸(300mg/kg)、亚麻酸(150mg/kg)和硬脂酸(120mg/kg)。(5)由于D201、D261、D290和D296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率存在差异,造成了测定结果不同,其离子交换率大小为D201> D261>D296> D290。(6)对自制白腐乳进行感官评定的研究表明,白腐乳的主要香气、颜色、滋味和质地的主要是在后期发酵的第5~20天这个阶段内形成的,第30天之后白腐乳基本发酵成熟。然而腐乳的规格在后期发酵刚开始时已经成型,在后酵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0-12-01)
脂肪水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胃袖状切除术(SG)和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肥胖大鼠摄食量、体重、肝脂肪变性、脂肪分布的影响及引起的FSP27表达变化;研究FSP27在肥胖大鼠和减重手术大鼠脂肪组织中、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对脂质水解与合成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能量稳态的影响;探索能量、营养因素的改变对PPARγ/FSP27及下游脂肪水解酶的作用。为解决临床减重术后患者出现体重无法下降至预期、甚至复胖现象,为寻找辅助乃至代替有创手术达到减重效果的潜在方式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建立肥胖、肥胖假手术、肥胖胃袖状切除术、肥胖胃旁路术大鼠模型,术后4周连续测量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术后第28天检测血浆、脂肪、肝脏中甘油叁酯含量,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变化,对比肥胖大鼠在减重手术前后肝脂肪变性的改善,双能X线测量法测量大鼠身体组成和脂肪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FSP27含量、细胞及脂滴形态。qRT-PCR检测FSP27和棕色脂肪标记蛋白UCP1。第二部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术后2周和4周大鼠躯干脂肪FSP27、HSL、p-HSL、ATGL、CGI-58、DGAT1和DGAT2的蛋白表达。将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别于对照培养基(10%FBS、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高脂培养基(0.2 mmol/L、0.5 mmol/L、1 mmol/L棕榈酸);高糖培养基(10 mmol/L、25 mmol/L、35 mmol/L葡萄糖);高营养培养基(20%、30%、50%FBS)培养48小时,Western blot检测FSP27表达变化并筛选作用最佳浓度。免疫荧光检测脂肪细胞中FSP27表达及亚细胞定位,Western blot检测HSL和ATGL蛋白表达变化。检测诱导成熟并沉默FSP27的3T3-L1脂肪细胞中FSP27、HSL和ATGL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对照培养基和最佳浓度的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中培养后再次检测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第叁部分检测术后2周和4周大鼠附睾脂肪PPARγ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高脂、高糖、高营养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PPARγ的影响。通过siRNA和质粒转染使3T3-L1前脂肪细胞PPARγ基因过表达或沉默,检测FSP27、HSL、ATGL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过表达3T3-L1细胞PPARγ并沉默FSP27,诱导至成熟后给予高脂、高糖、高营养作用,检测PPARγ、FSP27、HSL、ATGL的蛋白表达。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中:减重手术SG和RYGB有效减少大鼠术后摄食量和降低体重,减重手术组大鼠术后体重快速下降直至进入第4周开始出现减缓;SG和RYGB有效降低大鼠血浆、脂肪、肝脏中的TAG含量,明显改善肥胖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SG和RYGB在大鼠术后4周显着降低全身脂肪含量(%)和脂肪量,以躯干脂肪减少最显着,但几乎不改变瘦体重;SG和RYGB使大鼠附睾、肾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多室脂滴出现,使FSP27和UCP1 mRNA升高,促进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RYGB较SG对大鼠有着更为显着的代谢益处。本研究第二部分中,减重术后白色脂肪中的FSP27蛋白浓度呈现由低到高的动态改变,响应其变化的是脂肪水解酶含量由术后快速升高到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肥胖对照和假手术大鼠。而甘油叁酯合成酶仅由轻度降低到恢复至接近肥胖(对照)大鼠水平。在肩胛间棕色脂肪中FSP27的这种升高现象更早于白色脂肪的出现。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均显着降低FSP27蛋白含量,其中棕榈酸作用的最佳浓度为0.5 mmol/L,葡萄糖为35 mmol/L,血清为50%。在高脂环境下FSP27蛋白浓度降低,却未引起HSL和ATGL的显着变化;高糖环境引起FSP27的降低和HSL的升高,ATGL无变化;高营养环境下FSP27的降低与ATGL的升高同时存在,HSL则轻度下降。沉默FSP27基因的3T3-L1脂肪细胞HSL、ATGL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高脂、高糖、高营养则并未使其HSL和ATGL蛋白浓度产生明显变化。本研究第叁部分中:减重术后大鼠附睾脂肪组织PPARγ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呈现由降低到升高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营养作用使成熟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PARγ基因沉默后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中FSP27、HSL、ATGL的mRNA和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PARγ过表达则使FSP27、HSL、ATGL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高脂高糖高营养培养基并未使PPARγ过表达且沉默了FSP27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中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产生显着变化。结论:FSP27具有平衡调节脂质分解和储存的功能,其表达随能量和营养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在能量、营养等环境因素作用下,FSP27受到PPARγ的正向调控进而通过调节HSL、ATGL的表达,介导脂滴的形成,抑制脂肪的过度水解和沉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水解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脂肪水解代谢的营养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胡敬尧.脂肪特异性蛋白27对减重手术导致的脂肪水解代谢的调节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9
[3].KHAMIS,ALI,OMAR.脂肪酶催化的乳脂肪水解对牛乳风味的提升和甘油叁酯组成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7
[4].李聪,周林康,李蓬.Fsp27通过抑制HSL的脂滴定位调控脂肪水解[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
[5].贺娟,凌宏艳,胡弼.脂肪水解与脂肪信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
[6].宋刚,李志清,莫伟彬,彭艳.运动训练对工作肌脂肪水解相关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7].张未风.羊肉发酵香肠蛋白质和脂肪水解产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2
[8].陈妹,郇延军.风鸭加工过程中肌内和皮下脂肪水解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9].杨勇,马长伟,赵春江,吴常信.ATGL、CGI-58及其对脂肪水解的作用[J].中国油脂.2011
[10].李蓓.腐乳发酵过程中脂肪水解变化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