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理论看童话复译 ——基于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

从接受理论看童话复译 ——基于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

论文摘要

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仅是在于它的教育意义,而在于它能够唤起儿童奇异的想象力,在快乐中领略到美和善良的真谛。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童话历来受到儿童的喜爱。五四运动以后,国外的优秀童话被大量引入中国,一些好的译本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外国童话为中国儿童展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然而近几年来,另一个值得的注意的现象是大量的外国童话被一再重译,一部作品少则两三个多则上十个译本。复译现象在翻译界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探讨和争论。翻译家对此各持己见,褒贬不一。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童话的复译问题呢?复译本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本文尝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童话的复译进行分析。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作用,认为读者是实现作品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只有通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活动才能实现,变成生活的艺术。根据接受理论的观点,在翻译过程当中,译者一方面是原文的读者,通过其自身的阅读活动实现期待视野和原文的融合,从而实现原文的意义,完成接受活动。另一方面,译者也是译本的作者,在翻译时要首先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理解和接受水平,在翻译过程当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从而促进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文的融合,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事实上,儿童作为童话的目标读者在年龄、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其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低于成人。童话的原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写世界、写人生,因此童话的译者也应该考虑到童话的体裁要求及儿童阅读的特殊需求。本文旨在以《快乐王子》的两个汉译本为范例,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的角度,对词语、句子,修辞及空白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译者期待视野及目标读者期待视野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及复译本的存在意义。译者应当从儿童读者出发去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用童心去鉴赏,选择儿童熟悉、易懂的词、句,在保持原文的风格的基础上体现儿童情趣。从而使译文读者也能够和原文读者一样,领略到原文作者的语言风格并得到同等的审美感受、启发和教育。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时期的儿童读者因为所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期待视野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满足儿童读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译者有必要对一些童话作品进行重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FAIRY TALES AND RETRANSLATION
  • 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AIRY TALES
  • 1.2 CHARACTERISTICS OF FAIRY TALES LANGUAGE
  • 1.2.1 Vividness
  • 1.2.2 Simplicity
  • 1.2.3 Musicality
  • 1.2.4 Beautifulness
  • 1.3 RELEVANT STUDIES ON RETRANSLATION OF FAIRY TALES
  • CHAPTER TWO RECEPTION THEORY AND RELATED ISSUES
  • 3.1 MAIN IDEAS OF RECEPTION THEORY
  • 3.1.1 Horizon of Expectation
  • 3.1.2 Status and Role of the Reader
  • 3.1.3 Indeterminacy of the Meaning and Vacancy of Text
  • 3.2 ACCEPTANCE MODE
  • 3.3 APPLICATION OF RECEPTION THEOR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RE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A DIACHRONIC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HAPPY PRINCE
  • 3.1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HORIZON OF EXPECTATION
  • 3.1.1 Lexical Level
  • 3.1.1.1 Reduplicated Words
  • 3.1.1.2 Modal Words
  • 3.1.1.3 Interjections
  • 3.1.1.4 Onomatopoeias
  • 3.1.1.5 Culture-loaded Words
  • 3.1.2 Syntax Level
  • 3.1.2.1 Translations of Attributives
  • 3.1.2.2 Avoidance of the Shift of the Subject
  • 3.1.3 Rhetoric Methods
  • 3.3.3.1 Repetition
  • 3.3.3.2 Parallelism
  • 3.2 DEALING OF THE VACANCIES
  • 3.3 SURVEY RESULTS AND FINDING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 ACKNOWLEDGEMEN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秋日童话》[J]. 供电企业管理 2018(05)
    • [2].《秋日童话》[J]. 供电企业管理 2017(05)
    • [3].童话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J]. 亚太教育 2019(11)
    • [4].怎样才能写出一部好童话[J]. 群言 2019(12)
    • [5].俄罗斯童话疗法探析[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01)
    • [6].迈向文学童话的定义[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7].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新视野[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8].莫言的童话体小说人性书写探析[J]. 名作欣赏 2020(06)
    • [9].离开童话以后——评周晴《像雪莲一样绽放》[J]. 出版参考 2020(01)
    • [10].基于童话叙事的幼儿想象力培养策略[J]. 青少年学刊 2020(01)
    • [11].论心理童话资源的创作与使用——以《非凡想象》为例[J]. 华夏教师 2019(31)
    • [12].论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华夏教师 2019(35)
    • [13].浅析童话的艺术特征[J]. 人文天下 2019(20)
    • [14].俄罗斯图书馆残疾儿童童话疗法概述[J]. 黑河学刊 2020(02)
    • [15].从成长角度分析欧洲民间童话中的傻儿子形象[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16].依托童话对学生进行生命成长教育——生命教育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01)
    • [17].童话教学的“双味”探寻[J]. 华夏教师 2020(06)
    • [18].《小美人鱼》:童话的反仪式叙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9].戏剧元素在心理童话教学中的运用——以《神秘的守护者》心理童话为例[J]. 华夏教师 2020(13)
    • [20].手工艺术创作中“童话形象”运用背后的文化密码[J]. 中国轻工教育 2020(02)
    • [21].俄罗斯童话疗法绍介[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03)
    • [22].颠覆二元童话:孙晴峰童话的后现代倾向[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4)
    • [23].童话能带给我们什么[J]. 群言 2020(08)
    • [24].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J]. 读书 2020(10)
    • [25].俄罗斯图书馆童话疗法实践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20(05)
    • [26].多尔诺瓦夫人童话的空间书写及其社会内涵[J]. 法国研究 2020(04)
    • [27].《童话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4)
    • [28].白色童话[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6)
    • [29].依托课题研究 打造童话教育特色文化[J]. 华夏教师 2019(04)
    • [30].童话镇[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08)

    标签:;  ;  ;  ;  

    从接受理论看童话复译 ——基于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