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玄对山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孙绰,以玄对山水,郭象,支遁
玄对山水论文文献综述
熊红菊,刘运好[1](2017)在《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绰所提出的"以玄对山水"美学命题,在理论内涵上,既融贯玄释,又贯穿于山水创作之中,从而沟通了人生哲学、宗教情怀与文学创作。具体地说,一是吸收了郭象的"适性逍遥"的玄学思想,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二是接受了支遁的"即色游玄"的佛学思想,表达离尘绝俗的宗教情怀;叁是融合玄释,模写山水,构建了"山水—悟理—化情"的结构模式。(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7年11期)
郭锋航[2](2015)在《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致思取向及其逻辑进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老子的"自然"之道,到庄子的"逍遥"之境,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揭示了道家主体性思想演变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向人道,由宇宙本体向人生价值本体演变的进递与转换。其中,"玄对山水"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人生旨趣与学理指向,不仅在山水中奕情,更在山水中"遗物""忘人",从而在人与物的一体性中开辟出了一片闲适的生命家园。(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15期)
钟锦[3](2012)在《玄对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中的审美性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赋的影响改变了中国诗歌中描绘景物的传统,即:景物不再仅仅服务于抒情,而具有本位性的地位。"玄对山水"的独特审美性认知,则使中国诗歌在描绘外物时创造出特有的美感。原本在经验之中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外物在成为这种认知的载体时,缺失了在一般认知之下确定的含义。这一缺失反而使之似乎具有了许多无法言说的丰衍意义,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最喜欢讲的韵味于是从中产生了。(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玄对山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老子的"自然"之道,到庄子的"逍遥"之境,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揭示了道家主体性思想演变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向人道,由宇宙本体向人生价值本体演变的进递与转换。其中,"玄对山水"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人生旨趣与学理指向,不仅在山水中奕情,更在山水中"遗物""忘人",从而在人与物的一体性中开辟出了一片闲适的生命家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玄对山水论文参考文献
[1].熊红菊,刘运好.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J].学术界.2017
[2].郭锋航.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致思取向及其逻辑进路探析[J].学理论.2015
[3].钟锦.玄对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中的审美性认知[J].人文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