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黄曲霉毒素(AFT)和赭曲霉毒素(OT)是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两类毒素,1993年AF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赭曲霉毒素中的赭曲霉毒素A (OTA)则被列为二类致癌物。AFT和OT不仅毒性强,而且污染范围极广,AFT对粮食和饲料的危害有不少报道,检出率高达80%~100%,OT则被许多国家检出大量污染粮食作物,更有资料表明AFT和OTA常常同时污染同一粮食作物,而且存在毒性的加性效应,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制定了AFT和OTA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虽然AFT和OTA的分别测定方法已比较成熟,很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分别测定成本较高,试剂损耗严重且测定耗时,工作量大。而对AFT和OT进行联合检测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缩短分析时间,提高食品安全性。目前对食品、农产品中AFT和OT等真菌毒素的单独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光度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对其进行联合检测的报道较少,虽有少数文献建立了其联合检测方法,但其方法成本高,设备昂贵,不能在一般实验室大面积推广使用,因而受到限制。建立一套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净化效果好的AFT和OTA联合检测方法,运用于粮食作物中的真菌毒素检测,意义重大。本研究建立了粮谷中AFT和OTA的联合检测方法,样品采用超声波提取,液液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荧光波长检测器测定。同时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等进行研究,并与现行国标方法进行比对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00nm~700nm范围内全波段扫描,AFT的最大激发波长360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440nm左右;OTA最大激发波长333nm左右,最大发射波长477nm左右。经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AFT(衍生后)和OTA在液相色谱上有很强的荧光信号,而且每种毒素荧光信号的峰面积和其对应浓度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说明通过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联合检测AFT和OTA是可行的。(2)对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取样量为5g时,可以满足提取回收率的要求,达到80%以上的回收率,变异系数为10%以内;不同提取方式对固体样品中AFT和OTA提取率影响很大,超声波20℃处理20min时可以基本达到最大提取率,回收率在90%左右,检测时间比国家标准振荡处理缩短了近30min;实验研究了提取剂的浓度,提取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0mL80%甲醇溶液对5g样品的提取率可以达到最大,回收率达到80%以上;当进行液液萃取时,第一次萃取后仍有少量毒素残留在水相中,萃取不完全,回收率低,当二次萃取后回收率显著升高,毒素已基本萃取完全,所以实验中进行多次萃取是必要的。(3)在玉米,大米,小麦三类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平均为71.73%~115.37%,相对标准偏差为3.00%~9.88%;经连续日间和日内7次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3.00%~9.30%,根据3倍信噪比的峰响应值,确定AFB1、AFB2、AFG1、AFG2和OTA检出限分别为0.06、0.03、0.18、0.05、0.51μg/kg,上述五种毒素分别在浓度0.05~100.00、0.125~25.00、0.05~100.00、0.125~25.00、0.05~50.00μg/L范围内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0.9996、0.9998、0.9992和0.9998;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AFB1、AFB2、AFG1、AFG2和OTA联合检测结果与现行国标的单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莫沙必利联合维生素B_1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_1残留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估[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3)
- [3].利用沸石吸氨氮机理解决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_1测定的准确度研究[J]. 中国饲料 2020(01)
- [4].豆薯维生素B_1复合营养面包的制备[J]. 食品工业 2020(01)
- [5].洁尔阴洗液联合氯雷他定和维生素B_1治疗限局型神经性皮炎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7)
- [6].纳米金-适配体比色传感法检测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_1[J]. 分析化学 2020(05)
- [7].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黄曲霉毒素B_1促排效果的评价[J]. 食品科学 2020(09)
- [8].高迁移率族蛋白B_1与皮肤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3)
- [9].鱼类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河北渔业 2020(08)
- [10].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云南铁皮石斛中黄曲霉毒素B_1[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9)
- [11].4种方法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9(22)
- [12].米扁虫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影响的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06)
- [13].酶联免疫法检测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12)
- [14].新收获玉米黄曲霉毒素B_1抽样检验及安全性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9)
- [15].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同时测定胆汁槟榔维B_1胶囊中鹅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含量[J]. 中国药业 2015(15)
- [16].基于磁珠-适配体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J]. 应用化学 2020(11)
- [17].基于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检测郫县豆瓣中黄曲霉毒素B_1[J]. 食品科学 2020(22)
- [18].基于交流电动作用的免疫传感器快速高灵敏检测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2)
- [19].酶联免疫法检测复合调味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1)
- [20].甲硫氨酸维B_1与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5)
- [21].河北省玉米贮藏期黄曲霉毒素B_1污染调查及安全性评价[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03)
- [22].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_1检测分析与防控[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18)
- [23].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2)
- [24].黄曲霉毒素B_1对家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饲料博览 2012(03)
- [25].伏马毒素B_1新型荧光标记物制备及其在荧光偏振分析技术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12)
- [26].生物传感器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_1[J]. 食品科技 2015(08)
- [27].大曲中黄曲霉毒素B_1提取方法的研究[J]. 酿酒科技 2014(02)
- [28].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07)
- [29].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口服维生素B_1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3(07)
- [30].伏马菌素B_1人工抗原的鉴定及抗体的制备[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