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大红袍”、“青种”为红沙、白沙两类枇杷的代表品种,测定了枇杷果实着色过程中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的变化;观察了果实色泽形成过程中质体的超微解剖结构变化;克隆了番茄红素β环化酶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等两个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片段。结果如下:(1)果实进入着色期后,叶黄质含量迅速下降,至果实成熟时下降平缓或略有上升,而其它4种成分: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玉米黄素均呈上升趋势,早期上升缓慢,采收前7天上升迅速;α、β-胡萝卜素积累多少是造成“大红袍”、“青种”枇杷果肉色泽深浅的主要色素,而叶黄素类则对枇杷果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低影响不大;(2)果实色泽形成过程中,质体的超微解剖结构发生了变化。早期绿色果皮的特点是叶绿体具有典型的基粒-基粒类囊体结构,叶绿体结构完好;在黄绿色时期叶绿体类囊体系统解体,质体已不具备叶绿体的典型结构;在黄色、橙黄色的果皮中,质体球数增加,脂类物质增多,从而为脂溶性色素-类胡萝卜素在果实成熟期的大量积累提供了基础。(3)根据蔷薇科植物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以枇杷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长约300 bp的DNA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得该基因片段长310 bp,编码102个氨基酸,属于开放阅读框的一部分,不含内含子。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表明该序列与苹果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同源性为97%,由此推测这个基因属于枇杷番茄红索β环化酶基因;(4)根据蔷薇科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以枇杷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长约450bp的DNA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得该基因片段长440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属于开放阅读框的一部分,不含内含子。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表明该序列与苹果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同源性为95%,推测它属于枇杷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枇杷果实论文; 类胡萝卜素论文; 质体论文; 超微结构论文; 番茄红素环化酶论文; 胡萝卜素羟化酶论文; 基因克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