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稻区试品种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浙江省水稻区试品种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论文摘要

以2004-2008年浙江省6大区试组中连续2年参加试验的品种为依据,分析了各区试组中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的性状差异及相互间的相关性,同时对各区试组的对照进行性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中,早稻区试组的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品种间差异均显著,且产量在年份间差异显著;单季杂交籼稻区试组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结实率除外)和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均显著,但年份间均不显著;连作杂交籼稻组和连作常规粳稻组的产量在品种和年份间均不显著,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差异性较复杂,但年份间基本稳定;单季常规粳稻组和单季杂交粳稻组的产量在品种年份间差异均极显著,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差异性较复杂,但年份间基本稳定。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系中,除单季杂交粳稻区试组中产量与结实率呈负相关外,水稻的4个主要农艺性状因子与产量都呈正相关;早稻区试组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均极显著相关;单季杂交籼稻区试组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千粒重,次之则为每穗总粒数;而连作杂交籼稻区试组影响产量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次之为结实率;单季常规粳稻区试组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相关;连作常规粳稻区试组产量与每穗总粒数显著相关;单季杂交粳稻区试组产量与4个因子均无显著相关。稻米外观品质和理化指标间相关性中,早稻区试组和单季杂交籼稻区试组中直链淀粉含量均与长宽比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连作杂交籼稻区试组中胶稠度与粒长和长宽比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极显著负相关;单季常规粳稻区试组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极显著正相关;连作常规粳稻区试组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显著正相关;单季杂交粳稻区试组胶稠度与粒长和长宽比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显著负相关。对照稳定性的分析中,6个组别对照的产量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间差异均显著;相对稳定的性状为粒长和长宽比,在7个对照中,粒长在年份和地点中差异均不显著,长宽比除嘉育293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极显著外,其余也均不显著。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水稻品种选育与区试概况
  • 1.2 国内外稻米品质性状研究概述
  • 1.3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
  • 1.3.1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效应
  • 1.3.2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效应
  • 1.3.3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效应
  • 1.3.4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效应
  • 1.4 本文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区试地点、试验田选择
  • 2.3 田间设计、操作与记载
  • 2.4 小区测产方法
  • 2.5 考种方法
  • 2.6 品质分析
  • 2.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区试组中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表现
  • 3.2 各区试组别各品种产量的方差分析
  • 3.3 各区试组别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3.4 各区试组别各品种主要品质指标的方差分析
  • 3.5 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
  • 3.6 主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 3.7 各组区试对照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 3.7.1 早稻区试组对照嘉育293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2 单季杂交籼稻组对照汕优63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3 单季杂交籼稻组对照两优培九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4 连作杂交粙稻组对照汕优10号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5 单季常规粳稻组对照秀水63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6 连作常规粳稻组对照秀水63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7 单季杂交粳稻组对照秀水63各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3.7.8 秀水63作单季杂交粳稻组和连作常规粳稻组对照的产量稳定性比较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参试品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 4.2 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
  • 4.3 稻米外观品质和理化指标间相关性
  • 4.4 对照品种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云南省常规粳稻品种育种进展及展望[J]. 中国种业 2018(07)
    • [2].优质常规粳稻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5)
    • [3].七个常规粳稻品种在三亚市的适应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0)
    • [4].优质高产多抗常规粳稻品种金粳28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7)
    • [5].辽宁省2011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J]. 中国稻米 2012(03)
    • [6].常规粳稻繁育中自生稻的产生与防除[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7)
    • [7].10个常规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7)
    • [8].近几年保山市农科所选育已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主要特征特性[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7)
    • [9].喷施药剂对高温天气下常规粳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7)
    • [10].2016年中海拔常规粳稻澜沧试验点品种区域试验[J]. 种子世界 2017(10)
    • [11].2015年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J]. 云南农业 2016(04)
    • [12].吉林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J]. 中国稻米 2010(03)
    • [13].辽宁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J]. 中国稻米 2010(03)
    • [14].常规粳稻种子田自生稻的发生原因和防除对策[J]. 中国种业 2009(10)
    • [15].安徽沿淮地区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筛选及特征特性[J]. 作物学报 2020(04)
    • [16].常规粳稻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初报[J]. 作物研究 2019(06)
    • [17].常规粳稻生产问题与主要技术对策研究[J]. 乡村科技 2019(22)
    • [18].扬中市常规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践与应用[J]. 农业装备技术 2016(04)
    • [19].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J]. 中国稻米 2018(05)
    • [20].2015年澜沧县中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总结[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1)
    • [21].常规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6)
    • [22].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信粳1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4)
    • [23].江淮优良食味高产中熟常规粳稻品种的特征[J]. 作物学报 2019(04)
    • [24].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0)
    • [25].重庆市山区粳稻生产发展探索[J]. 吉林农业 2011(05)
    • [26].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J]. 中国种业 2009(11)
    • [27].麦茬常规粳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4)
    • [28].水稻品种“津原E28”及栽培技术要点[J]. 天津农林科技 2013(02)
    • [29].池州市贵池区单季常规粳稻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2)
    • [30].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J]. 河南农业 2017(19)

    标签:;  ;  ;  ;  ;  ;  ;  ;  

    浙江省水稻区试品种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