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小麦蛋白快速测定方法及在育种早代利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李立群
导师: 王成社
关键词: 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微量沉淀值,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早代利用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改良加工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多样化的食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品质改良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育成了一些加工品质优良、产量潜力高的小麦品种,但在抗逆性、稳产性等方面同国外品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缺乏快速有效的优质性状的检测手段和后代选择方法体系,是优质强筋小麦选育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从蛋白质快速测定入手,结合国外最新开发的小麦品质检测方法,研究蛋白质特性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找到育种早代精确、快速和微量的测定方法,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优质小麦选育步伐。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当前推广的及正在区试的82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谷蛋白溶涨指数、微量SDS沉淀值、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的内在关系及早代应用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容重、蛋白质、吸水率较稳定,而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较差,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97%、63.79%、52.91%、53.01%,具有较大的改良潜力;该区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区,强筋品种不到9%,应加强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 2.谷蛋白溶涨指数法(SIG)是国外最新开发的小麦粉品质检测方法,SIG值遗传力较高,研究表明它与微量SDS沉降值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9,可以作为小麦品质育种早代筛选指标。 3.亚基检测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符合中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在亚基品质评分8分以上(含8分)的小麦品种(系)中占72%。HMW-GS与SIG的相关系数R=0.83,说明HMW-GS评分基本上可以评价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谷蛋白亚基在亲本选配及早代检测选择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4.构建了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早代选育体系:①在配制杂交组合中应考虑亲本的亚基组成:②第一年(杂种一代F1)按杂交组合点播,同时种植亲本注意拔除假杂种。③第二年(单交F2代,复交F1代)播种时注意株间距一致,尽可能减少株间竞争,使每一单株的遗传潜力能充分表现,加强选择的可靠性。F2代育种目标选择大量单株,收获后对每株进行HMW-GS检测,保留好的亚基组合。④第三年(F3)对经过农艺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小麦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1.1 国外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历史和现状
1.1.2 我国小麦品质改良的历史和现状
1.2 小麦品质概述
1.2.1 小麦营养品质
1.2.2 小麦的加工品质
1.3 小麦品质育种
1.3.1 小麦品质育种现状
1.3.2 HMW- GS品质效应的研究
1.4 小麦谷蛋白测定方法
1.4.1 谷蛋白含量直接测定方法
1.4.2 小麦谷蛋白含量间接测定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麦籽粒物理品质——容重
2.2.2 蛋白质品质
2.2.3 粉质参数
2.2.4 拉伸参数
2.2.5 综合评述
2.3 讨论
第三章 谷蛋白溶涨指数与微量 SDS沉淀值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3.1 前言
3.2 材料与实验方法
3.2.1 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小麦品种(系)的微量 SDS沉淀值
3.3.2 小麦品种(系)的谷蛋白溶涨指数(SIG)
3.3.3 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SIG)与微量 SDS沉淀值的关系
3.3.4 谷蛋白溶涨指数(SIG)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变异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
4.2.2 HMW-GS的等位变异与频率
4.2.3 亚基14+15 2+10 5+12的评分
4.2.4 亚基评分与品质的关系
4.2.5 HMW-GS评分与 SIG值的关系研究
4.3 讨论
第五章 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早代选育体系的探讨
5.1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现状
5.2 选育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的途径
5.2.1 要有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
5.2.2 获得高产强筋后代
5.2.3 构建早代选择体系
5.2.4 早代选择的优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D]. 陈依露.南京农业大学2014
- [2].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 耿春苗.南京农业大学2011
- [3].冰草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研究[D]. 孔丽.四川农业大学2012
- [4].带芒草属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研究[D]. 韩畅.四川农业大学2009
- [5].带芒草属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 曾节.四川农业大学2008
- [6].新麦草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研究[D]. 杨帆.四川农业大学2011
- [7].施氮量对功能稻产量、品质与功能特性的影响[D]. 黎泉.南京农业大学2013
- [8].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及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D]. 王广昌.山东农业大学2010
- [9].硫对春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聚合体积累的效应及其与品质关系[D]. 刘志华.东北农业大学2004
- [10].一种新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新序列的分离与鉴定[D]. 薛晓飞.四川农业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小麦育种亲本麦谷蛋白亚基分析利用研究[D]. 戴开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2].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D]. 魏燕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3].小麦HMW-GS遗传特性及在杂种后代的品质效应研究[D]. 冯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4].普通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形成积累及遗传表现[D]. 雷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5].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离纯化方法研究[D]. 王银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6].麦谷蛋白亚基的表达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D]. 冯春.安徽农业大学2006
- [7].小麦地方品种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D]. 董永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8].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遗传评价及育种利用研究[D]. 蹇黎.四川农业大学2005
- [9].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量化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董中东.河南农业大学2003
- [10].基因枪法将HMW-GS(5+10)基因转入小麦的研究[D]. 孙红正.河南农业大学2004
标签:小麦论文; 谷蛋白溶涨指数论文; 微量沉淀值论文;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论文; 早代利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