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井地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源方向,核磁成像,电成像,可动孔隙
测井地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向威,崔维平,杨玉卿,王晓飞[1](2018)在《基于成像测井的地质研究及有利储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海西部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常受限于可供精细分析的资料限制,致使所钻遇井的储层地质成因认识不清,砂体展布与物源方向难以确定,为下步勘探布井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深层储层纵向物性变化快,相同沉积背景,相似岩性,物性、含油性差异均较大,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给储层分类评价及有利储层预测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上述难题,利用成像测井技术可对储层开展精细分析与评价。电成像测井蕴含丰富的井壁地层信息,且具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可查明砂体部宏观结构、构造、古水流方向、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及精细划分储层;而核磁成像测井可获取砂体微观孔隙分布及孔隙结构等信息,两者结合可对砂体内部特征进行精细解析和储层类型重划分,有效解决地质认识不清与有利储层预测的难题,进而指导后续测井作业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陈维政,邱实,王清照[2](2018)在《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各种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获得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获得井筒的地质信息资料,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针对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对策,提高测井资料解释的精准度,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何羽飞,程道解,黄科,谭玉涵,白松涛[3](2017)在《基于地质参数的页岩含气量测井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确定资源量的一项关键参数,关系到单井产气量的预测,决定着页岩气藏资源前景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开采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关键地质参数对含气量影响进行预测,可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将影响含气量的众多地质参数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优选影响含气量的关键地质参数;通过对优选的含气量关键地质指标参数分别与总含气量和吸附气量进行数学关联性分析并建立含气量模型;进一步基于测井手段求取影响含气量关键地质指标参数,利用含气量模型计算页岩储层含气量,模型方法与实验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最终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对页岩储层含气量进行连续性定量评价的目的,为现场试气层位的优选和区块"甜点"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期刊2017-09-21)
张晓龙[4](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区长6油层组低孔低渗储层地质特征及测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志丹油区长6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具有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环境、储层地质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等,进而在岩心标定基础上,明确储层“四性”关系,确定测井相,建立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根据试油试产资料,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确定储层物性最优的测井解释模型。通过上述工作开展,取得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确定了研究区长6沉积微相,其中长61为叁角洲前缘亚相,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长62、长63、长64主要为滨浅湖亚相,微相主要为滨浅湖泥、滩坝。(2)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灰白色、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微孔和晶间孔次之,溶蚀孔以长石溶孔为主;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差,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强。(3)储层“四性”关系表明,长6储层中存在高自然伽马砂岩;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曲线重迭图能定性反映储层物性好坏;双感应电阻率对储层含油性反映较好。(4)对比威利公式与AFF公式解释储层物性精确度得出,利用AFF公式能够更准确的求取研究区长6储层孔隙度。(5)研究区长6有效储层参数下限为:长61孔隙度7%,渗透率0.3×10-3μm2,饱和度下限为35%;长62、长63、长64孔隙度为5%,渗透率0.2×10-3μm2,饱和度下限为 35%。(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赵罡[5](2017)在《Fula North油田Bentiu块状底水油藏水淹层测井评价及地质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ula North油田Bentiu组块状底水油藏经过十余年的天然能量开发,底水锥进,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新投产井短期内即进入中高含水阶段,采收率下降明显,急需做水淹层测井综合评价,进行剩余油研究,为油田稳产增产提供支持。通过分析Bentiu组油藏水淹层地质特征,总结该区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自然电位幅度增大,自然伽马降低,声波时差升高,以及深电阻率下降等明显特征,建立了深电阻率-ΔSP、深电阻率-声波时差为主的两种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对水淹层进行定量解释,建立了以自然伽马测井数据为主的泥质含量解释模型;以岩心分析孔隙度、测井密度数据为主的孔隙度解释模型;以岩心分析渗透率、测井密度数据为主的渗透率解释模型;以水分析资料为主确定的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以印度尼西亚公式为主的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以岩心分析渗透率、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为主的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模型;以岩心分析渗透率、岩心分析残余油饱和度为主的残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以及以产水率为主的水淹级别划分模型,通过实际资料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工区115口井天然水淹,共解释水淹层483层,通过建立全区二维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模型,从宏观上对剩余油挖潜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徐风,司兆伟,白松涛,马越姣,程道解[6](2017)在《基于测井地质“四性”关系谱的储层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基于谱信息的测井相在多主控成因的东部油田深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通过改进常规雷达图技术,利用归一化后的常规测录井资料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建测井地质"四性"关系谱。利用测井地质"四性"关系谱及通过谱信息提取的敏感因子,在复杂砂岩岩性识别及多主控成因的储层流体判别方面,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均有较高的符合率。实现了测录井资料由一维单一曲线信息向二维综合信息的有效结合,能够直观反映不同深度测井相特性,可为中深层复杂砂岩储层特征综合评价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王乔[7](2016)在《火成岩裂缝地质—测井综合评价与地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一系列盆地相继在火成岩油气藏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表明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现已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油气深层勘探研究中的热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勘探已经开展20余年,现已经成为辽河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近几年已有数十口探井在火成岩段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形成了工业规模的火成岩油气产能。辽河盆地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郯庐断裂带上,受郯庐断裂长期活动影响,盆地内构造活动频繁,从而使盆地内发育的火成岩体普遍破碎,裂缝广泛发育。由于裂缝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同时还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因此,对裂缝的识别与预测成为研究区火成岩储层评价及井位部署的重要依据。此外,与其他盆地相比,辽河盆地火山地层序列由于受多期岩浆活动影响,具有层系多、分布广泛、与沉积岩频繁互层等特点。因此,受上覆火成岩层系的多层反射作用,研究区目的层地震资料主频与信噪比较低,传统裂缝预测方法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论文以储层裂缝研究为核心,地质与测井方法相结合,使用岩心与成像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火成岩裂缝成因类型、裂缝发育程度、裂缝产状、裂缝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测试结果(试油结论、含油产状、测井解释、全烃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确定储层含油气性,建立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对应关系。用地震分频振幅技术预测火成岩裂缝,用岩心-成像测井裂缝发育程度与测试结果验证,并与传统地震属性裂缝预测结果比较,证实本文裂缝预测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分频振幅裂缝预测结果已用于火成岩勘探井位部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火成岩裂缝地质-测井综合评价火成岩裂缝地质-测井量化表征与综合评价是裂缝研究中的基础工作,方法可分为直接描述和间接预测两种。直接描述的方法有岩心裂缝描述以及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描述内容包括裂缝成因类型、裂缝发育程度、裂缝产状、裂缝有效性;间接方法是通过试油结论、含油产状、测井解释、全烃最大值测试结果相关性分析确定储层含油气性,建立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对应关系。(1)岩心裂缝描述对23口井225块火成岩岩心裂缝进行量化表征与综合评价,具体有裂缝成因类型、裂缝发育程度、裂缝产状、裂缝有效性。裂缝成因类型:以构造缝为主,辉绿岩中见少量收缩缝,粗面岩中见少量隐爆缝,分别占95.1%,3.1%和1.8%;裂缝发育程度:辉绿岩裂缝发育程度最好,玄武岩次之,粗面岩较差,裂缝面孔隙度分别为1.459%,1.446%,1.333%,同时,根据岩心裂缝量化描述结果,建立岩心裂缝发育程度评价标准,将每口井的岩心裂缝发育程度划分为发育、较发育、欠发育叁个级别。裂缝产状:叁种岩性均以高角度缝为主,斜交缝次之,水平缝发育最少,分别占总数的61.0%,32.4%,6.6%;裂缝有效性:粗面岩裂缝有效性相对较好,辉绿岩裂缝有效性次之,玄武岩裂缝有效性相对较差,无充填裂缝所占比例分别为70.8%,67.5%,62.8%。(2)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根据FMI成像测井响应,对研究区6口井,8段火成岩,37米井段的裂缝发育程度、裂缝产状进行描述,并将描述结果与岩心裂缝发育程度对比。裂缝发育程度:成像测井裂缝线密度范围为0.80~1.60条/m,与岩心裂缝发育程度评价结果相吻合,并根据成像测井裂缝线密度,对无岩心井段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预测。裂缝产状:以垂直缝及高角度缝为主,与岩心裂缝产状相对吻合。(3)建立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含油气性对应关系通过对研究区39口井,70段井段试油结论(工业油/气层、低产油/气/水层/含油水层、干层)、测井解释(油/气层、差油/气/水层、干层)、全烃最大值、含油产状(油迹/油斑、荧光、无荧光)测试结果相关性分析,确定储层的含油气性,并与岩心-成像测井裂缝发育程度对比,建立裂缝发育程度与储层含油气性对应关系。裂缝发育/较发育的井段均有工业油/气层的显示,即储层含油气性相对较好;裂缝欠发育的井段,干层的可能性较大,储层的含油气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储层评价及井位部署中,将裂缝发育/较发育带作为可能的有利勘探区。2.火成岩裂缝地震预测针对研究区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不佳,主频较低(12~20Hz),信噪比较低的特点,本文提出使用分频振幅技术预测裂缝。分频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地震成像解释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傅里叶变换。通过分频可将全频带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提取某一窄带宽的地震数据体,这一窄频带数据体即为分频数据体。对分频数据体在目的层提取振幅属性,即可得到分频振幅属性。由于裂缝带的存在通常会导致地震波频率降低,提取分频振幅属性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单频(主频)地震数据体能量的变化。在岩性相对均一的前提下,主频能量的衰减认为是由裂缝引起的,即分频振幅值越低代表裂缝越发育。因此,相对全频带地震数据属性(曲率、相干、蚂蚁体等),分频振幅属性对地震轴的不连续性更敏感,可以识别全频带地震数据难以发现的小断裂,从而提高裂缝预测的分辨率。分频振幅属性是通过识别地震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展开的,而地震轴的不连续性受岩性、非均质性、裂缝等因素影响。因此,进行裂缝预测之前,需要对研究区叁类火成岩进行岩性反演,以排除岩性对裂缝预测结果的影响。然后,使用分频振幅属性分岩性、分期次开展火成岩裂缝预测。将裂缝预测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裂缝发育程度对比完全吻合,与测试结果吻合率较高,进一步验证了分频振幅技术预测裂缝的可行性。最后,基于预测结果进行井位部署,部署井有2口(ho34井和x44井),其中x44井在目的层(沙叁段y68-jia26第一套辉绿岩体)试油结论为工业油层,且目的层取心段裂缝发育程度也与预测结果相吻合;ho34井试油结论未出,但在目的层(沙叁段S3q3粗面岩)测井解释为油层。3.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分布规律使用分频振幅属性对研究区火成岩分岩性、分期次进行裂缝预测,并从构造、岩性、岩相等角度总结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分布规律。(1)辉绿岩裂缝发育带分布规律红星-小龙湾地区发育两种形态辉绿岩侵入体,一种为碟状,一种为板状。沙一段3套辉绿岩体、沙叁段ho22-ho28岩体及y52-jia28岩体均为板状侵入,板状形态的裂缝沿断裂带发育,远离断裂带裂缝发育程度递减,约2km以内最发育;沙叁段y68-jia26两套辉绿岩体侵入形态为碟状,碟状侵入体的边缘、断裂带附近、一般深度中心裂缝较发育。同时,岩心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说明该区辉绿岩裂缝主要是在岩体侵入地层后受后期改造作用而形成。(2)火山岩裂缝发育带分布规律S3q3粗面岩与S3q4玄武岩相似,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火山岩喷发主体的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分频振幅属性不仅反应了裂缝发育带,同时也反应了粗面岩较强的非均质性,非火山岩喷发主体区域主要反应的是裂缝发育带信息。S3q5玄武岩主要为裂隙式喷发,分布范围较广,由于顶部多与沉积地层接触,形成连续性较好的强地震反射界面,另外,由于该期次火山岩主要发育溢流相玄武岩,岩性成分相对均一,因此,分频振幅属性主要反应的是裂缝发育带信息。S3q3粗面岩、S3q4玄武岩、S3q5玄武岩裂缝发育带分布规律:靠近断裂带裂缝相对发育,远离断裂带裂缝相对不发育。(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曹茜[8](2016)在《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井区克上组砂砾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井区克上组油藏以砂砾岩储层为特征,岩性混杂、物性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这种储层给测井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一次测井地质评价年代久远、研究粗浅,无法适应现阶段油藏的开发与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此油藏开展更为精确的二次测井地质评价研究。本文首先在一次测井地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老关键井资料的研究,深入的了解了现阶段油藏的测井地质特征和储层四性关系,并且根据岩性与电性关系,得到砂砾岩储层的岩性RT和CNL测井划分标准。其次,针对储层特征使用多种方法二次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并与一次测井解释模型对比,优选出精度更高,更适合现阶段工区研究和生产现状的测井解释模型。最后,本文对非关键井进行测井资料标准化和储层参数集总与多井数字化处理,根据其得到的测井解释成果,针对主力层S5层进行了多井储层测井评价。结果表明:油藏离物源较近,为扇叁角洲沉积环境形成,岩性复杂;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储层的物性受岩性影响较大。与一次测井解释模型相比,二次测井解释得到的交会图法修正的孔隙度模型、分岩性多元逐步回归渗透率模型和密闭取心井法分层解释的含油饱和度模型效果较好。在主力层S5层中,研究区西部靠近断层的位置,及北部和中部狭长地带为有利储层,对油藏的生产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李扬,司马立强,谭学群,张俊法[9](2016)在《基于地质因素约束的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以中亚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M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水淹层评价是实现M油藏增储上产的重要基础.然而,M油藏研究区套管测井和生产测井资料缺失.以含水率作为水淹特征的指标,综合开发地质特征和生产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水淹层分布与地层构造、沉积相、物性、重力和开发井网有关.为了实现水淹影响因素与测井评价资料的结合,提出基于地质因素约束的测井水淹层评价方法.方法以注采井组为单元,采用表征注采井间地质特征差异的参数(如地层构造差、产层渗透率差、井距和注见水时间差)和测井解释参数(如饱和度),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地质因素控制的水驱前缘到达时间、水淹层含水率变化速率的预测模型,实现现今水淹层及剩余油分布预测和解释.预测结果得到实际生产数据和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检验,显示本文提出的水淹层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为水淹层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令狐松[10](2015)在《作好测井评价 擦亮地质家的“眼睛”》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叁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5年06期)
测井地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各种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获得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获得井筒的地质信息资料,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针对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对策,提高测井资料解释的精准度,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井地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向威,崔维平,杨玉卿,王晓飞.基于成像测井的地质研究及有利储层评价[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陈维政,邱实,王清照.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8
[3].何羽飞,程道解,黄科,谭玉涵,白松涛.基于地质参数的页岩含气量测井定量评价[C].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7)论文集.2017
[4].张晓龙.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区长6油层组低孔低渗储层地质特征及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7
[5].赵罡.FulaNorth油田Bentiu块状底水油藏水淹层测井评价及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6].徐风,司兆伟,白松涛,马越姣,程道解.基于测井地质“四性”关系谱的储层评价方法[J].测井技术.2017
[7].王乔.火成岩裂缝地质—测井综合评价与地震预测[D].吉林大学.2016
[8].曹茜.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井区克上组砂砾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9].李扬,司马立强,谭学群,张俊法.基于地质因素约束的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以中亚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M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10].令狐松.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J].石油知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