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论文-范鸣

完全人论文-范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完全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ecukinumab,完全人源化抗IL-17单克隆抗体,IL-17,Th17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完全人论文文献综述

范鸣[1](2012)在《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完全人源化抗IL-17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肿瘤、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体内主要由CD4+T细胞(如Th17细胞)产生,也可由巨噬细胞、星形细胞、Langerhans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其受体广泛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角化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因此,由(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2年09期)

蔡磊[2](2010)在《携带Survivin特异性siRNA的完全人源性肝癌单链抗体/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对肝癌凋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多数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以RNA干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肿瘤靶向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单链抗体(ScFv)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治疗载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从自行建立的全人源性肝癌ScFv抗体库中筛选到了1株肝癌ScFv,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后得到了可溶性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ScFv蛋白,且通过检测发现其与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鱼精蛋白(protamine)[1-3]是一种富含阳离子的强碱性蛋白,结合DNA的能力强。有研究者应用鱼精蛋白截断体与阳离子脂质体和DN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功地提高了转染效率。而Survivin[4, 5]是近年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对凋亡有极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旨在该肝癌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和鱼精蛋白截短体(tP)重组的方法,构建以ScFv区作为靶向肿瘤部位的功能区、以tP作为效应功能区的ScFv/tP融合蛋白,并对该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以及研究;同时将ScFv/tP融合蛋白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特异性siRNA体外孵育形成复合物,检测该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研究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奠定理论基础,为开发依赖抗体介导的肝癌靶向药物建立研究平台。实验一:目的: ScFv/t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方法:设计携带相应酶切位点的ScFv引物,经PCR扩增;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与EcoRⅠ酶切pET28/ScFv,核酸电泳后回收ScFv;人工合成两条tP编码寡核苷酸序列,在其两端带上可以直接与经HindⅢ和XhoⅠ酶切的载体相连接的HindⅢ和XhoⅠ酶切位点的粘端序列。将两条tP缓慢退火后,与从质粒、用EcoRⅠ和XhoⅠ切下的ScFv一起连入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将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DE3)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trxB中诱导表达,利用HisTrap Ni-NTA螯合层析介质纯化所得蛋白,产物经SDS-PAGE鉴定。结果及结论:经酶切鉴定以及测序证实: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正确,成功构建了含有ScFv/tP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鉴定,所获得的ScFv/tP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大小一致,约42 kDa。实验二:目的: ScFv/tP融合蛋白的活性功能研究方法: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7701等检测ScFv/tP融合蛋白靶向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7701对ScFv/tP融合蛋白内吞效果;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结合活性;光学以及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ScFv/tP融合蛋白对siRNA的靶向传递情况。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提示ScFv/tP融合蛋白可内化进入人肝癌细胞HepG2,但不能内化进入人正常肝细胞7701;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提示ScFv/tP融合蛋白具有DNA结合活性;光学以及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ScFv/tP融合蛋白能够将siRNA靶向传递入人肝癌细胞HepG2,但不能传递入人正常肝细胞7701。结论:ScFv/tP融合蛋白能够被人肝癌细胞内化进入细胞内,而不能被人正常肝细胞所内化;ScFv/tP融合蛋白既具有肝癌特异的靶向性,又具有DNA结合活性;ScFv/tP融合蛋白能够将siRNA特异性的传递入人肝癌细胞,而不能传递入人正常肝细胞。实验叁:目的:携带Survivin特异性siRNA的ScFv/tP融合蛋白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iRNA与ScFv/tP融合蛋白最佳的转染比例;利用RT-PCR、REAL-PCR和Western-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利用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肝癌细胞内Survivin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的效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扫描及透射电镜定性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TUNEL染色法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MTT以及台盼兰拒染实验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PCR Array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裸鼠成瘤实验,测量不同处理组种植瘤的大小,在体内条件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体内实验检测裸鼠体内肝癌种植瘤细胞对ScFv/tP融合蛋白的内吞效果,采用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检测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种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对种植瘤肝癌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抑制情况。结果:由ScFv/tP融合蛋白介导的Survivin-siRNA转染能够在体内以及体外降低Survivin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转染后能够在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裸鼠体内种植瘤细胞中诱导凋亡的发生。结论:ScFv/tP融合蛋白能够作为转染试剂成功地将siRNA等传递入人肝癌细胞中,影响肝癌的各种生物学活性,从而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以及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0-04-01)

范鸣[3](2009)在《完全人源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Golimumab》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生Centocor公司和先灵葆雅公司联合开发的完全人源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golimumab应用了Medarex公司的HuMAb-MouseTM技术,为一种每月1次皮下注射产品,最近已在其全球首个市场——加拿大以Simponi商品名获准上市,其适应(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09年09期)

缪若羽,李龙芸[4](2007)在《完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Panitumumab》一文中研究指出panitumumab(ABX-EGF)是第一个完全人源性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现已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实体肿瘤。如同cetuximab(Er- bitux),它针对EGFR胞外配体结合域,其结果是阻断细胞内支配凋亡、增殖、分化的主要下游信号途径。它与EGFR有着很高的亲和力,无论是单独给药还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给药,均表现出有效性且被很好耐受,而且很少导致输液反应。已有可靠的、药代动力学资料证明,作为一种完全人源性的药剂,panitumumab不会导致体内形成任何针对其本身的抗体。其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均得到证实,并且在大量恶性肿瘤模型中(特别是肺癌、肾癌和结直肠癌)均已观察到肿瘤生长受抑。与其他以EGFR途径为靶点的药物相似,皮疹为其主要副作用,且与给药剂量相关,皮疹的严重程度可能预测治疗效果;没有证据显示EGFR免疫组化染色是选择治疗对象的有效方法。目前尚未观察到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亦未见其对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产生药代动力学上的影响。迄今为止,在既往经过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已经进行了若干Ⅰ期临床试验、两个Ⅱ期临床试验以及最近的一个Ⅲ期临床试验,尚有一个随机Ⅲ期临床试验正在研究panitu- mumab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回顾总结了panitumumab在若干类型肿瘤中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07年05期)

郭礼和,卢步峰[5](2006)在《完全人源抗体转基因鼠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单克隆抗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鼠源,在医学上主要用于临床体外诊断,极少数进入临床治疗,究其主要原因源于鼠源单抗用到人体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为此人们企图通过单抗的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相应的人-鼠嵌合抗体或改形抗体,以便达到人源化,但它仍可引起HAMA反应(主要为抗独特型抗体);并且,一个抗体改造就是一项巨大工程。因此,在临床使用上要克服上述限制,只能寻求生产完全人源抗体的途径。要实现人源抗体产业化,最好的技术途径是采用小鼠作为生物反应器。具体做法是将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李奕[6](2005)在《荀子教育思想与“完全人”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后期着名教育家荀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融合诸家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思想和经验即使在二千年之后的今天也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全面现代化的阶段。但在教育领域,应试教育的余毒并未彻底肃清,教育仍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教育的重心并没有完全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学生个性发展未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伸张,不少学生身心只得到片面甚至是畸形发展。黄明东博士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就我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应培养“完全人”和“完全中国人”的概念,较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合我国国情。 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完全人”和“完全中国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荀子有关的教育思想入手,努力发掘荀子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内涵,并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探讨其对当今培养“完全人”、“完全中国人”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5-11-01)

伊夫[7](2004)在《时代需要完全人——读黄明东博士新着《“完全人”教育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具备多方面素质的人才进行创新的时代。尽管人们对这种人才的规格与素养的描述得不尽一致,但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描述得出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这种人才不仅要具有充实的科学精神,还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黄明东博士的新着《(本文来源于《交通高教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郑大勇[8](2004)在《完全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anti-HBsAg Fab原核体系表达纯化工艺路线放大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在摇瓶水平上对可影响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对菌体生长及表达的影响程度。 2.在BioFlo110型发酵罐中摸索高密度发酵方法,确定合理的发酵路线; 3.探索具有可放大的、非特异性纯化目的抗体片段的工艺路线。 方法: 1.通过预实验及文献回顾,确定出需实验考察的可能影响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蛋白表达的8个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多因素两水平分析法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这8个因素进行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随后按照设计要求在摇瓶水平上进行实验; 2.在BioFlo110型发酵罐中考察不同的补料模式可能实现的发酵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考察3种补料模式:恒速补料、指数补料及溶氧反馈控制补料。 3.在纯化路线设计方面,先以经过Ni~(2+)敖合层析的抗体为“标准品”,摸索阳离子交换柱和疏水层析柱的纯化条件;随后按照自行设计的组合层析策略,将获得的菌体冻融上清经预处理后按照弱阳离子CM柱、疏水phenyl柱及凝胶过滤S200柱的顺序依次纯化;最后将得到的抗体以非竞争性ELISA法测定与乙肝表面抗原的亲和活性。 结果: 1.在对影响基因工程重组菌Fab/pBAD/gⅢ TOP10生长特性的多因素分析中,对可能影响菌体生长的8因素两水平分析后重要性排列的结果依次为:发酵起始pH、微量元素、体系载液量的水平、培养初期体系葡萄糖浓度、摇床转速、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培养体系中乙酸水平、以及诱导剂对生长过程的影响。其中,控制培养体系的pH值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生长影响最重要。对可能影响重组菌表达特性的3因素多水平分析的结果表明:诱导剂作用的浓度、诱导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目的抗体表达的影响最重要。考察恒速补料、指数补料及溶氧反馈控制补料3种补料方式对发酵及表达效果的结果表明:从获得的菌量来看,以溶氧反馈控制补料模式获得的菌体量最高,可达OD55.8左右(相当于湿菌重128岁L),发酵的时间最长,达10个小时,获得的抗体产量最高,达到125m叭(发酵液)水平。但是从产率来看,恒速补料的单位菌体产率可达1.23m留g,单位时间内的产率为13.48m留g。结合考虑发酵过程中的氧耗成本及补料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很难从单一指标断定哪种补料模式为最佳。从我们实验室的发酵罐的硬件配置来看,最优的选择似乎是恒速补料,尽管该模式的总体产量较低,但是其单位菌体产率及单位时间的产率较高,同时操作最简单而消耗的成本又最小。在纯化路线的设计中,我们以经过Ni2+敖合层析纯化的Fab为替代标准品,先后确定了CM柱及HIC柱的纯化条件,证实了采用CM柱及HIC柱的可行性。随后将预处理后的冻融上清顺次过CM层析柱、HIC柱及GF柱纯化,比较理想地获得了目的抗体。-在随后的重复实验中,我们测定了各个色谱柱的纯化效率,对于以替代标准品直接过柱而言,CM柱及GF柱的目的抗体纯化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而HIC柱则接近80%,整体效率约65%左右。抗原结合活性测定方面,我们采用的是非竞争性EUSA法,计算出Fab亲和常数在107一1护M一,水平,比完整抗体anti一HBsAgIgG亲和常数(108一1护M一‘)小约1一2个数量级,表明该Fab抗原结合能力较强,在经过3个层析柱的纯化后仍可以保持较好的抗原结合活性。结论: 我们在摇瓶水平上确定了能够影响宿主菌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为培养一3一体系的pH值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可影响宿主菌表达目的抗体的重要因,素为诱导剂作用的浓度、诱导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在发酵罐发酵水平上,比较了不同的补料发酵模式可以实现的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及高效表达的水平,从我们实验室的发酵罐的硬件配置来看厂,最优的选择是恒速补料,尽管该模式的总体产量较低,但是其单位菌体产率及单位时间的产率较高,同时操作最简单而消耗的成本又最小;在纯化工艺探索方面,完成了以组合层析策略(弱阳离子CM、疏水柱phenyl以及凝胶过滤5200)纯化目标抗体路线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我们构建的发酵方法及纯化路线,获得的抗体产量及成本均比较满意,且活性良好。 我们的实验从实验室水平向工业生产过渡的角度,完成了anti一HBsAg Fab/P BAD/gl n TOPlo原核表达体系的大规模培养及目的抗体批量纯化工艺路线的构建,为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和纯化从实验室水平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4-05-01)

冯惠敏,曾德军,黄静宜[9](2003)在《赫胥黎的完全人教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赫胥黎关于完全人的教育理论 ,认为赫氏的完全人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从而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个体心灵上的融合。文章的最后分析了赫胥黎培养完全人的方法 ,这对于今天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飞,董军,黄强[10](2002)在《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导向治疗中,由于所用鼠源性抗体的分子量大、免疫原性强、半衰期长及反复应用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urine antibody,HAMA)反应等弊端,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部分小分子人源化抗体,由于亲和力较弱、产量低、制备费时和纯化费用高等原因,难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1994年,美国Abgenix和Genpham两公司报告了利用转基因小鼠制备完全人抗体,从而解决了人体不能被随意免疫这一人抗体制备研究的难题。此后完全人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所获人单克(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完全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多数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以RNA干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肿瘤靶向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单链抗体(ScFv)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治疗载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从自行建立的全人源性肝癌ScFv抗体库中筛选到了1株肝癌ScFv,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后得到了可溶性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ScFv蛋白,且通过检测发现其与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鱼精蛋白(protamine)[1-3]是一种富含阳离子的强碱性蛋白,结合DNA的能力强。有研究者应用鱼精蛋白截断体与阳离子脂质体和DN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功地提高了转染效率。而Survivin[4, 5]是近年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对凋亡有极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旨在该肝癌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和鱼精蛋白截短体(tP)重组的方法,构建以ScFv区作为靶向肿瘤部位的功能区、以tP作为效应功能区的ScFv/tP融合蛋白,并对该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以及研究;同时将ScFv/tP融合蛋白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特异性siRNA体外孵育形成复合物,检测该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研究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奠定理论基础,为开发依赖抗体介导的肝癌靶向药物建立研究平台。实验一:目的: ScFv/t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方法:设计携带相应酶切位点的ScFv引物,经PCR扩增;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与EcoRⅠ酶切pET28/ScFv,核酸电泳后回收ScFv;人工合成两条tP编码寡核苷酸序列,在其两端带上可以直接与经HindⅢ和XhoⅠ酶切的载体相连接的HindⅢ和XhoⅠ酶切位点的粘端序列。将两条tP缓慢退火后,与从质粒、用EcoRⅠ和XhoⅠ切下的ScFv一起连入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将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DE3)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trxB中诱导表达,利用HisTrap Ni-NTA螯合层析介质纯化所得蛋白,产物经SDS-PAGE鉴定。结果及结论:经酶切鉴定以及测序证实: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正确,成功构建了含有ScFv/tP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鉴定,所获得的ScFv/tP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大小一致,约42 kDa。实验二:目的: ScFv/tP融合蛋白的活性功能研究方法: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7701等检测ScFv/tP融合蛋白靶向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7701对ScFv/tP融合蛋白内吞效果;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结合活性;光学以及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ScFv/tP融合蛋白对siRNA的靶向传递情况。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提示ScFv/tP融合蛋白可内化进入人肝癌细胞HepG2,但不能内化进入人正常肝细胞7701;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提示ScFv/tP融合蛋白具有DNA结合活性;光学以及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ScFv/tP融合蛋白能够将siRNA靶向传递入人肝癌细胞HepG2,但不能传递入人正常肝细胞7701。结论:ScFv/tP融合蛋白能够被人肝癌细胞内化进入细胞内,而不能被人正常肝细胞所内化;ScFv/tP融合蛋白既具有肝癌特异的靶向性,又具有DNA结合活性;ScFv/tP融合蛋白能够将siRNA特异性的传递入人肝癌细胞,而不能传递入人正常肝细胞。实验叁:目的:携带Survivin特异性siRNA的ScFv/tP融合蛋白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iRNA与ScFv/tP融合蛋白最佳的转染比例;利用RT-PCR、REAL-PCR和Western-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利用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肝癌细胞内Survivin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的效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扫描及透射电镜定性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TUNEL染色法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MTT以及台盼兰拒染实验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PCR Array定量分析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iRNA后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裸鼠成瘤实验,测量不同处理组种植瘤的大小,在体内条件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体内实验检测裸鼠体内肝癌种植瘤细胞对ScFv/tP融合蛋白的内吞效果,采用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检测ScFv/tP融合蛋白转染Survivin-siRNA后对肝癌种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对种植瘤肝癌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抑制情况。结果:由ScFv/tP融合蛋白介导的Survivin-siRNA转染能够在体内以及体外降低Survivin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转染后能够在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裸鼠体内种植瘤细胞中诱导凋亡的发生。结论:ScFv/tP融合蛋白能够作为转染试剂成功地将siRNA等传递入人肝癌细胞中,影响肝癌的各种生物学活性,从而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以及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完全人论文参考文献

[1].范鸣.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完全人源化抗IL-17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J].药学进展.2012

[2].蔡磊.携带Survivin特异性siRNA的完全人源性肝癌单链抗体/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对肝癌凋亡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

[3].范鸣.完全人源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Golimumab[J].药学进展.2009

[4].缪若羽,李龙芸.完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Panitumumab[J].癌症进展.2007

[5].郭礼和,卢步峰.完全人源抗体转基因鼠研制[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6].李奕.荀子教育思想与“完全人”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伊夫.时代需要完全人——读黄明东博士新着《“完全人”教育观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

[8].郑大勇.完全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anti-HBsAgFab原核体系表达纯化工艺路线放大可行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9].冯惠敏,曾德军,黄静宜.赫胥黎的完全人教育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王飞,董军,黄强.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

标签:;  ;  ;  ;  ;  

完全人论文-范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