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层层积累性使汉字成为传承历史、见证历史、了解历史的纽带和窗口。汉字的创生不仅从深层的思维结构上建构和确立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而且从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规约作用。“汉字的精密灵巧与中国人的精密灵巧是一致的。”汉字是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重要的建构力量之一,汉字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精神理念和人文思想,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向度和形态特征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汉字作为汉民族思维和交流最重要的书面符号体系,成为视觉传达的重要载体。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汉字创造及运用的思维方式及魔方般组合的无序之序的诗性本质,成为探索中国现代设计的底蕴和形式构筑的基础。从汉字构造角度来分析“观物取象”观念,解析这一观念所折射出的思维意向。以多角度的观察方式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为主线,从视知觉、方法、意境、形态等方面立体的考察汉字“观物取象”的思想与设计的关系,从文化源头和深层来探寻促成中国现代设计呈现独特面貌的内在依据。研究观察方法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物象、为图形形象的学习提供捷径、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设计思维方法的梳理奠定基础。呼唤和探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最终达到回归本源的设计。从而引发审美心理的自觉性和延续性,以满足当代人对情感,文化,精神回归的需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摹仿说和“观物取象”说的文学观差异与学理融通[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观物取象”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13(21)
- [3].近现代时期“观物取象”内涵之转折[J]. 文学评论 2018(04)
- [4].观物取象 以心构象[J]. 美术界 2020(04)
- [5].“观物取象”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14(24)
- [6].基于“观物取象”看中国传统纹样——以蝙蝠纹为例[J]. 大众文艺 2018(17)
- [7].“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及美学史意义[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8].观物取象——盆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19(04)
- [9].观物取象:我国蒙古族电影意象审美巡礼[J]. 电影评介 2020(01)
- [10].浅论楚艺术之“周流”意识[J]. 名作欣赏 2016(02)
- [11].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物”与“象”的转变与发展[J]. 西部皮革 2019(06)
- [12].常世江作品[J]. 艺术市场 2018(01)
- [13].“观物取象”思想对室内设计的启示[J]. 中国包装工业 2013(14)
- [14].传统文化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1(08)
- [15].中和至美:中和美在设计中的运用[J]. 艺术探索 2009(04)
- [16].宋代山水画的审美意蕴[J]. 美术大观 2017(12)
- [17].画家入画[J]. 艺术市场 2019(08)
- [18].观物取象:艺术情怀的熔铸——兼论戏曲与其它传统艺术审美精神的共通性[J]. 戏曲艺术 2008(01)
- [19].浅论“书画同源”[J]. 大众文艺 2015(09)
- [20].论比喻的起源和结构[J]. 金田 2013(08)
- [21].中西视域下观物取象的“观”再认知[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9)
- [22].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取象说[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3)
- [23].论书法艺术之“观物取象”法[J].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3)
- [24].守住中国画的底线[J]. 艺术品鉴 2018(10)
- [25].禽类仿生造型在传统陶瓷中的应运[J]. 陶瓷研究 2020(02)
- [26].观物取象 以柔见长——宋代陶瓷器物语法特点与意境探微[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7)
- [27].几何纹样起源取象说之解惑[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3)
- [28].从模仿说与观物取象角度浅析江南民居建筑的空间内涵[J]. 明日风尚 2020(13)
- [29].在架上艺术中感悟力象[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5)
- [30].回文诗新解读——在古典哲学“阴阳”、“方圆”“、天人”视野下[J]. 名作欣赏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