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实验土壤(水作水稻、覆膜旱作和覆草旱作和裸露旱作四种不同水稻栽培方式下的土壤),通过2005-2007年两年的盆栽模拟田间条件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水稻和大麦土壤速效养分、作物生长、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旱作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阐明不同水稻覆盖方式对水稻和大麦的土壤肥力特征、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供解决方法,并为水稻旱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对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方式对水稻季土壤氮素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水作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各个时期都显著高于旱作处理;(2)不同覆盖方式对后作大麦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影响不大;在大麦的整个生育期,水作处理后茬大麦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最低,其中分蘖期裸露、覆膜和盖草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水作的高5.26%、4.23%和18.04%;(3)水稻土壤速效P的含量在各个采样时期均以水作处理最高,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差异;(4)在水稻-大麦的整个生育期,盖草处理的土壤速效K的含量均最高,水作处理的最低。2.水作处理有利用水稻的生长,2006年和2007年水稻的产量比旱作处理分别高26~47%和7~31%;且产量构成因素优于旱作处理,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旱作方式中盖草旱作水稻能够基本达到水作处理的产量;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茬大麦的生长,2005年和2006年大麦产量分别比WB高5~17%和12~29%;其产量构成也均优于水稻水作后茬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茬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3.水作水稻氮、磷、钾的累积量在各个时期均最高,其中氮累积量在收获期分别比盖草处理、覆膜处理和裸露处理的高22.59%、18.79%和42.48%;大麦整个生育期SMB的地上部氮累积量均最高,磷累积量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水稻生育后期各部位的氮累积量和氮素转移量均是水作处理最高,氮转移率则是盖草处理最高;大麦的氮转移量和转移率均是SMB最高,WB最低。水稻的氮肥生产效率(NPE)、氮素吸收效率(NUPE)和氮素利用效率(NUTE)均以水作处理最高,氮素收获指数(NHI)则是盖草处理最高;大麦的NPE、NUPE和NHI均是SMB处理最高,WB处理最低。4.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土培试验覆盖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水稻高;(2)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最低;(3)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综上所述,水稻旱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速效养分存在的形态和含量,从而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旱作条件下铵态氮处理提高了水稻的生物量、光合速率以及改变了钾的分配,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饮雨侍渴[J]. 参花(上) 2017(10)
- [2].保护性耕作地表覆盖方式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05)
- [3].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7)
- [4].不同覆盖方式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01)
- [5].覆盖方式和密度控制对檫树大田育苗的影响探讨[J]. 绿色科技 2019(03)
- [6].不同覆盖方式对开心果叶片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果业信息 2018(08)
- [7].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6)
- [8].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0(02)
- [9].防虫网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 [10].东台沿海大棚西瓜不同覆盖方式下温度与经济效益的探讨[J]. 蔬菜 2015(10)
- [11].RRU近天线端安装覆盖方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0(22)
- [12].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种植马铃薯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13)
- [13].黏性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19(22)
- [14].不同覆盖方式下的西瓜地养分对比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18)
- [15].不同覆盖方式鼠茅草养分吸收规律[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6].提高棉花地膜覆盖质量新技术[J]. 农村新技术 2012(06)
- [17].地表覆盖方式对辣椒水分利用效率、果实品质及氮素分布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1)
- [18].萃科的Wi—Fi革命[J]. 通讯世界 2008(06)
- [19].起垄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主要性状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3)
- [20].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7(05)
- [21].不同覆盖方式西瓜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率[J]. 北方园艺 2010(17)
- [22].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13(05)
- [23].保温材料和覆盖方式对设施内温度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3)
- [24].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热状况以及玉米产量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4)
- [25].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2)
- [26].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2)
- [27].某底板保温覆盖方式选择与效果实测分析[J]. 施工技术 2015(S1)
- [28].校园高话务区FDD-LTE覆盖方式分析[J]. 移动通信 2014(24)
- [29].萌芽展叶期枣树生理对不同覆盖方式及水分亏缺的响应[J]. 节水灌溉 2015(08)
- [30].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理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