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生理功能的《内经》文献研究

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生理功能的《内经》文献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现有的经络学说中对经脉的生理功能论述过于简单,只有经脉总体的功能,而对于每条经的功能较少论说,使学习者不能把握每条经脉的特定功能,从而影响了经络辨证方法的使用。相关文献显示,古代文献中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及其行气血、通阴阳的调节功能成为经络学说中最核心的问题。后代多重视经脉的循行、病候、腧穴及主治的研究,对于其生理功能的阐述较少。现代文献中较多的是对经络的整体研究,对于每条经的研究则不够详细,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选取肝胆二经,研究其生理功能。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表里相合,在内属络肝胆,联系脏腑、组织、器官众多。通过生成运行气血、调节气机升降,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本论文系统整理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相关经典文献,明确分析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气血多寡、病候及其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总结提炼出二经各自的生理功能,从而丰富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经脉的理论体系,完善经络辨证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经络学说,对于临床实践和科研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把经络的功能的研究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探讨其丰富的内涵,从而尝试一种新的经络功能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史料对比、归纳、推理、演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本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少阳和厥阴的内涵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周易》中的八卦、六爻等内容,研究少阳和厥阴的内涵。十二经脉在产生之初,就已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中医六经体系的形成,是在《易》的“三极六爻”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与《周易》的八卦、六爻、六十四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阴阳理论起源于《易》中的无极、太极。六爻与八卦中蕴涵着阴阳盛衰和阴阳的转化的原理,有三阴三阳消长之意。少阳位于六爻之三,是下卦之末,承接上卦为三阳之枢,为阳热消退阶段。少阳枢转阳气,具有向表向里两个趋向。厥阴位于六爻之上,为全卦之末,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未尽消,阳欲来复。阴极而阳生,阳极则阴生,其变化阴阳错杂,寒热交混。少阳八卦应为震卦一阳在下,升发阳气。厥阴应为巽卦,阴生于下,阳生于上,主血脉。《周易》圆道观对于经脉循环理论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内经》依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及功能把阴阳分为三阴、三阳。《灵枢经脉篇》把三阴三阳同五脏六腑及手足相配,产生了十二经脉。《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概念,不仅限于经脉为病,而是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本于经络而推及脏腑,实际上已将《内经》之三阴三阳的概念扩展了。《伤寒》六经辨证体系的建立,是对《内经》六经的新发展。第二部分:足少阳胆经的生理功能足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如同枢机主运转,主枢转表里阴阳之气机,通调脏腑之气机。足少阳经属胆络肝,可利胆气,疏泄胆汁;脾升胃降有赖少阳之转枢,升阳气助胃腐熟、助脾升清,助中焦运化。足少阳经别,上贯心,故胆经通心气,调神志。肝经与胆经彼此属络肝胆,共同疏泄精汁。少阳为一阳,乃阳气之初生,具有升发之性。相火发于命门,为生阳之气,寄于胆,游行于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又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少阳脉亦贯通三焦。相火经足少阳胆经敷布于三焦,进而游行周身上下。少阳经脉功能正常,则可发挥相火的温煦长养的作用,气机得以调畅。足少阳经脉循行经过全身多处关节,故胆经具有疏筋利节的功能。手足少阳经在头部相连接,二经共同化气行水,畅达三焦。第三部分:足厥阴肝经的生理功能足厥阴肝主疏泄,肝经可以调节一身气机,使之生发、舒展、条达。可以助肝疏泄;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肝经上注肺调宗气,司气机升降;斡旋中焦气机。肝藏血,肝血的正常发挥作用,离不开肝经的调血功能。因此,肝经有调节血液的运行,有摄血和活血之功。足厥阴经脉过阴器,可以疏通水液,畅三焦之水道。厥阴经可散真气于脏腑,疏调脾胃,以助化源;心与肝经络相连,肝经贯心生发心血;通肾脉滋生肾精。肝主筋,筋的功能正常需要肝血的濡养。肝经散精于筋膜。厥阴之脉,络阴器,故肝脏所藏之血可以通过经脉濡养宗筋。肝经与冲任督带脉交会系胞宫,故肝气的条达、肝血的充足,可以使冲任气血调和,全身气机调畅,精气疏泄,宗筋荣养,可以调节女性月经胎产、男子精泻生育,从而实现对生殖机能调节。结论:六爻与八卦中蕴涵着阴阳盛衰和阴阳的转化之意,少阳与厥阴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丰富的内涵,蕴含阴阳消长之意,少阳具有枢转阳气于表里,自下而上升发阳气的作用。厥阴则阴极阳生,阴阳错杂,主血生筋。足少阳经主枢转表里阴阳之气机;通调脏腑之气机。可利胆气,疏泄胆汁;助中焦运化;通心气,调神志。肝经与胆经共同疏泄精汁。足少阳经升发阳气,敷布相火于三焦,疏利关节。足厥阴经调畅情志,注肺调宗气,斡旋中焦;摄血和活血;疏通水液。散真气于脏腑,疏调脾胃;贯心生发心血;通肾脉滋生肾精。散精于筋膜,濡养宗筋,调节生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经络理论的研究概况
  • 1 清代以前的经络理论的研究概况
  • 1.1 《内经》以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中的经络理论的内容
  • 1.2 《内经》中的经络理论
  • 1.2.1 循行与走向
  • 1.2.2 病候及治疗
  • 1.2.3 经脉的功能
  • 1.3 《内经》以后对经络理论的发展
  • 1.3.1 《难经》
  • 1.3.2 《伤寒论》
  • 1.3.3 《十四经发挥》
  • 1.3.4 《类经》
  • 1.3.5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 1.3.6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1.3.7 《奇经八脉考》
  • 1.3.8 其他经络理论
  • 2 近现代经络理论的研究概况
  • 2.1 对于经络实质的研究
  • 2.1.1 神经观
  • 2.1.2 生物物理观
  • 2.1.3 生物化学观
  • 2.1.4 信息集合论
  • 2.1.5 其他观点
  • 2.2 对于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
  • 2.3 哲学与经络相关的研究
  • 2.4 经络功能的文献研究
  • 2.4.1 经络整体功能研究
  • 2.4.2 肝胆经的所主病、病候、气血、穴位主治及功能研究
  • 正文
  • 第一部分 少阳和厥阴的哲学内涵
  • 1 从《易经》探讨少阳和厥阴的内涵
  • 1.1 《易》中的无极、太极图是中医阴阳学说的根源
  • 1.2 《易》中的八卦、六爻和六十四卦蕴含着阴阳盛衰消长之意
  • 1.3 从六爻八卦探讨少阳和厥阴的内涵
  • 1.4 中医六经体系的形成,是在《易》的"三极六爻"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的
  • 1.5 《周易》圆道理论对于经脉循环理论的影响
  • 2 《黄帝内经》中开始明确把一阳分为三阳,把一阴分为三阴
  • 2.1 《内经》依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及功能把阴阳分为三阴、三阳
  • 2.2 《灵枢·经脉篇》把三阴三阳同五脏六腑及手足相配,产生了十二经脉
  • 2.3 三阴三阳的排列顺序
  • 2.4 《内经》中使用三阴三阳反映四时六气阴阳盛衰的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 3 《伤寒论》中的六经与《周易》、《内经》的关系
  • 3.1 《周易》的"三极六爻"思想是《伤寒论》"三部六病"的渊源
  • 3.2 《伤寒》六经辨证体系的建立,是对《内经》六经的新发展
  • 第二部分 足少阳胆经的生理功能
  • 1 主枢机
  • 1.1 转枢表里阴阳之气机
  • 1.1.1 转枢表里阳气
  • 1.1.2 阴阳之枢
  • 1.2 通调脏腑之气机
  • 1.2.1 利胆气,疏泄胆汁
  • 1.2.2 助中焦运化
  • 1.2.3 通心气
  • 2 升发阳气
  • 2.1 少阳经气郁滞,胆气不能升发,胆气郁结
  • 2.2 火性上炎,胆气易上逆
  • 3 敷布相火、温煦长养
  • 3.1 相火的定义
  • 3.1.1 相火为阴火、元气之贼
  • 3.1.2 相火为生气之原
  • 3.2 足少阳胆经与相火的关系
  • 3.3 足少阳胆经敷布相火,温煦长养
  • 3 疏筋利节
  • 3.1 足少阳胆经疏筋利节
  • 3.2 少阳主筋和阳明主润宗筋的区别
  • 4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共同疏泄精汁助消化
  • 5 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共同化气行水,畅达三焦
  • 5.1 三焦的含义
  • 5.2 三焦的功能
  • 5.3 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共同化气行水,畅达三焦
  • 第三部分 足厥阴肝经的生理功能
  • 1 调理气、血、水液
  • 1.1 调畅气机
  • 1.1.1 调肝气
  • 1.1.2 调一身之气机
  • 1.2 疏调血液
  • 1.2.1 调节血的分布
  • 1.2.2 调节血的运行
  • 1.3 疏通水液
  • 1.3.1 肝经疏通水液
  • 1.3.2 与肾主水液的区别
  • 2 散真气于脏腑
  • 2.1 行散谷精,以助化源
  • 2.2 上贯心化生心血
  • 2.3 通肾脉滋生肾精
  • 3 荣养经筋
  • 3.1 散精于筋膜
  • 3.1.1 筋的含义及作用
  • 3.1.2 肝经散精于筋膜
  • 3.2 濡养宗筋
  • 3.2.1 宗筋的定义
  • 3.2.2 足厥阴肝经与宗筋的经脉联系
  • 3.2.3 足厥阴肝经濡养宗筋
  • 3.2.4 调节男性生殖功能
  • 4 交冲任系胞宫,调月经胎产
  • 4.1 调月经
  • 4.2 助胎产
  • 4.3 化生精血,以生天癸
  • 结论
  • 参考书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篇: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穴位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生理功能的《内经》文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