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善与恶的问题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主题之一,千百年来备受关注。20世纪文学中,善恶问题同样是作家们钟爱的主题。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向善的欲求,然而善存在的同时恶也成为了人类永恒的梦魇而无法摆脱。人为何会由善为恶?本文旨在探讨人由善为恶的一个原因,即善与恶的境遇性问题。道德判断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人们在道德问题判断时经常会产生基本归因错误,即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道德判断中善恶问题的境遇性角度入手,对20世纪英国小说中人由善为恶的道德主题做一简要探讨。在道德问题的探讨中把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及其变化纳入关注的视野,从人本身出发,多角度(自然,社会,他人)分析人在客观世界中面对各种真实道德境遇下的善恶问题,研究人由善为恶的三元向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之善恶的本质[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中国人应走出做人误区[J]. 中国西部 2010(Z9)
- [3].论权力的德性[J]. 探索 2010(02)
- [4].权力的善恶之辩——西方权力德性思想之镜像演进[J]. 太平洋学报 2010(12)
- [5].善恶之分[J]. 竞争力 2009(05)
- [6].心向善 行见善——新时期善恶观之我见[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06)
- [7].论权力的道德使命[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8].法家的人性观与法治[J]. 法制与社会 2012(33)
- [9].“善恶”视域下的文化教育导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2)
- [10].论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及其意义[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12)
- [11].普世价值:求同存异,同舟共济[J]. 炎黄春秋 2009(03)
- [12].中西方“人的道德本质”理论探讨之比较[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3].《蛙》中的“罪与赎罪”[J]. 青年文学家 2014(32)
- [14].竹葵村黎族祭祀与祖先崇拜探析[J]. 学理论 2010(33)
- [15].试论康德的人性与“原罪”学说[J]. 宗教学研究 2011(01)
- [16].王船山罪情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17].道德恶的本质分析研究[J]. 现代交际 2010(10)
- [18].性善?性恶?——读《孟子》有感[J]. 金田 2013(04)
- [19].人生至理 笔下波澜——读《石英人性文化随笔选》[J]. 当代人 2015(09)
- [20].儒家修身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浅析[J]. 道德与文明 2010(03)
- [21].论韩非的人性论及其现代启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2].气候问题的善恶追问[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 [23].去恶成性及其内在困境——张载的人性论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4].先秦儒家元典人性观解读[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2)
- [25].我国传统人性思想渊源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6)
- [26].论道家之“人性本善”思想[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