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表位论文-于永交

广谱表位论文-于永交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谱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IV-1,MPER,多抗原分支肽系统,诺如病毒P颗粒

广谱表位论文文献综述

于永交[1](2017)在《HIV-1 MPER表位免疫原的免疫原性研究及AAV8介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细胞的慢病毒,能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自从1983年发现HIV以来,研究人员从未停止对HIV的研究,但仍没有有效的疫苗上市。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都是基于HIV-1广谱中和抗体展开的疫苗研究。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以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为目标。选取识别HIV-1包膜蛋白gp41上高度保守的近膜外区(MPER)的10E8广谱中和抗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匙孔蓝蛋白(KLH)、多抗原分支肽系统(MAP)以及诺如病毒P颗粒(No V PP)为载体来增强10E8表位的免疫原性,尝试在体内诱导HIV-1 MPER特异性广谱中和抗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叁种不同载体制备的免疫原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都能够在豚鼠体内诱导产生较高的MPER特异性结合抗体。但非常遗憾的是,叁种免疫原诱导产生的广谱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却很微弱。回顾HIV-1疫苗的研发历史,旨在诱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研究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故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我们转换思路,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来介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长期表达。研究选用了针对HIV-1包膜蛋白gp41 MPER的10E8抗体和针对gp120的NIH45-46抗体进行表达。我们首先在细胞水平上确认了抗体表达的可行性与表达抗体的中和活性,随后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对Balb/c小鼠进行了免疫。免疫结果显示,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够在小鼠体内稳定表达HIV-1广谱中和抗体,并且抗体在体内的表达时间长达一年。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表明,免疫后小鼠的血清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此外,本研究首次尝试了表达不同抗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联用的免疫策略,该策略能够增强小鼠血清的中和能力。因此,这种联合免疫的策略可能是有潜力的HIV-1疫苗形式。第一部分:HIV-1 MPER表位免疫原的免疫原性研究自HIV-1发现以来,无数科研人员在研发HIV-1疫苗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而HIV-1精英控制者体内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为HIV-1疫苗的研发带来了希望。利用不同免疫原诱导机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免疫策略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10E8抗体,其识别位点为gp41 MPER上的一段序列,具有广谱性强,中和能力好,无自身反应性等特点。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不同免疫原在体内诱导产生类10E8样广谱中和抗体。由于10E8表位较短,免疫原性较差,在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了KLH,MAP,No V PP叁种不同的载体来提高10E8表位的免疫原性。No V PP是一种由24个P结构域组成的亚病毒纳米颗粒,P结构域表面有叁个环状结构域(loop1、loop2、loop3),适合外源表位的插入。我们将叁拷贝的10E8表位插入到loop2上,以及将单拷贝的10E8表位同时插入到loop1,2,3上,设计了两种以No V PP为载体的重组蛋白免疫原。因此,本论文共设计四种免疫原:10E8-KLH,10E8-MAP4,10E8-loop123 PP和10E8-3loop2 PP。我们对四种免疫原进行了性质表征后,利用豚鼠进行了免疫实验,以期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免疫原均能诱导豚鼠体内产生MPER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抗体效价可达1×104-5。值得一提的是,在诺如P结构域的叁个环上同时插入表位的10E8-loop123 PP与仅在loop2上插入表位的10E8-3loop2 PP相比,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然而遗憾的是,随后的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后的血清仅能产生微弱的中和能力,本研究未能利用四种免疫原诱导出有效的广谱中和抗体。由于HIV-1具有高度变异性等特点,以主动免疫的形式很难诱导机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需要转换思路,找到使体内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新策略。第二部分:AAV8介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表达的研究通过基因载体将目的片段导入到靶细胞并进行成功表达是基因治疗的目的。常用的基因载体包括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由于非病毒载体缺乏靶向性、转染效率较低等缺点,所以病毒性载体成为最常用的基因载体。常见的病毒性载体包括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其中由于腺相关病毒能够介导外源基因的长期表达,使其成为了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本论文选用在人类中具有较少预存免疫的稀有型8型腺相关病毒(AAV8)作为载体来介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表达。由于gp120上的CD4结合位点(CD4bs)和gp41的MPER在HIV-1感染T细胞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AAV8为载体对识别gp120上CD4bs的NIH45-46广谱中和抗体以及识别gp41 MPER的10E8广谱中和抗体进行表达。本研究分别利用CAG和CMV两种不同的启动子启动AAV8介导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表达。我们首先成功构建并包装纯化了四种重组腺相关病毒:CAG-10E8,CAG-NIH,CMV-10E8,CMV-NIH,并通过电泳和透射电镜对纯化后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纯度检测。随后,在细胞水平上检测了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抗体能够成功的进行表达,并具有中和活性。我们利用四种重组腺相关病毒对Balb/c小鼠进行了免疫,并首次尝试了不同重组腺相关病毒联合免疫的策略。我们通过ELISA对Balb/c小鼠血清中含有的10E8/NIH45-46抗体的浓度进行了确定。ELISA检测结果表明:四种重组腺相关病毒都能够很好的在小鼠体内介导广谱中和抗体的表达,抗体表达时间长达一年。联合免疫组的小鼠体内可以检测到两种抗体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以CAG为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的抗体浓度高于以CMV为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的抗体浓度。我们利用假病毒中和实验检测了表达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的抗体具有很好的中和活性,且中和活性与抗体表达的浓度呈正相关,联合免疫组血清的中和活性优于单独免疫组的血清中和活性。综上,我们成功的利用AAV8为载体,在小鼠体内介导表达了具有中和活性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并且抗体的表达时间长达一年。这可能是HIV-1疫苗研究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妍,曹子茜,许颖出,王甲业,李迪[2](2016)在《HIV-1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中和敏感表位及诱导中和抗体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HIV-1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表位特征及其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大量我国HIV-1感染者血浆对不同亚型HIV-1毒株的中和能力,分析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的一些表位特征;进一步研究广谱中和者HIV-1包膜的抗原性及针对广谱中和抗体表位的暴露情况;通过突变分析确定中和表型与表位序列差异性的关联,进而确定影响中和敏感性的病毒包膜关键位点;最终通过用包膜糖蛋白叁聚体免疫家兔,探讨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能力。结果:自HIV-1 CRF_07BC亚型广谱中和者分离的病毒包膜中,不但有已知的V1V2可变区广谱中和抗体表位(PG9/16及CD4bd)等,还有一些未经报道的新表位,存在于包膜V4区以及恒定区(C区);在同一感染者体内分离获得的病毒包膜表现出不同的中和敏感性;发现了广谱中和者包膜中有多个氨基酸单个位点影响包膜对已知广谱中和抗体(VRC01、HJ16、447-52D或4E10等)的中和敏感性;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均能诱导出高滴度的特异性结合抗体,但诱导中和抗体能力不同。结论:HIV-1 CRF_07BC病毒包膜中一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影响包膜对中和抗体的中和敏感性。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诱导中和抗体能力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易海粟,温坤,朱伟,陈静,车小燕[3](2015)在《登革病毒包膜EDⅢ蛋白广谱中和抗体识别表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登革病毒广谱中和抗体识别EDⅢ蛋白的表位特征。方法以对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具交叉中和保护作用的单抗为钓饵筛选噬菌体展示肽库,用ELISA鉴定与单抗结合的噬菌体克隆,提取阳性噬菌体克隆的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择阳性噬菌体克隆制备抗血清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抗原性。结果获得了与单抗2B11A35和2D73A7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克隆,并证实其模拟EDⅢ蛋白的构象性表位,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单抗2B11A35和2D73A7识别EDⅢ蛋白EF loop附近区域;用2B11A35筛选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所获抗血清可与登革1、3及4型EDⅢ蛋白及2型病毒感染细胞结合。结论发现了1个EDⅢ蛋白上保守的保护性构象表位,为登革热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组分。(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杨静[4](2014)在《HIV-1广谱中和抗体PGT135的结构和识别的抗原表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分为HIV-1与HIV-2。绝大多数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并且90%以上的HIV-1感染者会在10-12年内发展成为艾滋病。HIV-1极易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突变,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通过疫苗诱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是很困难的,因此设计保护性HIV-1疫苗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尽管抗病毒药物在治疗HIV-1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目前还没有疫苗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HIV-1感染。HIV-1自然感染过程中,会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近年来分离的VRC01类抗体、PT系列和PGT系列抗体能中和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大多数毒株,尤其是VRC01类抗体能中和90%以上的世界流行株。但HIV-1广谱中和抗体,在HIV-1感染后数月甚至1-2年后才会产生。HIV-1自然感染过中,广谱中和抗体产生相对比较滞后,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感染的HIV-1病毒。最近,人们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研究HIV-1广谱中和抗体与HIV-1膜蛋白gp120或者gp41复合物的结构,对HIV-1广谱中和抗体以及这些抗体所识别的HIV-1膜蛋白的保守性表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HIV-1广谱中和抗体以及这些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有助于HIV-1疫苗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表位进行HIV-1疫苗的免疫原设计,同时也可以将HIV-1广谱中和抗体用于被动免疫。本文选取HIV-1广谱中和抗体PGT135进行研究,对已有的PGT135抗体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在293T细胞中进行抗体的大量表达和纯化,对PGT135进行晶体结构解析;检测PGT135抗体对HIV-1假病毒中国流行株的中和敏感性;用酵母展示随机抗原片段库,筛选PGT135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用酵母展示抗原随机突变库,筛选PGT135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重要氨基酸位点,用假病毒中和抑制实验验证PGT135抗体所识别抗原表位中的关键性位点;表达PGT135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片段,通过筛选人类非免疫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ragments variablescFvs)酵母库,寻找与PGT135抗体类似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通过解析PGT135抗体的晶体结构,发现PGT135抗体比VRC01类抗体的重链有较长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H3),可能对这类抗体识别隐蔽的糖基化位点有一定的帮助;PGT135抗体对HIV-1中国流行株病毒大多数有中和抑制作用;用酵母展示抗原随机突变库,筛选出PGT135抗体的抗原表位在HIV-1膜蛋白gp120的V3loop区和V4loop区之间;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抗原随机突变库,筛选出PGT135抗体所识别的重要氨基酸位点。用假病毒中和抑制实验,验证了HIV-1膜蛋白上仅仅一个糖基化位点的改变,就可以改变抗体对HIV-1的中和敏感性。用昆虫细胞表达的PGT135识别的抗原表位,从人类未免疫的scFvs,筛选出对PGT135抗体表位的抗原片段有结合能力的抗体。对HIV-1广谱中和抗体PGT135晶体结构的解析以及它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研究,可以为HIV-1疫苗的设计提供帮助。可以将PGT135抗体所识别的表位用于设计HIV-1疫苗的免疫原,也可以将PGT135用于被动免疫中疫苗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4-05-01)

胡新韬,洪坤学,邵一鸣[5](2011)在《抗HIV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HIV疫苗研究的巨大障碍在于目前设计的包含Env蛋白或表位的疫苗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难于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近来的研究表明一些HIV-1感染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够中和多种病毒株,而新的表位作图技术对这些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的深入分析将对广谱中和抗体靶向的病毒表位提供新的线索。通过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研究获得的信息将促进新的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分离和潜在新表位的鉴定,为合理设计新的疫苗免疫原提供关键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1年05期)

张晓[6](2011)在《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scFv广谱中和抗体的制备、鉴定及保守中和表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近十年来,以H5N1型为代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肆虐全球,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损失,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致死病例,已有人传人禽流感病例的报道[5-6]。由于人体内没有针对禽流感病毒的抗体,特别是针对H5抗原的抗体,所以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已构成重大威胁。目前针对人间H5N1型禽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疫苗[10-11],但由于流感病毒不同毒株间存在抗原差异且变异频繁[12],使得新开发的疫苗往往滞后于疫情暴发[13]。二是化学药物,主要包括M2蛋白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但化学药物过量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和容易引起服用者精神异常等副作用[16-17]。作为疫苗和化学药物的有效补充,由抗体介导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措施已显现良好的效果,其应用前景得到专家的认同[18-19]。因此,研发人源化或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用于禽流感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scFv抗体,并对其保守中和表位进行分析,为H5N1型禽流感的防治提供一个候选抗体药物,也为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构建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取40位经H5N1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用人源特异性抗体引物扩增VH、Vκ、Vλ基因,再经过重迭PCR制备scFv基因;将scFv片段与pComb3XSS同时经SfiI酶切、连接后电转化入宿主菌E.coli XL1-Blue,加入辅助噬菌体VCSM13过夜培养,上清经PEG8000/NaCl沉淀,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2.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1亚基以A/Jiangsu/1/2007(H5N1)为模板,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反转录为cDNA,扩增HA1基因,酶切产物与重组质粒pFastBac连接筛选阳性重组质粒;阳性克隆进一步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子HAl-rBacmid转染Sf9细胞,待细胞病变后收集重组病毒液,经传代后制备高滴度病毒溶液并进一步感染Sf9细胞,72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和细胞沉淀,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HA1的表达,亲和柱纯化HA1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及质谱鉴定。3.HA1特异性scFv抗体的筛选及表达以纯化的重组H5N1型禽流感病毒HA1蛋白包被酶标板,加入扩增的抗体库孵育,依次进行叁轮“吸附一洗脱一扩增”富集筛选,从第叁轮筛选后得到的细菌集落中随机挑选单克隆,制备噬菌体抗体,并用phage-ELISA鉴定。阳性克隆经序列分析后,进行可溶性抗体表达、纯化和特异性鉴定。4.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scFv抗体的鉴定及中和表位分析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血凝抑制试验等对纯化的scFv抗体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应用噬菌体肽库,结合蛋白3D结构模型及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中和抗体与HA蛋白的结合表位。5.中和性scFv抗体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保护作用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10日龄鸡胚,分别进行鸡胚预防和治疗试验。鸡胚预防试验,首先给鸡胚注射25、50、75、100、200μg/kg scFv抗体,30min后再给鸡胚注射10LD50的病毒。鸡胚治疗试验,首先给鸡胚注射给10LD50的病毒,1h后,给鸡胚注射100、150、200、250、500μg/kg scFv抗体,观察各组鸡胚8d后的存活情况,计算各组抗体的保护率。研究结果1.构建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经2轮PCR扩增得到scFv基因片段约750bp,100次电转化后导入E.coli XL1-Blue中,构建了库容为6.0×108的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2.重组蛋白HAl的表达:将阳性重组质粒pFastBac-HA1双酶切后,含有pFastBac(4700bp)和HA1(1000bp)两个带;用M13通用引物对重组表达质粒HA1-rBacmid进行PCR鉴定,扩增的片段大小为3400bp,与预期相符;将HA1-rBacmid病毒种子液以10倍感染复数接种Sf9细胞,Western blot表明在培养上清和细胞沉淀中均有重组蛋白HA1的表达。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kD,即为HA1蛋白的大小。质谱鉴定结果证明表达的蛋白与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HA1蛋白的同源性最高。3.噬菌体抗体的筛选及可溶性抗体的表达:以纯化的HA1为抗原,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体,随机挑取的564个克隆经鉴定25个克隆能与HA1蛋白特异性结合;经测序分析,筛选出9株序列不同的scFv抗体,可溶性表达后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scFv抗体。4.scFv抗体中和活性的鉴定及序列分析:9株scFv抗体分别与100TCID50的6株不同clade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混合孵育后加入MDCK细胞中,3d后检测细胞病变,其中4株scFv抗体(3D1、3F5、4F5、6F9)可与6株病毒起中和反应,证明它们具有广谱的中和活性,中和反应浓度(IC50)从0.39-45μg/ml。4株scFv抗体与病毒株进行Western blot检测,6株病毒均能检测到70kD、43kD的2条带,分别为HA0及HA1蛋白的大小,证明scFv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在HA1亚基上;免疫荧光可见各株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有特异性红色荧光;4株scFv抗体分别与6株病毒孵育后均能引起鸡红细胞血凝抑制,血凝抑制活性HI与IC50成正相关,进一步证明scFv识别的结合位点在HA1亚基。测序显示4株scFv抗体HCDRs区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对其中的3株进行HRP标记并进行竞争ELISA检测,结果表明4株scFv抗体与重组HA1蛋白结合时存在相互竞争作用,从而证明它们结合的是HA1蛋白的同一表位。5.广谱中和活性scFv抗体保守中和表位的分析:4株scFv抗体混合液包被ELISA板进行噬菌体肽库的筛选,20个随机克隆中有18个含有共同的WLLP氨基酸序列,与6株病毒的HA序列第76-81位氨基酸WLLGNP相似,推测其可能是scFv抗体与HA蛋白的结合位点;利用蛋白结构软件预测scFv抗体的结合位点位于HA的E抗原区附近,WLLGNP也位于此区域;将WLLGNP突变为WRRGNP后重新转入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scFv抗体无法识别突变的HA1蛋白,进一步证明WLLGNP为4株scFv抗体的结合表位。6. scFv抗体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预防和治疗保护作用:预防试验结果表明,scFv抗体对禽源和人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保护率均可达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scFv抗体对禽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具有100%保护率,对人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也可产生62.5%的保护率。结论1.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库容量为6.0x108的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免疫型scFv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抗体奠定了基础;2.筛选获得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全人源scFv抗体4株,明确了保守的中和表位WLLGNP,为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3.中和活性scFv抗体对病毒感染的鸡胚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抗体的获得不仅为H5N1型禽流感的防治提供一个候选抗体药物,也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1)

刘北一,蒋小滔,罗海波,富宁[7](2009)在《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单克隆抗体3A8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抗广谱革兰氏阴性菌与LPS单克隆抗体3A8的识别表位,以获得来源于不同LPS的保守表位。方法:用广谱抗G-菌、LPS的单克隆抗体3A8为靶,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根据阳性保守序列合成短肽A2及A5,并与KLH载体交联,ELISA鉴定A2-KLH、A5-KLH与3A8单抗的结合。结果:随机挑选的33个噬菌体克隆中有15个可特异性与3A8结合,该结合可被LPS2630所抑制。根据阳性克隆DNA序列推导氨基酸序列,共有7种序列,均以疏水氨基酸为主,且包含保守序列Ser Pro Pro/Pro X Pro;选择所获阳性序列经设计与改造合成延长的两个环肽;经ELISA鉴定表明这些环肽可特异地与3A8结合。结论:得到可被3A8单抗特异性识别并含保守残基Ser Pro Pro/ProX Pro的阳性序列,据此合成的短肽可特异性结合3A8,提示该短肽可能模拟LPS共同表位的抗原性,有望成为疫苗候选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宋慧娟,罗文新,郑振华,陈瑛炜,陈毅歆[8](2008)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广谱中和表位模拟肽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5N1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广谱中和单抗8H5为基础,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及类病毒颗粒融合表达技术研究HA模拟表位。ELISA检测结果显示:筛选获得模拟HA表位的模拟肽123,进行类病毒颗粒融合蛋白表达后,仍具有与8H5单抗特异结合的能力。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说明,类病毒颗粒免疫小鼠后产生了能与HA交叉反应的抗体。禽流感病毒HA模拟表位的研究与性质的分析及类病毒颗粒融合蛋白的表达与活性分析、免疫原性分析,都为研制禽流感通用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魏旻希[9](2008)在《H5亚型禽流感病毒广谱治疗性单抗13D4中试工艺的建立,及其晶体培养与表位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疾病随着候鸟迁徙不断向各国传播,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引起了多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因此,对禽流感防治手段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中和单抗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一种很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基因突变频率高,尤其以血凝素(HA)基因为最,因此针对禽流感病毒的中和单抗中和谱较窄,往往只能中和少数遗传变异亚系的病毒,这就极大限制了这些中和单抗的应用。本实验室所制备的单抗13D4具有广谱中和活性,能有效中和41株不同遗传变异亚系的H5N1病毒代表株,在禽流感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实验摸索,建立了一套低成本,简便高效的13D4全抗体和F(ab)'_2的纯化制备方法,在中试规模生产中能够制备出符合国家检定标准的产品,纯度达到99%左右,得率为60%,为该抗体药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揭示13D4广谱中和活性的机制,本研究还进行了13D4 Fab片段晶体的培养。通过对13D4 Fab片段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制备出了能用于X射线晶体衍射的单晶。另外,本研究还通过分子模拟的方法,得到了抗体13D4 Fab片段以及A/Ck/HK/Yu22/02(H5N1)HA1的叁维结构,并通过Fab分子依次与已有晶体结构的3个H5亚型HA以及模拟的HA1分子进行对接,预测单抗13D4可能结合表位为:由13个Glu~(112),Lys~(113),Ile~(114),Pro~(118),Ser~(120),Ser~(121),Ser~(123),Lys~(161)t,Arg~(162),Ser~(163),Tyr~(164),Asn~(168),Lys~(255)不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构象表位。还利用分子对接结果分析H5亚型禽流感的广谱中和表位和,综合单个Fab分子与4个HA分子的对接结果用于寻找该单抗识别的HA抗原表位,用于寻找与抗原良好契合的多肽结构。13D4 Fab片段上可能用于治疗禽流感的多肽片段为Gln~(27)-Thr~(28)-Ser~(31)-Gly~(31)-Leu~(52)-Gly~(54)-Ser~(55)-Asn~(57)-Thr~(100)-Thr~(101)-Ala~(102)-Val~(103)。(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8-01)

李学仁,陈红,王文,邓瑶,齐香荣[10](2008)在《叁个HIV-1广谱中和表位与HBV S抗原融合表达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HIV-1交叉中和表位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使用PCR克隆技术将HIV-1叁个具有一定广谱中和活性的线性抗原表位ELDKWA(简称2F5)、NWFDIT(简称4E10)和GPGRAFY(简称447-52D)基因分别融合到HBV S基因的3'末端,构建了分别表达这叁种融合基因的天坛株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VJ1175S-2F5、RVJ1175S-4E10和RVJ1175S-447-52D,使用这叁种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经分离纯化制备了叁种相应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S-2F5、PS-4E10和PS-447-52D,对重组痘苗病毒和亚单位疫苗中叁种融合抗原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PCR和测序结果表明,叁种融合基因序列正确重组到痘苗病毒TK区,HBsAg的ELISA检测表明叁种融合蛋白有效表达并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叁种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均含分子量为23kD和27kD两种典型HBsAg条带,Western blot证明这两个条带均能与HBsAg抗体反应,并分别能与叁种表位相应的HIV-1单抗2F5、4E10和447-52D反应。小鼠免疫结果显示,叁种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叁种蛋白亚单位疫苗均能诱发较高水平的HBsAg抗体和相应HIV-1交叉中和表位抗体,蛋白亚单位疫苗诱生的这两类抗体均明显高于对应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叁种表位抗体的中和活性和通过不同类型疫苗联合免疫进一步增强其免疫效果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广谱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探讨HIV-1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表位特征及其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大量我国HIV-1感染者血浆对不同亚型HIV-1毒株的中和能力,分析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的一些表位特征;进一步研究广谱中和者HIV-1包膜的抗原性及针对广谱中和抗体表位的暴露情况;通过突变分析确定中和表型与表位序列差异性的关联,进而确定影响中和敏感性的病毒包膜关键位点;最终通过用包膜糖蛋白叁聚体免疫家兔,探讨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能力。结果:自HIV-1 CRF_07BC亚型广谱中和者分离的病毒包膜中,不但有已知的V1V2可变区广谱中和抗体表位(PG9/16及CD4bd)等,还有一些未经报道的新表位,存在于包膜V4区以及恒定区(C区);在同一感染者体内分离获得的病毒包膜表现出不同的中和敏感性;发现了广谱中和者包膜中有多个氨基酸单个位点影响包膜对已知广谱中和抗体(VRC01、HJ16、447-52D或4E10等)的中和敏感性;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均能诱导出高滴度的特异性结合抗体,但诱导中和抗体能力不同。结论:HIV-1 CRF_07BC病毒包膜中一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影响包膜对中和抗体的中和敏感性。中和敏感和中和抵抗包膜诱导中和抗体能力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谱表位论文参考文献

[1].于永交.HIV-1MPER表位免疫原的免疫原性研究及AAV8介导HIV-1广谱中和抗体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李妍,曹子茜,许颖出,王甲业,李迪.HIV-1广谱中和者病毒包膜中和敏感表位及诱导中和抗体能力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3].易海粟,温坤,朱伟,陈静,车小燕.登革病毒包膜EDⅢ蛋白广谱中和抗体识别表位鉴定[J].免疫学杂志.2015

[4].杨静.HIV-1广谱中和抗体PGT135的结构和识别的抗原表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5].胡新韬,洪坤学,邵一鸣.抗HIV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1

[6].张晓.全人源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scFv广谱中和抗体的制备、鉴定及保守中和表位的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1

[7].刘北一,蒋小滔,罗海波,富宁.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单克隆抗体3A8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

[8].宋慧娟,罗文新,郑振华,陈瑛炜,陈毅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广谱中和表位模拟肽的筛选与鉴定[J].病毒学报.2008

[9].魏旻希.H5亚型禽流感病毒广谱治疗性单抗13D4中试工艺的建立,及其晶体培养与表位预测[D].厦门大学.2008

[10].李学仁,陈红,王文,邓瑶,齐香荣.叁个HIV-1广谱中和表位与HBVS抗原融合表达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应答[J].病毒学报.2008

标签:;  ;  ;  ;  

广谱表位论文-于永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