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银行体系在日常金融危机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对于那些银行主导型国家而言,银行危机被称为狭义的金融危机。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都经历过严重的银行业困境,这个数量几乎占到了IMF参与国的四分之三。历次金融危机的进程表明,在经济社会转型与开放并存的时期,单个银行的各类风险相互交织、传染、膨胀;最终可能累积成为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突变为危机集中爆发,演绎出几百年金融史上一幕幕悲壮场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次次巨大冲击。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制度的全面变迁导致金融风险的种类、性质、分布及传导机制频繁变动,而现有风险监管指标更加侧重于银行业的微观风险,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本文从个体银行风险触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金融安全网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变迁三个层次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考察,并构建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分析模型,以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微观风险触发与个体银行失败、个体银行银行失败与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理;本文还挖掘60个国家24年1440个样本点的相关数据,运用Panel Logit模型对不同开放程度、不同金融发展程度国家的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考察我国金融制度的特殊性,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次上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评估及其防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章将银行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安全视野下,研究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理论背景及未来动态,得出全球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一般规律与未来发展动态,搭建银行系统性宏微观联通机制的分析框架与逻辑结构。相比传统银行危机研究范式,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更侧重于银行体系风险生成的微观基础与动态连续性。本文重点分析外部冲击是如何作用于微观银行主体导致银行失败?银行失败是如何通过传染引致整个系统的功能性失败?在金融安全的研究视野下,本文提出系统性风险是构成联结个体风险与金融安全的枢纽,强调风险、个体银行失败与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逻辑。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源于对现实风险事件的挖掘与解释,因此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演化也为我们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金融体系规模的急剧膨胀与金融体制的日益复杂使得其关联程度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被不断纳入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框架中;二是金融整合构成了当代银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金融整合必然带来银行业运营的集中化、规模化与国际化,这又构成了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三是在信息化的全球时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渠道可能发生了改变,银行系统性风险更难以被预测和管理;四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更多从个体银行挤兑转向于批发层次出现的问题。第二章为全文的理论基石,重点对系统性风险的生成进行理论探讨。本文从个体银行风险触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政府管制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变迁三个层次研究系统性风险,重点考察个体银行风险生成、个体银行失败与系统性风险生成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借用Diamond和Raja(n2005)模型,将存款者预期、银行间市场与政府担保行为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性风险流动性冲击模型。在同质化的假设前提下,即所有的银行对一个特定的冲击具有同样的风险暴露,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总量是诱发银行挤兑进而破产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相同冲击导致银行发生失败的可能性却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引入风险偏好来刻画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风险暴露程度差异,引入风险承受能力刻画银行面临同等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差异,由此得出特定冲击下个体银行失败的一般规律。冲击的范围、概率与频度决定了银行同时失败的概率,基于银行同时失败的概率,可以将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分为共同冲击模型与传染模型。共同冲击的类型可以概括为宏观经济波动、总体冲击与信贷膨胀、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风险的传染受银行间市场结构、信息的完备程度、银行体系的关联程度、同质性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的核心。Diamond和Rajan(2005)模型从流动性短缺的角度探讨了个体银行失败的原因与银行体系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三个层次出发,将存款者预期、银行间市场行为、政府担保引入模型,将个体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与银行体系流动性危机相结合,研究不同主体效用函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进而构建从个体银行风险触发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一般分析框架。第三章研究开放条件下金融机构运营环境、金融制度结构及银行业运营模式的变化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的影响。与封闭环境相比,开放条件下的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的特殊性在于触发风险的因素、影响传染的渠道及政府的救助活动等方面有所差异。本章延续上章的分析逻辑,从开放条件下银行运营环境的变迁入手,在全球金融体系结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国际传染三个层次上揭示出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一般规律。从微观风险的触发机制来讲,金融自由化带来金融资产的急剧膨胀,利率、汇率价格开始剧烈波动,全球流动性失衡带来的资本流动突然转向导致银行经营环境面临更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发展促使间接融资体系竞争压力加大,迫使银行改变其融资结构并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偏好,银行的融资结构与投资渠道更加依赖于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从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机制来讲,银行与金融市场相互关联程度进一步加强,风险更易在全球范围及整个金融体系之家进行传染与分担,这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扩大了银行风险传染的源泉、规模与速度,本文尤其强调同质性与流动性紧缺程度在其中的作用。从银行体系风险的分担来看,开放条件下央行干预能力减弱而IMF等国际组织又不能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加速了风险在国际间的传染。第四章运用Panel Logit模型对对不同开放程度、不同金融发展程度国家的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系统性风险很难有一个精准的测度方法与模型,现有对系统性风险测度的研究被分为预警机制、影响因素、总量测度、传染测试、仿真模拟与压力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对各类模型的数据结构、制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来说,关键在于控制不同情境下论证银行系统风险的生成机制差异。本文与他人研究的差异在于,很好地挖掘出了政府治理指数、金融开放度量指数、金融自由化指数,选取全球60个国家24年的大样本数据运用Panel Logit模型分析得出以下有益结论:(1)我们分别依据金融开放度与金融发展程度两个指标将样本分成两组,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得出两组样本存在显著差异;(2)金融开放程度较低国家,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实质利率、国内授信成长率的影响;金融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受人均GDP、经常账户变动率、实质利率、实质GDP成长率、金融自由化虚拟变量、金融市场结构、银行储备/银行资产、M2/外汇储备的影响;(3)金融不发达国家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实质利率、实质GDP成长率、金融自由化虚拟变量、国内授信成长率的影响;金融发达国家受实质GDP成长率、金融自由化虚拟变量、国内授信成长率的影响、银行持有国外净资产/外汇储备的影响;(4)在所有的变量中,政府治理指数的改善均显著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生成的概率,GDP与国内授信成长率也几乎在所有的方程中都显著发挥作用。第五章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研究我国系统性风险生成的特殊性、影响因素及其爆发的可能性。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特殊性在于渐进式改革导致的银行风险过度集中与政府的隐性担保,银行体系的崩溃最终取决于政府信用的崩溃、经济的大幅衰退及储蓄存款的大幅下降。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不是表现为大规模银行的倒闭,而是表现为银行经营效率低下导致的金融经济困境。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生成与传染的特殊机制,本文发现: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的风险状况得到一定程度好转,然而某些风险还是处于潜伏的状态,经济大幅衰退、净出口大幅降低、资金流动突然逆转、投资过度集中与房地产泡沫崩溃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银行风险的急剧放大与显性化,而银行的同质性、资本关联与金融脆弱性可能会导致风险在体系内的进一步传染,最终生成严重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甚至于触发整个银行业的危机。另外,经济的急剧转型与金融的持续开放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从制度根源来看,双重预算软约束及其引发的政府隐性担保成为影响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状况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着重强调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与预算软约束的关系及政府隐性担保的可持续性问题。在实证方面,本章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微观机制合成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指数,并参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与影响因素,为构造微观基础、传染特征、触发机制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指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章是论文的基本结论与展望。在经济转型与金融国际化的双重约束下,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防范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我们应从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染的机制入手,打造金融安全网,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发展多元融资体系,提升银行机构的竞争力,以有效防范与控制银行系统性风险。我们应将银行微观风险管理办法同监管部门的宏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微观风险监控、宏观经济总量指标预警、传染模型测度三位一体的系统性风险测度框架。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全文从个体银行风险触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金融安全网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变迁三个层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在借鉴Diamond和Rajan(2005)的流动性冲击模型的基础上,将存款者预期、银行间市场行为、政府担保引入模型中,将个体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与银行体系流动性危机结合起来,研究不同主体效用函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进而构建从个体银行风险触发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一般分析框架。第二,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发展程度国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的差异。本文很好地挖掘出政府治理指数、金融开放度量指数、金融自由化指数等指标,并选取全球60个国家24年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分组控制研究,论证了不同开放程度与不同金融发展程度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差异,具体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有变量中,政府治理指标的稳健性最强,在任何一组方程(包括各分组)中都显著地减轻了银行系统性的发生。而是否实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均无显著影响。(2)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实质利率的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导致一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而人均GDP、实质GDP成长率、金融市场结构的改善、政府治理环境的改善、国内授信成长率都会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下降。而银行储备资产占比的提高更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储备资产的增加一般是银行主动收缩流动性的结果,其原因要么经济可能处于衰退周期要么政府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这两者都有可能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3)高开放程度国家中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人均GDP、经常账户变动率、实质利率实质GDP成长率、金融虚拟化、政府治理指数、银行储备/银行资产、M2/外汇储备的影响;低开放程度的国家中,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政府治理指数与国内授信成长率的影响。(4)在封闭国家实施自由化不会对一国系统性风险带来显著影响,但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自由化往往会带来较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融资依赖程度的降低与政府治理的改进都能有效抵御系统性风险,但在金融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金融市场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金融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金融自由化实施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均无显著关系。(5)金融不发达国家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受到较多的因素的制约,金融发达国家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主要受实质GDP增长速度的影响,并能通过自身经济金融的发展来有效克服通货膨胀率与实质利率提高带来的不利冲击。金融发达国家系统性风险生成更易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银行持有国外净资产/外汇储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高。第三,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微观基础与制度根源出发,得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政府担保的可信度。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微观机制合成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指数,并参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与影响因素,为我国系统性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提供了一框架性的初步设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开放提速助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J]. 求知 2020(01)
- [2].金融开放提速 助力实体经济[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12)
- [3].中国金融开放新高地[J]. 中国外汇 2019(20)
- [4].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蓄势待发[J]. 中国外资 2020(05)
- [5].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重磅金融开放创新措施出炉[J]. 天津经济 2020(05)
- [6].金融开放是否加剧了雾霾污染[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3)
- [7].中国金融开放新阶段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J]. 新视野 2019(01)
- [8].关于举办“金融开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启事[J]. 管理世界 2019(02)
- [9].金融开放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8)
- [10].金融开放40年:进程、成就与中国经验[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9(03)
- [11].制度质量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空间差异和收敛性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9(05)
- [12].金融开放水平、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8)
- [13].金融开放的时、度、势[J].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5)
- [14].金融开放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9(04)
- [15].先行示范区为金融开放再添动力[J]. 中国经济周刊 2019(16)
- [16].上海自贸区对标金融开放高标准进阶研究[J]. 海南金融 2018(01)
- [17].赵庆明:金融开放与金融强国之我见[J]. 银行家 2018(02)
- [18].推进金融开放的应有之义[J]. 金融博览(财富) 2018(05)
- [19].金融开放促进经济转型的价值研究[J]. 中国商论 2018(17)
- [20].金融开放的界定与测度[J]. 现代商业 2018(15)
- [21].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互动性[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04)
- [22].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互动性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0)
- [23].国外金融开放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 西部金融 2018(07)
- [24].新一轮金融开放下完善金融监管的建议[J]. 农村金融研究 2018(10)
- [25].金融开放中的风险防范——国外经验及对我国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启示[J]. 中国保险 2016(03)
- [26].金融开放需要“双支柱宏观政策”的支持[J]. 中国周刊 2019(12)
- [27].金融危机语境下的金融开放及其金融法制[J]. 商事法论集 2010(Z1)
- [28].金融开放引领资产管理迈进新时代[J]. 现代金融导刊 2020(09)
- [29].金融开放新年站上新起点[J]. 经济 2020(01)
- [30].金融开放:从我国金融体系特征出发[J]. 开放导报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