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255
摘要:目的探究Barton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临床中作用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6收入45例Barton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使用手术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3个月、6个月情况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低于随访6个月10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Barton骨折行手法复位并予以小夹板外固定,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Barton骨折;恢复情况
Barton骨折是属于临床上骨科中最为常见一类关节内损伤,主要是一类腕半脱位伴随着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1]。现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腕向背侧脱位,骨折块主要位于背侧,并向背侧移动,一类为腕向掌侧脱位,骨折块主要位于掌侧,并逐渐向掌侧移动。当今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发展,导致临床上老年患者数量在逐渐增多,老年患者大多存在骨质疏松现象,更易造成损伤发生[2]。本院骨科对45例Barton骨折患者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6收入45例Barton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以及专业医师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治疗依从性好,能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无精神异常、精神疾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51~79岁,平均(64.5±3.4)岁,其中Barton骨折掌侧型骨折28例,背侧17例,左手20例,右手25例。致伤原因:摔伤32例,车祸伤13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合并存在桡腕关节关节脱位。
1.2方法
对患者局部使用麻醉或不使用麻醉,患者取端坐位,并让患侧肩膀轻度外展,使肘关节屈曲,并使前臂旋前,手掌向下,工作人员将患者拇指以及其余四肢进行扶持,另一工作人员紧握患者前臂上端,两工作人员行对抗牵引,时间约为2~3min,手术者位于患者患肢外侧位置,并使用双手环握前臂下段位置,使用双手拇指由向远推挤骨块进行复位,手术患者如存在骨擦感,并使桡骨骨皮质平整,使其外观恢复正常。在嘱咐远端助手将患者腕关节轻轻掌屈、背伸以及尺偏,以促进关节面平整,最后持续进行牵引,并轻度进行掌屈,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掌屈尺偏位。背侧患者予以卧位,前臂旋后并将掌心向上,两助手同时向上对抗牵引,手术者使用双侧拇指将移位骨折块向掌侧以及远侧推挤进行复位,同时嘱咐远端助手轻拉腕关节,并使关节面平整,最后在持续牵引之下,使用小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前臂旋前位。术后进行拍片,观察患者复位情况。
术后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观察关节是否复位,术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并主动进行相关指关节伸屈,防止指间关节出现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症状出现,并注意活动肩关节,防止患者出现肩关节炎症。注意夹板松紧度,并定期进行X线复查,防止骨折位置移位。使患者腕关节处于休息位,时间为2周,固定时间时间为4~6周。随访时间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为显效[3]: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与常人无明显差异;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关节活动度与常人有差异;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个时间段治疗有效率比较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低于随访6个月10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个时间段治疗有效率比较(n=45,例)
3讨论
对于临床上Barton骨折患者来说,其临床上治疗方式多种,其主要目的是将关节面完整性进行恢复,同时使桡骨长度呈现正常生理角度。复位时并严格要求关节面关节平整,否则会影响到日后患者腕关节功能[4]。如临床上固定不当,极易出现再次移位情况发生。患者出现Barton骨折,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掌着地之后,使腕部过度进行背伸,而导致前臂旋前,外力通过头骨以及月骨作用于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患者则会出现骨折现象发生,骨折块并随着腕关节活动向掌侧脱位。背侧Barton骨折主要是由于手背侧在手背着地之后导致背侧缘形成骨折,并伴随着腕关节向背侧脱位[5]。
本文研究表明,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低于随访6个月10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使用手法复位并予以夹板进行固定,是属于临床上最为常用手法之一,对存在Barton骨折患者使用手法复位并予以小夹板进行固定,是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一类复位手法,使用此种治疗方式,可以使Barton骨折患者在行掌屈位时,可以随着固定压力越大,而使角度越大,也会伴随着角度变小而使固定角度变小。临床上使用手法复位并予以患者小夹板固定处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固定松紧度进行相应调整,能有效减少组织水肿情况发生,为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研究表明,对Barton骨折患者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减少为患者带来伤害。
参考文献:
[1]劳永锵,黎清斌,王明爽等.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高龄Barton骨折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4):303-307.
[2]任伟亮,朱艳风,韩昆等.骨愈复原汤联合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9):2098-2100.
[3]赵崇智,徐志强,侯军杰等.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7):2591-2594.
[4]桂光明,曹波,张惠等.石膏托和小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复位后短期位置丢失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6,28(4):19-21,24.
[5]邢鸿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