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传体记忆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自我与记忆的交叉领域。它是一种长时记忆,存储着与个体密切相关的图式,既包含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自我图式),也包含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的认识(社会图式)。自我图式和社会图式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习得的,是在外界信息与已有记忆之间进行主动建构的结果。社会互动和建构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强调话语的建构性,认为心理现象既不存在于个体内部,也不简单地存在于外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人际关系的结果,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无论自我建构(信息加工建构)还是社会建构,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其他人交互作用的建构。对于一种特定现象,它首先是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是通过话语来建构意义的,如自传体记忆的概念,如提取自传体记忆内容与他人分享时的叙事或情境故事的讲述。其次,当个体出现心理问题时,他可以借助话语来寻找意义,进而建构合理的关系。建构主义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建构主义强调了心理现象的文化相对性,促进了心理学对文化历史因素的关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本土化运动。跨文化研究在包括自传体记忆在内的各种心理现象领域都有所表现。虽然建构主义各种取向的具体观点不尽相同,但实际上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是统一的整体,个体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接受各种外界信息,既包含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态度,建构后形成自我图式;也包括社会文化对自己的规范信息,建构后形成社会图式。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都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此外还要实现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自我建构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建构有助于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感、告知或教育他人。社会建构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尤其是文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变换地域、国家,从而经历文化的变迁,适应当前的文化而减少过去文化的影响,经历跨文化的社会建构。这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建构过程,在新的社会和文化中学习语言,建构话语,习得对应的社会图式,进而实现人际互动。本文以作为当代心理学主流思潮之一的社会建构论为背景,以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及其成就为立足点,密切跟踪作为当代心理学前沿的自传体记忆研究成果,系统考察自传体记忆及其心理学研究,从而为自传体记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野。论文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依循如下逻辑线索:第一章概要讨论作为论文研究工作之基础的若干关键主题,包括自传体记忆、建构、图式等,并考察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阐明论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系统考察文中涉及的主体内容的相关研究,包括自我、记忆和自传体记忆。这类研究是非常多的,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作者本人在有关问题上进行了“建构”。文中涉及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自我、记忆和自传体记忆,首先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接着阐述与自传体记忆相关的自我理论,包括主客维度、时间维度等方面的自我解释;然后阐述和自传体记忆相关的记忆理论,在记忆领域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Ebbinghaus和Bartlett,前者对记忆的传统研究有重大影响,后者则在批判前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记忆理论,提出了自传体记忆和建构的思想;最后重点分析自传体记忆,从建构主义视角予以说明。第三章从个体的生物身份出发,在认知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解释自传体记忆如何进行自我建构,包括信息加工过程的建构,如何在编码、提取过程中建立自我图式与外界信息之间的有效联系,自传体记忆和自我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第四章从个体的社会身份出发,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解释自传体记忆如何完成社会建构,包括社会背景下的信息加工建构、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时影响建构的因素,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社会建构的意义。第五章在对论文研究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加以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建构主义对自传体记忆研究的基础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