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单酯论文-黄娣,姜霆,王文娟,余定华

柠檬酸单酯论文-黄娣,姜霆,王文娟,余定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柠檬酸单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凝胶因子,柠檬酸单酯,生物相容性,热力学参数

柠檬酸单酯论文文献综述

黄娣,姜霆,王文娟,余定华[1](2018)在《新型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单酯的溶液性能研究及其在凝胶油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胶油不仅在功能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药物制剂、化妆品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两种柠檬酸单酯,并对其作为凝胶因子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以及动态光散射仪等方法对两种柠檬酸酯的溶液聚集行为和胶束形成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下,柠檬酸月桂醇单酯和柠檬酸异癸醇单酯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3.30mmol/L和6.40 mmol/L。同时,研究了离子强度对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不仅影响胶束聚集数,而且使得柠檬酸异癸醇单酯的胶束尺寸降低约100 nm,柠檬酸月桂醇单酯的胶束尺寸降低约200 nm。凝胶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凝胶浓度为7%,溶胶-凝胶转变温度为45~53℃之间,两种柠檬酸酯均能与植物油形成凝胶。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柠檬酸酯在浓度为200mg/L时对微生物生长没有显着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倪庆婷,汪雨,傅瑜,张国华,王雅珍[2](2017)在《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柠檬酸酐中间体,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取柠檬酸单酯,之后用氢氧化钠调pH,制得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采用红外光谱对柠檬酸酐和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实验考察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物料配比等工艺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并对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泡沫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h,柠檬酸酐与八氟戊醇的摩尔比为1.0:1.2,酯化率为88.4%,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金柱,张军,周媛,杨秀全[3](2016)在《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水溶液表面张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wilhelmy吊片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分别测定了烷烃链碳原子数为8,10,12的叁种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及动态表面张力。考察了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AG-EC)的烷烃链长和浓度、温度、氯化钠对其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G-EC12、AG-EC10及AG-EC08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226,1.038,5.104 mmol/L,叁种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在其各自的水溶液中均显示出表面活性。随着疏水碳链长由8增长至12,叁种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的动态表面活性升高。同一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随着浓度增大,其动态表面张力参数n、t*减小,且R1/2增大,动态表面活性增大。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25~45℃)或无机电解质Na Cl浓度增加至0.6 mol/L,动态表面活性均升高。(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白亮,杨秀全,张军,周媛[4](2014)在《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间接酯化法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先合成柠檬酸酐,再与醇醚糖苷(含有过量未反应的脂肪醇醚)以摩尔比为1∶1,90℃下反应2 h合成了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醇醚糖苷转化率高达96%以上),再用NaOH溶液将其中和制得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MAEG-EC-X-N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醇醚糖苷原料中醇醚含量的增加,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cmc值、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逐渐减小,而γcmc变化不明显;NaCl对MAEG-EC-70-Na与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CAO(氧化胺)分别按一定比例复配后体系的黏度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4年08期)

王伟[5](2013)在《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4)]-β-环糊精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头孢类抗生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手性药物分离分析的需求使得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具有意义。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分离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对映体。考察手性流动相配比、酸度、手性添加剂浓度等对分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手性拆分的机理。本论文主要内容有:1.通过类比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对映体方法及手段,论文对近十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手性添加剂种类及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和研究背景作了简要综述。2.将课题组制备的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新型流动相添加剂应用于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该流动相添加剂是曾用于模拟酶催化或抑制领域的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4)]-β-环糊精(简称β-CD-B2),将其首次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手性拆分领域。β-CD-B2衍生物制备简单,较大程度的改善了β-环糊精的溶解性和立体选择性,对β-CD的改进使得其在水溶液中溶解性大幅度提高;其羟基官能团被多个羧基取代,使其与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包结性更好,立体选择性更专一;同时侧链也加成上羰基使得整个β-CD-B2衍生物酸性和极性增大,适合于含有氨基的碱性手性药物对映体拆分;羧基的多取代使得此衍生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位点更丰富,如氢键作用和π-π共轭作用;β-CD-B2作为新型流动相添加剂在水中溶解成有机弱酸溶液,加入有机弱碱类溶液叁乙胺可形成稳定缓冲体系,无需因另加缓冲盐溶液控制酸度而给分离带来不便。为明确β-CD-B2这种新型流动相添加剂的结构,探讨其与药物对映体相互作用的拆分机理,同时验证目标产物的制备,对其进行了UV图谱、FTIR图谱、XRD图谱和NMR-13C图谱的综合分析。3.将新型手性流动相添加剂β-CD-B2应用于HPLC中分离头孢菌素手性药物。首先,通过结晶实验探究β-CD-B2添加剂的溶解度、形成水溶液酸碱性、在有机流动相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及其与有机弱碱溶液结合的稳定性,明确了此添加剂的理化特性,进而构建一种新型添加剂缓冲液-有机溶剂的手性流动相体系。其次,应用这种新型β-CD-B2流动相添加剂体系HPLC法分离头孢菌类抗生素手性药物系列: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地尼,头孢呋辛等。通过对比实验(考察流动相中添加剂的β-环糊精种类)、条件实验(考察流动相配比、pH值、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浓度等)、拆分机理来建立对一系列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对映体拆分的方法。结果表明添加剂在流动相中体积分数占80%、3mmol/L手性添加剂-乙腈流动相,pH7.0为头孢呋辛手性分离的最佳条件,分离度达到2.14.头孢呋辛在3.36×10-5mol/L~6.12×10-4mol/L范围内,峰高、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前峰峰高-浓度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67,前锋峰面积-浓度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94;后峰峰高-浓度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886,后峰峰面积-浓度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94,通过精密度实验,两对映体峰高、峰面积等参数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3.75%以下。头孢曲松:在V乙腈:V添加剂缓冲液=25%:75%,pH9.1,β-CD-B2浓度3mmol/L,检测波长310nm,流速:0.6ml/min头孢曲松两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最大分离度5.63。对头孢地尼:在V乙腈:V添加剂缓冲液=20%:80%,pH8.6,β-CD-B2浓度6mmol/L,检测波长284nm,流速:0.8ml/min头孢地尼两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对头孢氨苄:在V乙腈:V添加剂缓冲液=20%:80%,pH8.8,β-CD-B2浓度5mmol/L,检测波长310nm,流速:0.6ml/min头孢氨苄四个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最佳条件下4峰中相邻2峰分离度Rs分别为3.41、5.34和8.93。通过实验说明以添加剂缓冲液-乙腈手性流动相能够分离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地尼、头孢呋辛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手性药物,并对β-CD-B2做流动相添加剂分离手性药物机理做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牛少勇,杨秀全,白亮,周媛,张军[6](2012)在《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间接酯化法,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先合成柠檬酸酐,后与醇醚糖苷(含有未反应的脂肪醇醚)反应,合成了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再用NaOH溶液、饱和Ca(OH)2水溶液和Mg(OH)2乳浊液中和制得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MAEG-EC-Na)、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钙盐(MAEG-EC-Ca)和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镁盐(MAEG-EC-Mg),对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上述3种产品的γcmc变化范围均很小,而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cmc最小,柠檬酸单酯盐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的顺序为MAEG-EC-Mg>MAEG-EC-Ca>MAEG-EC-Na。(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2年06期)

黄齐茂,邓成斌,向平,潘志权,罗惠华[7](2010)在《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捕收剂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菜籽油下脚料经皂化、酸解、氯化、酯化等单元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浮选捕收剂,进一步与其中间体α-氯代脂肪酸钠配比得到一种复合捕收剂,用于云南某中低品位难选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脂肪酸类磷矿浮选捕收剂,该捕收剂的水溶性和常温浮选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且药剂用量少,浮选工艺简单;其研究与应用开发对降低中低品位磷矿加温浮选选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史浩[8](2006)在《柠檬酸单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柠檬酸酐,再用柠檬酸酐与脂肪醇反应制备柠檬酸酯。论文主要研究了四个反应体系:一、柠檬酸与乙酸酐反应:二、柠檬酸酐与正十醇反应;叁、柠檬酸酐与正十二醇反应;四、柠檬酸酐与正十四醇反应。讨论了每个反应体系中,各种反应条件对柠檬酸酐产率和柠檬酸各单酯酯化率的影响。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柠檬酸酐和柠檬酸单酯进行结构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柠檬酸单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并对柠檬酸单酯的泡沫性能、分散性能、乳化性等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了柠檬酸单酯的表面性能与脂肪醇碳链长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合成柠檬酸酐的最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8小时,反应温度37℃,物料摩尔比(柠檬酸/乙酸酐)1:1.8,溶剂乙酸用量为柠檬酸摩尔质量一半时,产率为84.7%;柠檬酸酐为不对称五元环状结构,分子量为174;柠檬酸单酯的最佳酯化条件为:摩尔比(柠檬酸酐/脂肪醇)为1:1.2,反应时间2.5-3小时,反应温度在80-100℃,酯化率达到80%以上,酯化温度随着高级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分析,产品以柠檬酸单酯为主;柠檬酸单酯具有较好的乳化、分散和泡沫性能。柠檬酸各单酯的性质及性能变化规律为:柠檬酸单酯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随着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乳化力随着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泡沫力及分散力以柠檬酸单十二醇酯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06-05-28)

伍尤春,刘桂生[9](2005)在《脂肪醇柠檬酸单酯钠盐的性能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脂肪醇柠檬酸单酯钠盐(AK-30)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时的泡沫、黏度,并用正交试验对含有AK-30的基础洗发香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AK-30在增稠方面不很理想,但与AES、AESA和K-12A等常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很容易调节到所需的产品黏度。在发泡力方面,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并且还有很好的调理性。(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柠檬酸单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柠檬酸酐中间体,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取柠檬酸单酯,之后用氢氧化钠调pH,制得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采用红外光谱对柠檬酸酐和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实验考察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物料配比等工艺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并对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泡沫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h,柠檬酸酐与八氟戊醇的摩尔比为1.0:1.2,酯化率为88.4%,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柠檬酸单酯论文参考文献

[1].黄娣,姜霆,王文娟,余定华.新型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单酯的溶液性能研究及其在凝胶油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8

[2].倪庆婷,汪雨,傅瑜,张国华,王雅珍.八氟戊醇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工艺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

[3].金柱,张军,周媛,杨秀全.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盐水溶液表面张力研究[J].应用化工.2016

[4].白亮,杨秀全,张军,周媛.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4

[5].王伟.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4)]-β-环糊精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头孢类抗生素[D].中南民族大学.2013

[6].牛少勇,杨秀全,白亮,周媛,张军.醇醚糖苷柠檬酸单酯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2

[7].黄齐茂,邓成斌,向平,潘志权,罗惠华.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捕收剂合成及应用研究[J].矿冶工程.2010

[8].史浩.柠檬酸单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

[9].伍尤春,刘桂生.脂肪醇柠檬酸单酯钠盐的性能及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

标签:;  ;  ;  ;  

柠檬酸单酯论文-黄娣,姜霆,王文娟,余定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