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研究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定量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证研究影响和制约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因素,提出推动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回顾基础上,从转移的数量、收入和特征三方面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虽然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但是转移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本地就业吸纳能力极弱;法律规章不完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等。利用《重庆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测算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重庆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根据重庆市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建立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等因素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劳动力的个体差异如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打工年限等对劳动力回流有直接的影响;明显的大规模地回乡创业的潮流还没有出现;家庭事件因素如照顾孩子、老人是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中央的利农政策有助于引导农民重视种地,但利农政策的实施还远不是促使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及提升对外出农民工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及领导决策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
  • 1.2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 1.3 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
  • 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
  • 2.1.3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
  • 2.2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 2.2.1 推-拉理论
  • 2.2.2 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
  • 2.2.3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 2.2.4 托达罗(M.P.Todaro)关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理论
  • 2.2.5 斯塔克(Stark)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对贫困假说
  • 2.3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
  • 2.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因素
  • 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
  • 2.3.3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
  • 3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 3.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 3.2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 3.2.1 转移的数量
  • 3.2.2 转移的收入
  • 3.2.3 转移的特征
  • 3.3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模型
  • 4.2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实证分析
  • 4.3 小结
  • 5 重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分析
  • 5.1 农村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推-拉模型
  • 5.2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原因分析
  • 5.2.1 对农民工回流现象的总体描述
  • 5.2.2 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分析
  • 5.3 实证分析
  • 5.3.1 Probit 模型与变量选择
  • 5.3.2 回归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6 对策建议与全文总结
  • 6.1 促进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 6.2 结论及创新之处
  • 6.3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项目情况
  • C 在家或回流劳动力调查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  ;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