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研究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乞讨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乞讨的目的也由过去的“求生型”乞讨变成今天的“致富型”乞讨,组织乞讨的行为也因此产生。乞讨行为的泛滥,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矛盾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规定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对于打击组织乞讨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乞讨现状的发展来看,仅仅限于打击以暴力、胁迫手段实施组织残疾人、儿童犯乞讨的行为,肯定是不够的。从现实出发,通过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个罪名的研究,提出该罪名的完善建议,使该罪名的刑法规定,更加的符合打击组织乞讨犯罪的现实需要,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组织乞讨犯罪的立法规定;第二部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司法认定;第三部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从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来研究认定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可能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歧之处,从而揭示该罪在立法上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现行刑法的组织残疾人、儿章乞讨罪的立法规定在区分罪与非罪的规定存在缺陷,不利于现实中对于采用暴力、胁迫方式对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行为的打击;第二部分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研究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拐骗儿童罪、收买被拐卖儿童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非法拘禁罪、诈骗罪等多个罪名在适用上可能出现的竞合情况,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其它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和法条适用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现行刑法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立法规定在区分此罪与彼罪的规定上存在缺陷,给该罪名的实践运用带来了很多不易操作之处;第三部分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研究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在犯罪对象、犯罪手段、入罪门槛设定上以及与其他法律的规定不相衔接上的缺陷,提出修改完善的合理建议。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规定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修改的内容应当将要保护的犯罪对象扩大到包括残疾人、儿童、老人、妇女、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并将采用暴力、胁迫方式以外的,其他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组织乞讨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的范围,同时在组织乞讨犯罪的刑法条文中,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高刑法对于组织乞讨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导言
  • 一、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立法规定
  • (一)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 1. 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中“组织”一词的理解
  • 2. 对于组织乞讨犯罪采用“暴力、胁迫”手段的理解
  • (二)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特征
  • 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
  • 2. 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牟利”性质的理解。
  • (三)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主体方面的特征
  • 1. 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单位犯罪的理解
  • 2. 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共同犯罪的理解
  • (四) 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客体方面的理解
  • 1. 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保护的客体
  • 2. 正常社会的管理秩序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保护的客体
  • 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司法认定
  • (一)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与拐骗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竞合适用
  • 1. 对拐骗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的犯罪构成理解
  • 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拐骗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罪名适用
  • (二)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与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竞合适用
  • 1. 对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犯罪构成的理解
  • 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罪名适用
  • (三)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与有非法拘禁犯罪的竞合适用
  • 1. 对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的理解
  • 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罪名适用
  • (四)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诈骗犯罪的竞合
  • 1. 对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的理解
  • 2. 组织残疾人、儿童罪与诈骗罪的罪名适用
  • 三、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 (一)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立法的不足之处
  • 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规定犯罪手段行为上的缺陷
  • 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规定犯罪对象上的缺陷
  • 3.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入罪门槛设定上的缺陷
  • 4. 组织乞讨犯罪与其他法律的规定不相衔接的缺陷
  • (二)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犯罪的完善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职业乞讨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J]. 法制博览 2016(13)
    • [2].乞讨行为的法律定性与行为规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1)
    • [3].论城市乞讨行为的现状、困境及其破解[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3)
    • [4].论职业乞讨行为的制裁[J].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1)
    • [5].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及其他组织性乞讨行为浅析[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6].从生存权视角谈我国地铁内乞讨行为之应对[J]. 改革与开放 2017(18)
    • [7].他们为何不接受政府救助?——管窥城市“异化”乞讨行为[J]. 社会福利 2009(04)
    • [8].乞讨行为的性质及禁讨区的合法性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4)
    • [9].强行乞讨行为的刑法评价探究[J]. 中国检察官 2017(24)
    • [10].乞讨现象的法社会学解读[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33)
    • [11].被漠视的著作权保护边缘之探讨——以卖艺乞讨行为为探讨视角[J]. 黑河学刊 2012(07)
    • [12].美国城市限制流浪乞讨的措施及其启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 [13].论乞讨的法律规制[J]. 河北法学 2009(10)
    • [14].论美国对乞讨行为的法律规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5].互动[J]. 民主与法制 2011(07)
    • [16].乞讨现象:场域、结构及功能[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 [17].乞讨行为的刑法意义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8].街头救助10字法[J]. 社会福利 2010(07)
    • [19].谈对乞讨行为的定性分析[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5)
    • [20].浅析“乞讨权”的“权利和自由”[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05)
    • [21].论行乞权的保障[J]. 现代妇女(下旬) 2013(07)
    • [22].城市乞讨现象的治理之道探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3].流浪乞讨现象的法理学分析——以自由和秩序的博弈为视角[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02)
    • [24].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乞讨者——作家的乞讨行为是否可以成作品?[J]. 文学界(专辑版) 2008(11)
    • [25].对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制的几点思考——基于对生存权的公共性认知[J]. 行政与法 2010(06)
    • [26].浅谈强迫交易罪的认定——以唐文等强行乞讨一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08(08)
    • [27].论乞讨行为的法律权利与义务[J]. 党政干部学刊 2011(09)
    • [28].“乞讨权”的理想归宿[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9].中国人的筷箸礼俗[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2014(12)
    • [30].乞讨的界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5)

    标签:;  ;  ;  ;  ;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