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贿赂罪

论贿赂罪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国社会贿赂腐败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党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贿赂腐败犯罪不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继续发展。中国有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他们手中都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如何保证其行为的廉洁并公正使用公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人类自从私有产权建立以来,就滋生了贿赂腐败犯罪,这是否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不同的政府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又会使贿赂犯罪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严重程度,这似乎又部分说明了制度原因。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土壤会造成不同的贿赂行为,这似乎又与文化有关。贿赂犯罪看起来并不是纯粹的刑事犯罪问题,它与国家的政府体制、经济体制、文化和法律规范乃至人性均有密切的联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系统考虑,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贿赂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二部分描述了贿赂罪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第三部分总结了贿赂罪的危害及其根源;第四部分提出了贿赂罪的治理之策。 贿赂罪分为受贿罪和行贿罪,受贿罪主要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而言的,也是本论文重点研究的对象。关于受贿罪的主观特征、主体特征、客体特征、客观特征在法律界定上有过一些变化,现在趋于完善,但也还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贿赂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在经济交往中收受贿赂和索取回扣,在政治领域中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在当代中国贿赂犯罪有了新的特点:第一,手段多样化;第二,案件数量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第三,受贿人职务级别越来越高;第四,贿赂犯罪向政治领域渗透;第五,犯罪手段更隐蔽。 贿赂犯罪破坏了党的形象,侵蚀了政府权力。本文在对贿赂罪根源探讨中分析了人性根源、制度根源和文化根源。最后针对贿赂罪根源提出了治理之策:第一,通过宪政建设推动政府理念创新;第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体制的创新,建立公平、公开、有效的法制政府。第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推动文化的创新,培养公民社会的平等意识、诚信文化和积极的伦理精神。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反贿赂犯罪方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贿赂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 2.1 受贿罪的特征
  • 2.1.1 受贿罪的主体特征
  • 2.1.2 受贿罪的主观特征
  • 2.1.3 受贿罪的客体特征
  • 2.1.4 受贿罪的客观特征
  • 2.2 行贿罪的特征
  • 2.2.1 行贿罪的主体特征
  • 2.2.2 行贿罪的主观特征
  • 2.2.3 行贿罪的客体特征
  • 2.2.4 行贿罪的客观特征
  • 第3章 贿赂犯罪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 3.1 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
  • 3.1.1 在经济交往中收受贿赂和索取回扣
  • 3.1.2 权钱交易或权权交易
  • 3.1.3 以“集体”方式行贿受贿
  • 3.1.4 斡旋贿赂普遍存在
  • 3.1.5 权色交易不容忽视
  • 3.2 贿赂犯罪的特点
  • 3.2.1 贿赂的手段多样
  • 3.2.2 案件数量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 3.2.3 受贿人的职务级别越来越高
  • 3.2.4 贿赂犯罪的领域在扩散蔓延,向政治领域渗透
  • 3.2.5 贿赂犯罪手段更为隐蔽
  • 第4章 贿赂犯罪的危害根源
  • 4.1 贿赂犯罪的危害
  • 4.1.1 贿赂犯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政府权力
  • 4.1.2 贿赂犯罪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4.1.3 贿赂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 4.1.4 贿赂犯罪败坏了社会风气
  • 4.2 贿赂犯罪的根源
  • 4.2.1 贿赂犯罪的人性根源
  • 4.2.2 贿赂犯罪的制度根源
  • 4.2.3 贿赂犯罪的文化根源
  • 第5章 贿赂犯罪的治理
  • 5.1 通过宪政建设,推动政府理念的创新
  • 5.2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体制的创新
  • 5.2.1 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法制政府
  • 5.2.2 要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政府
  • 5.2.3 要建立一个透明度高的政府
  • 5.2.4 要建立一个在人民监督下的负责任的政府
  • 5.2.5 要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政府
  • 5.3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推动文化的创新
  • 5.3.1 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建立公民社会的平等意识
  • 5.3.2 要培育诚信的文化观念
  • 5.3.3 要培育努力奋斗的伦理精神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亲属间贿赂犯罪如何认定[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07)
    • [2].我国单位贿赂犯罪体系的立法反思与改革路径[J]. 法学论坛 2020(05)
    • [3].贿赂犯罪案件的查办需求与程序供给——兼论监察调查程序的改革思路[J]. 政法论坛 2019(05)
    • [4].贿赂犯罪的证据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2)
    • [5].单位贿赂犯罪治理模式的创新——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周振杰[J]. 人民检察 2016(17)
    • [6].企业家贿赂犯罪刑事治理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5)
    • [7].我国贿赂犯罪刑法制度的发展完善[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6)
    • [8].论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以新加坡刑事法律比较研究为视角[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2)
    • [9].中介组织贿赂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34)
    • [10].论我国足球贿赂犯罪法益的确定[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贿赂犯罪案件审讯僵局的成因及对策[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
    • [12].构建贿赂犯罪治理体系路径探讨[J]. 人民检察 2015(02)
    • [13].监所假释领域贿赂犯罪的分析及侦查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5(18)
    • [14].贿赂犯罪中的实体问题的证据表征[J]. 法制与社会 2015(22)
    • [15].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刑法 2008(02)
    • [16].惩治企业贿赂犯罪的冲突模式与合作模式研究[J]. 刑法论丛 2016(02)
    • [17].《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贿赂犯罪的修改意义重大——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改办原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智辉[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01)
    • [18].论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J]. 法学杂志 2013(12)
    • [19].贪污受贿犯罪疑难问题解析之四 贿赂犯罪理论研究新发展[J]. 中国监察 2013(17)
    • [20].审视行贿心理[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09)
    • [21].贿赂犯罪“数额+情节”模式运行实证研究——以J省2016—2017年的判决书为研究样本[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0)
    • [22].“严惩行贿遏制贿赂犯罪”之检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3].我国惩治贿赂犯罪立法检讨——以积极治理主义为视角[J]. 法商研究 2018(01)
    • [24].比较视域下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1)
    • [25].创新中国贿赂犯罪刑法立法之选择——基于刑法预防功能的考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4)
    • [26].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及其处罚——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1)
    • [27].惩治贿赂犯罪引入辩诉交易可行性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7)
    • [28].如何打击不断隐性化的贿赂犯罪[J]. 人民论坛 2016(21)
    • [29].公务贿赂犯罪证据收集问题研究[J]. 商 2016(24)
    • [30].香港贿赂犯罪对中国大陆贿赂犯罪的立法启示——以《防止贿赂条例》为视角[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8)

    标签:;  ;  ;  

    论贿赂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