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词“是”和“be”的伪歧义分析及判别

关系词“是”和“be”的伪歧义分析及判别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基于高庆狮院士等人提出的语义单元的理论。一个句子的语义,我们称它为“句义”。在句义中表达一个“意思”的单元被称为“语义单元”。句义由语义单元构成。任何一个具体的自然语言中表达一个意思(即语义单元)的单元称为该语义单元在该具体自然语言中的“语义单元表示”。我们从语义单元的角度来探讨歧义问题,可以把歧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歧义”,另一种是“伪歧义”。所谓“真歧义”,是指对于不同的语义单元,其语义单元表示是相同的。而所谓“伪歧义”,就是指对于不同的语义单元,其语义单元表示也是不同的,即那些我们通常认为是歧义,但事实上并没有歧义的现象。 “是”和“be”各自在中英文中都有很广泛的用法,而它们最普遍的用法是在型如“A是/be B”的关系句中表征A和B之间的某种关系。比如句对“张先生是工程师。/Mr. Zhang is an Engineer.”中的“是/be”表示一种职业关系。本文把“是”和“be”在关系句中的这种用法称为其作为关系词的用法。 本文通过研究大量语料发现,“是/be”在中英文中作为关系词使用时,存在伪歧义现象。能够识别出这些伪歧义,并找到它们之间准确的对应关系,不仅可以增强对语义的理解,而且在提高汉英翻译的准确性、提高译文质量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全面列举了“是”和“be”所表示的关系义类型,详细分析了“是”和“be”的伪歧义现象,概括总结了“是”和“be”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具体可循的伪歧义判别准则。这些准则可以应用到实际的英汉翻译中,区别出不同的语义单元表示,找到“是”和“be”在对应语言中恰当的对应形式,从而得到准确完整的译文。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伪歧义的识别检验系统,闭式测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达到85.56%和80.49%,开式测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达到67.25%和64.3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机器翻译概述
  • 1.1 机器翻译的含义及特点
  • 1.2 机器翻译的实现方法
  • 1.2.1 基于规则的MT方法
  • 1.2.2 基于语料库的MT方法
  • 1.2.3 混合方法
  • 1.3 机器翻译的现状
  • 2 语义单元、语义语言和基于语义语言的机器翻译方法
  • 2.1 语义单元的提出
  • 2.2 语义语言和具体自然语言
  • 2.2.1 语义单元和语义语言的定义
  • 2.2.2 具体自然语言的定义
  • 2.2.3 举例说明
  • 2.3 基于语义语言的多语言翻译方法
  • 2.3.1 语义单元的提取
  • 2.3.2 语义单元的优先级
  • 2.3.3 基于语义单元的翻译过程
  • 3 本文课题的提出及内容概述
  • 3.1 词义消歧
  • 3.1.1 词义消歧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意义
  • 3.1.2 传统词义消歧的常用方法及研究概况
  • 3.2 从语义单元的角度研究歧义
  • 3.3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理论价值
  • 3.3.1 问题的提出
  • 3.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理论价值
  • 4 “是”和“be”作为关系词的伪歧义现象分析
  • 4.1 “是”的研究现状
  • 4.2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 4.3 “是”和“be”所表示的关系义列举
  • 4.4 “是”和“be”的伪歧义
  • 4.4.1 存在伪歧义
  • 4.4.2 详细分析伪歧义
  • 4.5 “是”和“be”的对应研究
  • 4.5.1 “是”和“be”的表示方式
  • 4.5.2 “是”和“be”的对应关系
  • 5 “是”和“be”的伪歧义判别
  • 5.1 “是”的伪歧义识别
  • 5.2 “be”的伪歧义识别
  • 6 识别验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6.1 总体设计思想和工作流程
  • 6.1.1 总体设计思想
  • 6.1.2 总体工作流程
  • 6.2 数据库设计
  • 6.2.1 “中英文双语语料表”和“英中文双语语料表”
  • 6.2.2 伪歧义识别的规则库
  • 6.3 核心模块的设计及主要算法实现
  • 6.3.1 伪歧义识别和检验程序流程图
  • 6.3.2 规则的完善和修订过程
  • 6.3.3 规则冲突的处理方法
  • 6.3.4 算法描述
  •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7.1 实验结果
  • 7.2 测试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无意歧义与蓄意歧义的产生原因[J]. 青春岁月 2014(03)
    • [2].编读往来[J]. 百科知识 2014(16)
    • [3].歧义的幽默效果分析[J]. 大家 2012(04)
    • [4].歧义[J]. 当代工人 2020(21)
    • [5].谈“歧义双关”[J]. 中学语文 2020(29)
    • [6].从“扶贫‘送’老婆”新闻看报道如何避免歧义[J]. 新闻潮 2019(03)
    • [7].模糊限制语歧义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9)
    • [8].谈试题歧义的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9].爱的歧义[J]. 视野 2020(10)
    • [10].歧义语的意义优选浅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1)
    • [11].歧义的语用探析[J]. 大家 2012(03)
    • [12].从语境的角度分析歧义的产生情况[J].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09(02)
    • [13].歧义产生的七种情况[J].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2011(06)
    • [14].歧义的修饰和逻辑教养[J]. 青苹果 2008(11)
    • [15].英语无意歧义及消解模型研究[J]. 海外英语 2014(12)
    • [16].论否定范围与否定歧义及歧义消除[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11)
    • [17].“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J]. 汉语学习 2011(02)
    • [18].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9].对中文分词歧义消除算法的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5(04)
    • [20].分化歧义中语音特征的作用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21].从认知心理看歧义结构的成因[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22].俄语形态潜在歧义分类描写[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2)
    • [23].从“小心碰头”看歧义结构的潜性特征[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4)
    • [24].怎样判别文言文模糊词句歧义[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7)
    • [25].如此编排、制题酿歧义[J]. 新闻与写作 2011(12)
    • [26].英语归属歧义的成因与消解[J]. 中外企业家 2010(04)
    • [27].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 [28].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J]. 语文教学之友 2013(08)
    • [29].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J]. 语文教学之友 2009(02)
    • [30].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J]. 心理科学 2013(02)

    标签:;  ;  ;  

    关系词“是”和“be”的伪歧义分析及判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