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论文题目: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李凤兰

导师: 郑晓边

关键词: 抑郁,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文献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尽管对抑郁的研究很多,但是,多集中于探讨抑郁的病因,而对抑郁的康复关注较少;而且,关于抑郁康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又多集中于那些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而那些在数量上远远多余抑郁症患者,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的阈下抑郁者则很少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给那些存在高抑郁体验而非抑郁症患者的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这些大学生摆脱抑郁的重要因素。研究分两大块,一是探讨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抑郁体验之间的关系;二是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对于降低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的抑郁水平的作用。 研究通过对730名大学生的抑郁体验水平、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探讨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的影响。通过路径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体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β=-.323***)。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抑郁体验水平不存在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因素起间接作用。研究还通过回归分析,对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各个因子对抑郁体验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发现心理自我(β=-.259***)对抑郁体验水平影响最大,其次是自我批评(β=.250***)、生理自我(β=-.103*)和社会自我(β=-.104*)。 研究选择了50名高抑郁体验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研究的方法。被试被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组10人。其中两组作为实验组,参加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另外两组作为对照组,参加以热爱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还有一个组为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在团体主题上存在差异外,其他各方面都进行一致的匹配。团体辅导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进行10次。团体辅导结束后用与前测一样的测量工具进行后测。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的后测得分以及前后测得分的变化量差异进行非参数检验。研究发现,与控制组比较,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和户外运动团体辅导都对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的改变起作用,且抑郁体验水平的变化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Z分别是2.354*和2.125*),实验组抑郁体验的变化量、对照组抑郁体验的变化量都高于控制组抑郁体验的变化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

2 文献回顾

2.1 抑郁

2.1.1 抑郁及其分类

2.1.2.抑郁产生的原因

2.1.3.抑郁的治疗

2.2 抑郁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2.2.1 抑郁与自我概念

2.2.2 抑郁与社会支持水平

2.3 团体辅导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作用研究

2.3.1 团体辅导

2.3.2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作用研究

2.4 综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2 研究的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测量工具

3.5 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3.6 统计分析

4 大学生抑郁体验状况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被试的选择

4.2.2测验实施的基本情况

4.2.3 研究工具

4.2.4 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研究工具的信度分析

4.3.2 被试基本情况分析

4.3.3 大学生抑郁体验的基本状况分析

4.3.4 大学生自我概念及社会支持水平的基本状况分析

4.3.5 抑郁体验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研究

4.3.6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水平与抑郁体验的关系模型

5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实验处理的分配

5.2.3 统计方法

5.3 实验安排

5.3.1 团体辅导基本事宜

5.3.2 团体辅导的方案

5.3.3 后测的实施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被试基本情况分析

5.4.2 各组被试在后测中在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5.4.3 各组被试在前后测中的得分差异比较

5.4.4 对5个小组的差异进行比较

6 讨论

6.1 大学生抑郁体验的状况

6.2 抑郁体验与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

6.3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于改善抑郁的作用

6.4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附录2:团体辅导访谈提纲

附录3:团体氛围自我评价量表

附录4:测量问卷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成长性团体辅导影响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干预实验[D]. 付立霞.河北师范大学2014
  • [2].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正念、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张亚男.华中师范大学2018
  • [3].自尊对流动儿童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王晶.华中师范大学2018
  • [4].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的调查及团体辅导干顸研究[D]. 袁静.华中师范大学2018
  • [5].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研究[D]. 吴瑞熹.南京师范大学2018
  • [6].南疆学校民汉合宿背景下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干预研究[D]. 李晨.喀什大学2018
  • [7].初中生人际困扰与焦虑的关系及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 张洪杨.河北师范大学2018
  • [8].团体辅导对中专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D]. 栗倩倩.信阳师范学院2018
  • [9].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 李晓妍.山西医科大学2018
  • [10].基于自尊提升的萨提亚团体辅导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D]. 边慧冕.华中师范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团体辅导研究[D]. 刘慧玲.西南大学2008
  • [2].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气情绪管理的影响研究[D]. 徐芸.浙江师范大学2006
  • [3].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对害羞儿童生活适应的影响研究[D]. 徐儿.浙江师范大学2006
  • [4].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 刘琼珍.华中师范大学2007
  • [5].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D]. 王书.西南大学2007
  • [6].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 蔡锦凤.山西医科大学2006
  • [7].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 夏海燕.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 张瑾.苏州大学2006
  • [9].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D]. 苏雯.云南师范大学2001
  • [10].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 陈菊珍.华中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