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中藻类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水源水中藻类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增长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水源水库水体逐渐从贫营养、中营养向富营养状态转化,藻类的生长直接影响净水处理工艺及供水水质安全。黑河金盆水库作为西安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地,水体水质由水库建成时Ⅰ类逐渐变化为部分指标超过了Ⅲ类水,藻细胞密度峰值含量超过1700万个/L。因此,以黑河金盆水库为典型水源水库,研究水库藻类生长动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结合现场在线监测和取样实验室监测,对黑河金盆水库浮游植物以及其它水质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4-5月和6-12月是藻类生长的两个特征阶段。在前一阶段,随着水温的升高藻类数量迅速增加,水温与藻类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优势藻种为绿藻、硅藻;而后一阶段,由于受到降水光照的影响,藻类数量先降低后增加,峰值出现在7月中下旬,优势藻种为绿藻、蓝藻。氮磷比值在18-56之间,表现为氮过量,磷为限制因子,藻种群密度高峰值主要受到磷含量、光照和水温的影响。监测期间黑河水库出现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群,如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直链藻等。(2)黑河水库在夏季出现热分层现象,表层与底层水温相差近20℃,水深30-40米处为温跃层。在春秋两季,水体温度分层变化不是十分显著,没有典型的“温跃层”,但是水体垂直剖面上水温“上高下低”的分层结构依然存在。这种温度分层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混合,形成溶解氧分层,使得水体下部成为厌氧区。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夏季库心区底层厌氧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为1mg/L,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表层水体的15倍、3.16倍和6倍。(3)黑河库区上游水质与库区水质对比表明,上游水质与库中水质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水库上游主要水质指标如氨氮、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而库区水质指标均高于上游水质,分析认为黑河水库上游水质对库中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水库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源污染所致。(4)藻类生长悬浮特性及抑制中试试验表明蓝藻集中悬浮在水体2-3倍透明度水深区,而绿藻集中生长在0.5倍水体透明度水深区。在下向流速为1.5cm/min时,蓝藻竖向分布均匀,光补偿点以下藻类无上浮现象。在此流速下白天运行12小时可使得上层水体中蓝藻数量减少21.03%,光补偿点处蓝藻数量减少31.09%。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现状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
  • 1.2 浮游植物概况
  • 1.2.1 淡水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特性
  • 1.2.2 浮游植物的分布
  • 1.2.3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1.3.1 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1.3.2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 1.3.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和防制措施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黑河水库概况
  • 2.1.1 黑河流域自然概况
  • 2.1.2 黑河金盆水库概况
  • 2.2 分析方法
  • 2.2.1 藻细胞密度与藻种鉴定
  • 2.2.2 叶绿素a的检测方法
  • 2.2.3 水环境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 2.2.4 垂向水质分析方法
  • 3 黑河水库藻类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 3.1 黑河水库藻类生长状况
  • 3.1.1 藻类高发期及含藻量
  • 3.1.2 藻类群落组成及优势藻种
  • 3.1.3 部分藻种镜检图
  • 3.2 环境因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3.2.1 水温、光照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3.2.2 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3.2.3 氨氮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Mn与藻类生长的关系'>3.2.4 pH、CODMn与藻类生长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4 黑河水库水质转化规律
  • 4.1 湖心区水质的垂向分布规律
  • 4.1.1 水温的垂向与季节分布规律
  • 4.1.2 溶解氧的垂向和季节分布规律
  • 4.1.3 pH的垂向与季节分布规律
  • 4.1.4 叶绿素a的垂向和季节分布规律
  • 4.1.5 氮素含量的垂向和季节分布规律
  • 4.1.6 磷的垂向和季节分布规律
  • 4.1.7 耗氧有机物垂向与季节变化
  • 4.2 黑河水库外源污染调查
  • 4.2.1 黑河水库上游水质与库中水质状况
  • 4.3 本章小结
  • 5 水源水中藻类生长悬浮特性与其生长抑制试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源水
  • 5.1.2 实验装置
  • 5.1.3 实验方法和指标
  • 5.2 实验结果
  • 5.2.1 蓝绿藻在水中的悬浮特性
  • 5.2.2 水体下向流动对蓝藻的生长抑制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藻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 科学养鱼 2020(06)
    • [2].藻类[J]. 中华少年(DK少年百科) 2011(05)
    • [3].深水库藻类功能组演替特征及与其水动力关系[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2)
    • [4].植物博物馆[J]. 小读者之友 2020(04)
    • [5].藻类暴发回顾与总结[J]. 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 2008(08)
    • [6].深度学习在藻类分类识别中的应用[J]. 传感器世界 2019(01)
    • [7].河南省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藻类群落分布特征分析[J]. 治淮 2017(12)
    • [8].重新认识藻类[J]. 百科知识 2008(19)
    • [9].海草与其附生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J]. 生态学杂志 2008(10)
    • [10].神奇的藻类[J]. 生物进化 2008(04)
    • [11].日本从藻类中高效提取“绿色原油”[J]. 海洋石油 2010(02)
    • [12].藻类的前世今生——浅析内共生学说与藻类的进化[J]. 生命世界 2020(02)
    • [13].海草对营养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附生藻类的竞争机制[J]. 渔业研究 2017(03)
    • [14].藻类连续生产原油工艺问世[J]. 杭州化工 2014(01)
    • [15].水库藻类暴发特征与预警指标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 2014(07)
    • [16].富营养化水源中藻类爆发的控制与去除[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1)
    • [17].大伙房水库藻类简析[J]. 广西水利水电 2011(04)
    • [18].水库藻类监测原理与方法分析[J]. 广东水利水电 2010(08)
    • [19].2015年江苏省市售藻类加工品中铝和镉风险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06)
    • [20].稻蟹共作系统对稻田水体丝状藻类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1)
    • [21].怎样防治鱼缸中藻类爆发[J]. 益寿宝典 2017(27)
    • [22].藻类在猪饲料应用方面是一种潜在资源[J]. 猪业科学 2013(08)
    • [23].珊溪水库藻类异常繁殖特征与成因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02)
    • [24].高效藻类塘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J]. 渔业现代化 2010(01)
    • [25].美国藻类作为燃料的探索[J].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0(09)
    • [26].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11)
    • [27].藻类在城市污水监测中的应用[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04)
    • [28].淀山湖生态示范区附着藻类季节动态变化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8)
    • [29].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控制藻类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10)
    • [30].藻类快速检测新技术在三峡水华监测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 2015(21)

    标签:;  ;  ;  ;  

    水源水中藻类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